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65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振片;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设置于所述偏振片之上;彩色滤光片,设置与所述偏振片之上;第二偏振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上;以及相位延迟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上;以及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包括:圆偏振片,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以及导电玻璃层,设置于所述圆偏振片上;其中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还形成有一气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以消除反射光线,提升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且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上开始普遍使用触控式薄膜场效应 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作为显示 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传统的触控式TFT IXD结构主要包括液晶面板10以及触控面板30, 其中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偏振片11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12,设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11之 上;彩色滤光片14,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偏振片11之上;第二偏振片16,设置于所述彩色滤 光片14之上。触控面板30则包括一保护膜31以及导电玻璃32,形成于所述导电玻璃32 上。通常地,在TFT IXD的制程中,液晶面板10与触控面板30之间往往会存在气隙 (air gap ;AP) 20,当外部环境中有光线入射时,保护膜31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界面反射率、 以及气隙20中的空气与第二偏振片16之间的界面反射率均会因为介质反射率差异大而导 致反射光线过强,并会由此造成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品质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触控 式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采用光学胶粘连液晶面板10与触控面板30,由此,液晶面板10与 触控面板30之间的气隙变为光学胶,而保护膜31与光学胶之间的界面反射率,以及光学胶 与第二偏振片16之间的界面反射率都会因为介质折射率差异大幅缩小,从而减少外部光 线(环境光)反射,并增加该TFT LCD的光效率。但是,通过光学胶粘合液晶面板10与触 控面板3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制程原因容易导致产品的良率下降,制造成本较高,同时当 产品出现问题时也不易重工。由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有效提高光效率,且制程简单方 便,适用于实际生产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有效减小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 器的反射光线过强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包 括第一偏振片;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设置于所述偏振片之上;彩色滤光片,设置与所 述偏振片之上;第二偏振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上;以及相位延迟片,设置于所述第 二偏振片之上;以及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包括圆偏振片,与所述液 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以及导电玻璃层,设置于所述圆偏振片上;其中所述触控面板与所 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还形成有一气隙。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以通过圆偏振片吸收入射光的反射光线,以 及通过所述相位延迟片转换光线的偏振状态,从而有效减少反射光的产生。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和其它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 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入射光线偏振示意图;以及图4为图2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光线偏振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薄膜场效应管液晶显示面板11 第一偏振片12:薄膜场效应管阵列14:彩色滤光片16:第二偏振片18:相位延迟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来清楚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 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同样,为简化说明起见,如无特 别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中,同样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然而,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做法仅 为举例及阐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之用,而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 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 LCD) 10以及触控面板3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30包括导电玻 璃32以及圆偏振片33。其中导电玻璃32 —般为透明的导电材料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该 导电玻璃32是氧化铟锡(俗称ΙΤ0)玻璃,通常是在钠钙基或硅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础上,利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镀上一层膜加工制作而成。此外,圆偏振片33形成于所述导电玻璃32 的一侧,与所述TFT LCD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圆偏振片33用于将入射光的入射路 径进行偏转,并产生圆偏振光。在本实施例中,该TFT IXD 10包括第一偏振片11、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12、彩 色滤光片14、第二偏振片16以及相位延迟片18。其中第一偏振片11为线偏振片,可以把 入射光、复合光、或单色光变成线偏振光,再经过偏振片消光。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12设 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11上。彩色滤光片14设置于该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12上。第二 偏振片16置于该彩色滤光片14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偏振片11与第二偏振片16为 线偏振片,可将入射光线转变为线偏振光。在第二偏振片16上设置有一相位延迟片18,在 本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18为λ/4相位延迟片,且面向所述触控面板30设置,请进一步参阅图2,所述TFT IXD 10与所述触控面板30之间有一气隙20。这是 由于传统制程中,TFT IXD 10与触控面板30分别制造之后再行结合,这样,当光线入射时, 该气隙20会因空气的折射率对入射光线产生影响。请参阅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入射光线偏转示意图。如图20气隙30触控面板31保护膜32导电玻璃33圆偏振片43所示,当外部光线(环境光)(请参见带箭头线条所示)通过所述导电玻璃层32向所述 TFT LCD 10入射时,在通过所述圆偏振片33时,形成圆偏振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偏振 光为一顺时针方向偏振的圆偏振光。同时,所述顺时针方向偏振的圆偏振光在所述圆偏振 片33与气隙20之间的界面反射时,形成反向圆偏振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向圆偏振光 为一逆时针方向偏振的圆偏振光,所述逆时针方向偏转的反向圆偏振光此时可被所述圆偏 振片33吸收。请进一步参阅图3,当外部光线(环境光)通过所述导电玻璃层32向所述TFT IXD 10入射时,在通过所述圆偏振片33时,形成圆偏振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偏振光为一顺 时针方向偏振的圆偏振光。同时,当所述顺时针偏振的圆偏振光穿过所述圆偏振片33,到达 所述气隙20与所述λ/4相位延迟片18之间的界面,而被反射时也形成反向的圆偏振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向圆偏振光为一逆时针方向偏振的圆偏振光,此时该反向的圆偏振 光也被所述圆偏振片33吸收。在本实施例中,由此,当外部光线(环境光)通过所述导电玻璃32入射时,所述外 部光线(环境光)则不会因为在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中反射而造成对比的增加。请参阅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入射光线偏转示意图。在本实 施例中,当入射光线(TFT IXD的画面光线)从TFT IXD 10的背光处入射时,所述入射光线 到达所述第二偏振片16处。所述入射光线在所述第二偏振片16处形成线偏振光,所述线 偏振光经过所述λ/4相位延迟片18转化成圆偏振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偏振光为一顺 时针方向偏振的圆偏振光。所述顺时针方向偏振的圆偏振光可通过所述气隙20以及所述 圆偏振片33,并到达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振片;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设置于所述偏振片之上;彩色滤光片,设置与所述偏振片之上;第二偏振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上;以及相位延迟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上;以及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包括:圆偏振片,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以及导电玻璃层,设置于所述圆偏振片上;其中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还形成有一空气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敏生黄冠富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