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8768 阅读:6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由三通、手控阀1、液压油泵和换向阀一体的组成的泵阀总成2、油缸角度控制阀3、油缸4、与油缸4相组合的放大架、油箱5、管路组成,其气路连接为:三通与手控阀1连通,手控阀1分别与泵阀总成2和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泵阀总成2与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油路连接为:泵阀总成2分别与油缸4、油箱5相连。本自动控制系统中,车厢举升角度由油缸角度控制阀进行自动控制,使举升角度可以调节,改变了现有的举升角度必须依靠油缸行程与放大架组合控制的方式。本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方便可靠,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顶自卸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 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中顶自卸车的车厢举升角度控制采用油缸的行程和放大架的长度进行控制, 在装配后角度不再可以调整。在实际使用中,因为装载不同的货物需要的举升角度不同,且 随着车厢长度的不同,同样的举升角度需要的油缸行程和放大架大小也不同,导致油缸行 程和放大架品种很多,组合就更多。不仅采购品种多、生产难度大而且繁琐,导致生产成本 高,服务维修更是需要油缸与放大架配对,造成难度很大且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它能调整中顶自卸车车厢的举升角 度,从而满足自卸车在实际使用中的需要。本技术的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由三通、手控阀1、液 压油泵和换向阀一体的组成的泵阀总成2、油缸角度控制阀3、油缸4、与油缸4相组合的放 大架、油箱5、管路组成,其气路连接为三通与手控阀1连通,手控阀1分别与泵阀总成2和 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泵阀总成2与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油路连接为泵阀总成2分 别与油缸4、油箱5相连。手控阀1的下降口 al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下降口 bl ;手控阀1的上升口 a2连接 到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进气口 cl ;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出气口 c2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上 升口 b2 ;手控阀1的慢降口 a3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慢降口 b3。泵阀总成2的出油口 b4连接到油缸4的上升口 dl ;泵阀总成2的进油口 b5连接 到油箱5 ;油缸4的下降口 d2连接到油箱5。在本自动控制系统中,车厢举升角度由油缸角度控制阀进行自动控制,使举升角 度可以调节,改变了现有的举升角度必须依靠油缸行程与放大架组合控制的方式。因此在 选配油缸和放大架时,要选配最大举升到55度以上的组合。本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方便可靠,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同 时,减少了油缸和放大架品种,节约采购资金,降低库存管理,降低生产难度,提高工作效 率。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能针对不同货物及时调整车厢举升角度,能节约举升的时间,节约燃 油,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运输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气路和油路连接 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油缸角度控制阀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作进一步的介绍。从图1可知,本技术的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其零部件 组成为三通一个;可以控制举升、下降、中停的手控阀1 一个;液压油泵和换向阀组成的泵 阀总成2 —个;自动控制角度的油缸角度控制阀3 —个,举升车厢的油缸4和与之组合的放 大架一套,油箱5以及相关的气管和油管等。从图1可知,系统各组件相互连接方式1、气路连接在汽车底盘的气路中采用增 加一个三通接头的方式得到取气接头,然后连接到安装在驾驶室中的手控阀气源进气口 ; 手控阀1的下降口 al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下降口 bl ;手控阀1的上升口 a2连接到油缸角 度控制阀3的进气口 cl ;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出气口 c2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上升口 b2 ;手 控阀1的慢降口 a3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慢降口 b3。2、油路连接泵阀总成2的出油口 b4 连接到油缸4的上升口 dl ;泵阀总成2的进油口 b5连接到油箱5 ;油缸4的下降口 d2连接 到油箱5。从图2可知,油缸4 一端固定于副车架7上,另一端通过放大架连接到车厢8上。 油缸角度控制阀3通过控制阀支架6连接在副车架7上。要求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调节杆 固定在可调节行程的中间位置,使油缸4在举起的45°位置时调节杆与油缸4接触。其中,手控阀1安装在驾驶室内。首先,在驾驶室正驾侧的扶手上焊接一与手控阀 同大小的5mm厚钢板,然后配钻打孔后用螺栓将手控阀固定在厚钢板上。泵阀总成2通过 固定架安装于底盘的横梁上,输入端用传动轴和底盘的变速箱输出法兰连接。油缸角度自动控制实现方式举起车厢8,达到需要的车厢角度后把手控阀1放在 中停位置,然后手控阀1再放到慢降位置,车厢下降约2°,然后手控阀1放到中停位置,保 持车厢8举升角度不变,调整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调节杆顶在油缸4的壁上,再次举升车厢 8,在手控阀1处于上升位置时,检验车厢8是否在需要的角度自动停止上升,如超过或者低 于需要的角度,重新调整油缸角度控制阀4的调节杆,调节杆伸长,角度变小,调节杆缩短, 角度变大,从而实现了在举升中角度自动控制的功能。权利要求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由三通、手控阀(1)、液压油泵和换向阀组成的泵阀总成(2)、油缸角度控制阀(3)、油缸(4)、与油缸4相组合的放大架、油箱(5)、管路组成,其特征是a、气路连接为三通与手控阀(1)连通,手控阀(1)分别与泵阀总成(2)和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泵阀总成(2)与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b、油路连接为泵阀总成(2)分别与油缸(4)、油箱(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手控阀(1)的下降口(al)连接到 泵阀总成(2)的下降口(bl);手控阀(1)的上升口(a2)连接到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进 气口(cl);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出气口(c2)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上升口(b2);手控阀 (1)的慢降口(a3)连接到泵阀总成(2)的慢降口(b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泵阀总成(2)的出油口(b4)连接 到油缸⑷的上升口(dl);泵阀总成(2)的进油口(b5)连接到油箱(5);油缸(4)的下降 口(d2)连接到油箱(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油缸(4)一端固定于副车架(7) 上,另一端通过放大架连接到车厢(8)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油缸角度控制阀(3)通过控制阀 支架(6)连接在副车架(7)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油缸角度控制阀(3)的调节杆 固定在可调节行程的中间位置,使油缸(4)在举起的45°位置时调节杆与油缸(4)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手控阀(1)安装在驾驶室内,它通 过螺栓与焊接在驾驶室正驾侧扶手上的钢板相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泵阀总成(2)通过固定架安装于 底盘的横梁上,输入端用传动轴和底盘的变速箱输出法兰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由三通、手控阀1、液压油泵和换向阀一体的组成的泵阀总成2、油缸角度控制阀3、油缸4、与油缸4相组合的放大架、油箱5、管路组成,其气路连接为三通与手控阀1连通,手控阀1分别与泵阀总成2和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泵阀总成2与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油路连接为泵阀总成2分别与油缸4、油箱5相连。本自动控制系统中,车厢举升角度由油缸角度控制阀进行自动控制,使举升角度可以调节,改变了现有的举升角度必须依靠油缸行程与放大架组合控制的方式。本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方便可靠,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文档编号F15B15/18GK201712518SQ20102022926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顶自卸车车厢举升角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由三通、手控阀(1)、液压油泵和换向阀组成的泵阀总成(2)、油缸角度控制阀(3)、油缸(4)、与油缸4相组合的放大架、油箱(5)、管路组成,其特征是:a、气路连接为:三通与手控阀(1)连通,手控阀(1)分别与泵阀总成(2)和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泵阀总成(2)与油缸角度控制阀(3)相连;b、油路连接为:泵阀总成(2)分别与油缸(4)、油箱(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才邹国素杨光尹忠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星马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