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扫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电控可变焦透镜作为共焦显微系统 的轴向扫描技术。
技术介绍
1957,哈佛大学的博士后M. Minsky首次提出了共焦成像的概念,目的是希望消除 普通光学显微镜在探测样品时产生的多种散射光,为此他提出一种新的成像模型_共焦成 像。在这种成像模型中引入点光源,并使之成像于被测物表面上,被测物反射的光被很小的 光强探测器(可以认为点探测器)接收。当点光源、被测物和点探测器三者共轭时,点探测 器接收到的光强最大,当被测表面偏离共轭面时,点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变小,这一性质表 明被测表面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但是,由于当时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共焦技术在应用中一 直停止不前,无任何重大进展。直到80年代,由于微电子、光电子技术的重大发展,共焦技 术才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Wilson和Sheppard提出了飞点剖面扫描获取全场三维深度信 息的新概念,将共焦技术应用到全场三维轮廓检测领域。在共焦三维轮廓检测领域中,轴向扫描极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实际轴向测量精 度。现有的轴向扫描技术中绝大多数使用的是轴向位移台,高精度位移台不仅结构复杂,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电控变焦透镜作为共焦显微系统轴向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激光器(1)发出的波长为633nm激光光束通过照明针孔(2)形成具有发散角的光束,再通过第一透镜(3),变为平行光束,依次通过无偏振分光棱镜(4)和电控可变焦透镜(5)聚焦在被测物(6)表面,被测物(6)反射的光经可变焦透镜(5)、分光棱镜(4)、第二透镜(8)探测针孔(10),入射到光强探测器(11)上,通过PC机(12)记录光强度;2)PC机(12)通过电压控制器(9)控制加到电控可变焦透镜(5)上的电压,从而使可变焦透镜(5)的焦距改变一个微小的值Δf,此时再记录探测器(11)上的光强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