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8861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9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抖透镜组的敏感度高、将手抖修正时的像差变动抑制得较小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变焦透镜从物侧依次包括:倍率变更时固定的正的第一透镜组;倍率变更时移动的负的第二透镜组;包含倍率变更时移动的正的第mp透镜组的一个或两个中间透镜组;倍率变更时固定的正的最终透镜组,变焦透镜是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都变化而进行倍率变更的四组或五组的变焦透镜,最终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正的前组、负的中组、正的后组,前组、中组、后组的空气间隔在倍率变更时、对焦时恒定,前组具有至少两片正透镜、至少一片负透镜,仅使中组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来进行手抖修正,变焦透镜满足规定条件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数码相机、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等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 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倍率变更比为2. 5~3. 0左右、整个变焦区域的开放F值为F2. 8或F4左右 而恒定的、所谓F值恒定的变焦透镜。 这样的变焦透镜例如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被固定 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具有较强的倍率变更作用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包含具有 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在内的一组或两组左右的倍率变更组、倍率变更时被固定的最终透镜 组这四组或五组。 近年来,已知在数码静态相机用、单镜头反光相机用、无反光镜相机用等中,在多 个透镜上搭载有手抖修正机构,在如上述那样的变焦透镜中,也像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 所示那样具备手抖修正机构。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1-99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1-158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2-1180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搭载手抖修正功能时的重要的课题是,防抖透镜单元的小型、轻量化及通过防抖 透镜组的移动量的减少来实现对驱动系统的负担减轻。针对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3中,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前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中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后组 来构成最终透镜组,并将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中组设为防抖透镜组。 这样,通过在防抖透镜组的前方配置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从而将向防抖透镜组 入射的光线入射高度抑制得较小,使得防抖透镜组小型化。另外,通过使防抖透镜组的前后 的组与防抖透镜组的光焦度成为相反的符号,从而提高了防抖透镜组的光焦度,提高了因 防抖透镜组的移动产生的像移动的敏感度。 在如上述那样实现了防抖透镜组的小型、轻量化及移动量的减少的基础上,进一 步要求抑制防抖透镜组移动时的色差的变动、偏心彗差。通过加强防抖透镜组的光焦度会 使得敏感度提高,因此能够减少透镜的移动量,然而在该情况下,存在难以抑制偏心彗差、 或者对于组装误差的敏感度增加的问题,因此适度的放大率的最佳化至关重要。另外,对防 抖透镜组的光焦度(敏感度)及透镜移动时的像差变动构成影响的、其前后的透镜组的结 构的最佳化也是重要的课题。 上述规格的透镜以往大多作为单镜头反光相机用可换镜头而进行开发,而几乎看 不到最佳化成所谓的无反光镜相机用可换镜头的透镜。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 变焦透镜是作为单镜头反光相机用可换镜头而最佳化的变焦透镜,在无反光镜相机用可换 镜头的情况下,不需要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用可换镜头那样的较长的后截距,因此该情况下 的最佳的最终透镜组的结构当然与以往的结构不同。 在专利文献1中,最终透镜组的前组仅由两片正透镜构成。就最终透镜组的前组 而言,为了减小向防抖透镜组入射的光线入射高度、加强防抖透镜组的光焦度、实现透镜全 长的小型化,而需要加强光焦度,然而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难以抑制球面像差、彗形像 差、色差。相反,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而减弱前组的光焦度时,存在无法充分确保防抖透镜组 的放大率,最终透镜组整体的放大率变弱,光学全长变长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 中也同样存在。 另外,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防抖透镜组的光焦度也不强,防抖透镜组的 敏感度不高。由此,防抖时的移动量变大,或者无法期待较大的手抖修正效果。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透镜组的敏感度高、将手 抖修正时的像差变动抑制得较小并且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 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变焦透镜整体由四个或五个透镜组构成,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 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相对于像面而被固定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在倍率 变更时移动的第二透镜组;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移动的第mp透镜组在内 的一个或两个中间透镜组;及配置在整个系统的最靠像侧的位置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 倍率变更时相对于像面而被固定的最终透镜组,所述变焦透镜通过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 都发生变化而进行倍率变更,其特征在于,最终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 的前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中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后组,前组、中组、后组的空气间隔无论 是在倍率变更时还是在对焦时都恒定,前组具有至少两片正透镜和至少一片负透镜,通过 仅使中组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手抖修正,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 ⑴及⑵, 0. 20 <FGr3/FGr< 0. 45. . . (1) 1. 75 <FGrl/FGr3 < 3. 00. . . (2) 其中,FGr3 :配置在最终透镜组中的后组的焦点距离,FGr:最终透镜组的焦点距 离,FGrl:配置在最终透镜组中的前组的焦点距离。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变焦透镜整体由四个或五个透镜组构成,且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 有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相对于像面而被固定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在倍 率变更时移动的第二透镜组;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移动的第mp透镜组在 内的一个或两个中间透镜组;及配置在整个系统的最靠像侧的位置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 倍率变更时相对于像面而被固定的最终透镜组,所述变焦透镜通过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 都发生变化而进行倍率变更,其特征在于,最终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 的前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中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后组,前组、中组、后组的空气间隔无论 是在倍率变更时还是在对焦时都恒定,前组具有至少两片正透镜,通过仅使中组在与光轴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手抖修正,后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具有负透镜,所述变焦透 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及(2), 0. 20 <FGr3/FGr< 0. 45. . . (1) 1. 75 <FGrl/FGr3 < 3. 00. . . (2) 其中,FGr3:配置在最终透镜组中的后组的焦点距离,FGr:最终透镜组的焦点距 离,FGrl:配置在最终透镜组中的前组的焦点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mp透镜组并非是透镜组的一部分(子透镜组),而是一个独立的 透镜组。这里,独立的透镜组是指在倍率变更时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的透镜组。另外, 在中间透镜组由两个透镜组构成且两者都具有正的光焦度的情况下,将哪个透镜组设为第 mp透镜组都可以。 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后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配置有凹面朝向物侧的负的 弯月形状的单透镜。 另外,优选后组具有将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另外,优选前组由三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构成。 另外,优选中组由两片负透镜和一片正透镜构成。另外,优选为,在后组中,最靠物侧的透镜面为凸面,在最靠像侧的位置配置有负 透镜,在比该负透镜靠物侧的位置配置有接合透镜。 在该情况下,优选后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正的单透镜、将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 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凹面朝向物侧的负的弯月形状的单透镜。 另外,优选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正透镜。 另外,优选通过仅使第mp透镜组整体、或者仅使构成第mp透镜组的一部分透镜沿 着光轴移动,而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的对焦。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透镜,其整体由四个或五个透镜组构成,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相对于像面而被固定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移动的第二透镜组;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移动的第mp透镜组在内的一个或两个中间透镜组;及配置在整个系统的最靠像侧的位置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在倍率变更时相对于像面而被固定的最终透镜组,所述变焦透镜通过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都发生变化而进行倍率变更,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前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中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后组,所述前组、所述中组、所述后组的空气间隔无论是在倍率变更时还是在对焦时都恒定,所述前组具有至少两片正透镜和至少一片负透镜,通过仅使所述中组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手抖修正,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及(2),0.20<FGr3/FGr<0.45...(1)1.75<FGr1/FGr3<3.00...(2)其中,FGr3:配置在所述最终透镜组中的所述后组的焦点距离FGr:所述最终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Gr1:配置在所述最终透镜组中的所述前组的焦点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