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体系的拆撑设计与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4359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体系的拆撑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了排桩斜撑支护的基坑在拆除斜撑时,采用了“先拆后撑”分段拆除斜撑的方式:施工中首先确定拆除的最大分段长度L,然后按照该长度的范围分段拆除斜撑,然后分段施工地下结构,从而避免在地下结构上留洞,在发挥斜撑支护体系优势的同时,也克服了拆撑阶段对地下结构施工的不利影响,由于采用了考虑空间协同变形的最小势能理论来计算分段拆除斜撑的长度,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极大地推动了斜撑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支护体系的拆撑设计与施工方法,采用排桩斜撑的支护方法,在拆除斜撑时,采用分段拆撑法,首先确定拆除的最大分段长度L,在确定L后首先拆除排桩间隔长度为L1内的所有斜支撑,其中L1小于最大分段长度L,然后施工该段地下结构,同时在该L1内的区域建立换撑,其中最大分段长度L需满足下列条件:  (1)冠梁弯矩M↓[gmax]=E↓[g]I↓[gz](δ↓[0]-δ↓[1])/2.4π↑[2]/L↑[2]≤[M↓[g]]  冠梁剪力:V↓[gmax]=4π↑[2]E↓[g]I↓[g,q为基坑后超载,依据现场坑顶超载情况确定,δ↓[0]、μ↓[0]可通过最小势能理论求得。z](δ↓[0]-δ↓[1])/L↑[3]≤[V↓[g]]  式中:E↓[g]为冠梁的弹性模量,I↓[gz]为冠梁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δ↓[1]为斜撑压缩量,δ↓[0]为支护单元中部冠梁的位移,[M↓[g]]为冠梁拆撑期间的设计承载力控制值,[V↓[g]]为冠梁拆撑期间的设计抗剪承载力控制值;  (2)斜撑间的支护桩  弯矩:M↓[zmax]=-E↓[z]I↓[zy]π↑[2]/2H↑[2].δ↓[0]≤[M↓[z]]  M↓[zmax]=-E↓[z]I↓[zy]π↑[2]/2H↑[2].δ↓[1]≤[M↓[z]]  剪力:V↓[zmax]=E↓[z]I↓[zy]π↑[3]δ↓[0]/2H↑[3]≤[V↓[z]]  最大位移μ↓[zmax-]=δ↓[0]≤[μ↓[z]]  式中:E↓[z]为顶部没有斜撑支护桩的弹性模量,I↓[zy]为顶部没有斜撑支护桩截面对y轴的惯性矩,H为桩体长度,μ↓[z]为顶部带支撑的支护桩坑底附近的位移,[M↓[z]]为设计支护桩承载力控制值,[V↓[z]]为设计抗剪承载力控制值;  (3)斜撑轴力:F=qHK↓[a]L+2cHL(λ√K↓[p]-√K↓[a]-√K↓[p])≤[F↓[c]]  [F↓[c]]为拆撑期间斜撑的轴力控制值,q为基坑后超载,K↓[a]、K↓[p]分别是主动土压力系数和被动土压力系数,c为土体粘聚力,λ=h/H;  (4)连接斜撑的支护桩  弯矩:a′H↑[3]+b′H↑[2]+c′H+d′+E↓[hz]I↓[hzy]3δ↓[1]/H↑[2]≤[M↓[hz]]  剪力:3a′H↑[2]+2b′H+c′-3E↓[hz]I↓[hzy]δ↓[1]/H↑[3]≤[V↓[hz]]  最大位移μ↓[0]≤[μ↓[hz...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岩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鼎汇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刘俊岩刘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