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86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涉及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保护套筒、保护盖,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棱块,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位于棱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块,所述卡槽块的下方设置有梯形槽,所述卡槽块的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条状的橡胶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环、卡槽块、橡胶块、梯形块、保护盖、把手,形成了一种转动盖式的保护装置,此装置转动中会推开压碎挤入的水泥,降低了水泥对保护盖的干涉,解决了水泥可能会封堵住保护盖,使其无法打开进行观测的隐患。观测的隐患。观测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
,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对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石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的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在基坑监测中需要设置监测点来进行监测,由于监测点直接关系到监测的结果,所以会使用专门的监测点保护装置来保护监测点。
[0003]现有的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大都为翻盖式的保护盒,其翻盖与保护盒的顶部呈水平状态,在使用时若翻盖孔处被挤入水泥,水泥会封堵住保护盖与保护盒之间的间隙,使其不易打开或直接无法打开,因此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筒、保护盖,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棱块,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位于棱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环;
[0007]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块,所述卡槽块的下方设置有梯形槽,所述卡槽块的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条状的橡胶块;
[0008]所述保护盖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梯形块,所述梯形块卡入至梯形槽内部,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固定环的内环大小相同,所述保护盖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整体呈长条状的把手。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棱块整体为长条形,其厚度由上到下依次减小。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块的顶面两端设置为斜面,所述梯形块的厚度与梯形槽最大处的内壁高度相匹配。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块整体为橡胶材质。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盖的厚度大于梯形块的厚度,所述保护盖的顶部与梯形块的顶部平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设置固定环、卡槽块、橡胶块、梯形块、保护盖、把手,形成了一种转动盖式的保护装置,此装置转动中会推开压碎挤入的水泥,降低了水泥对保护盖的干涉,解决了水泥
可能会封堵住保护盖,使其无法打开进行观测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3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的除保护套筒、棱块、固定环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保护套筒;2、棱块;3、固定环;4、卡槽块;5、橡胶块;6、梯形块;7、保护盖;8、把手。
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筒、保护盖7,保护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棱块2,保护套筒的内壁位于棱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环3;
[0020]固定环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块4,卡槽块4的下方设置有梯形槽,卡槽块4的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条状的橡胶块5;
[0021]保护盖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梯形块6,梯形块6卡入至梯形槽内部,保护盖7与固定环3的内环大小相同,保护盖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整体呈长条状的把手8。
[0022]该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使用时,先将保护套筒1放置在水泥上,再将水泥灌注到保护套筒1的周边和内部,将其定型,此时把监测点插入保护套筒1中,再把保护盖7、把手8压在固定环3上,捏住把手8逆时针转动,使梯形块6完全卡合于卡槽块7的梯形槽中,完成对保护套筒1的封口,最后继续在保护套筒周边注入水泥,掩埋固定,完成安装;
[0023]在后期需打开观测点时,捏住把手8顺时针转动,即可拿开保护盖7进行观测,此转动过程中梯形块6会推开压碎固定装置1周边向内挤入的水泥,降低了水泥对保护盖7的干涉,区别于传统的翻盖结构,有效避免水泥封堵翻盖间隙导致无法打开的现象。
[0024]在图2中:棱块2整体为长条形,其厚度由上到下依次减小。
[0025]该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长条形棱块2的厚度由上到下依次减小的设置,使受力更加均匀,增加了与水泥的摩擦力,使保护装置更加稳定,不易移位。
[0026]在图1~3中:卡槽块4的顶面两端设置为斜面,梯形块6的厚度与梯形槽最大处的内壁高度相匹配。
[0027]该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卡槽块4的顶面两端为斜面的设置,使梯形块6在放下时,没对准发生偏移也可以滑动到固定环4上,梯形块6的厚度与梯形槽最大处的内壁高度相匹配的设置,使梯形块6与梯形槽之间的卡合更加稳定。
[0028]在图2~3中:橡胶块5整体为橡胶材质。
[0029]该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橡胶材质的橡胶块5在与梯形块6挤压时摩擦力更大,更加稳定,不易滑动。
[0030]在图1~3中:保护盖7的厚度大于梯形块6的厚度,保护盖7的顶部与梯形块6的顶部平齐。
[0031]该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通过保护盖7的厚度大于梯形块6的厚度以
及保护盖7顶部与梯形块6顶部平齐的设置,使保护盖7多于梯形块6的厚度部分卡合于固定环4的内壁,增加了保护盖7整体的稳定性。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将保护套筒1放置在水泥上,再将水泥灌注到保护套筒1的周边和内部,将其定型,此时把监测点插入保护套筒1中,再把保护盖7、把手8压在固定环3上,捏住把手8逆时针转动,使梯形块6完全卡合于卡槽块7的梯形槽中,完成对保护套筒1的封口,最后继续在保护套筒周边注入水泥,掩埋固定,完成安装;
[0033]在后期需打开观测点时,捏住把手8顺时针转动,即可拿开保护盖7进行观测,此转动过程中梯形块6会推开压碎固定装置1周边向内挤入的水泥,降低了水泥对保护盖7的干涉,区别于传统的翻盖结构,有效避免水泥封堵翻盖间隙导致无法打开的现象。
[003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筒(1)、保护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棱块(2),所述保护套筒(1)的内壁位于棱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环(3);所述固定环(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块(4),所述卡槽块(4)的下方设置有梯形槽,所述卡槽块(4)的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条状的橡胶块(5);所述保护盖(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梯形块(6),所述梯形块(6)卡入至梯形槽内部,所述保护盖(7)与所述固定环(3)的内环大小相同,所述保护盖(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整体呈长条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光王沙沙董兴广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鼎汇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