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3166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包括: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中部的土方;在对撑部位的中部施工第一支撑梁;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两端的土方;在对撑部位的两端施工第二支撑梁,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梁结合所述第一支撑梁来封闭所述对撑部位处的深基坑;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的土方;在非对撑部位施工非对撑部位支撑梁,进而将整个深基坑进行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开挖对撑部位土方,按先施工中间然后施工两端的顺序,保证对撑部位的中间的第一支撑梁收缩后采用第二支撑梁快速封闭对撑两端部位,封闭对撑部位支撑,减少基坑无撑时间,控制基坑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指一种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设计及施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在闹市区的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保护要求高,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基坑施工中土方开挖与水平支撑体系交替施工,直至挖至坑底标高。在对撑体系中对撑在承担基坑内力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每一步土方开挖完成至支撑封闭期间历时较长,如何在无法完全封闭基坑支撑的前提下总体控制基坑变形,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包括: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中部的土方;在所述对撑部位的中部施工对撑部位的第一支撑梁;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两端的土方;在所述对撑部位的两端施工对撑部位的第二支撑梁,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梁结合所述第一支撑梁来封闭所述对撑部位处的深基坑;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的土方;在所述非对撑部位施工非对撑部位支撑梁,进而将整个深基坑进行封闭。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同时在对撑部位施工时首先开挖对撑部位土方,按照先施工中间然后施工两端的顺序,保证对撑部位的中间的第一支撑梁收缩后采用第二支撑梁快速封闭对撑两端部位,最后开挖对撑部位以外的土方,然后封闭基坑支撑,减少基坑无撑时间,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极大限度地控制基坑变形。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对撑支护体系包括:间隔支撑于深基坑内的多个对撑支护结构,所述对撑支护结构的位置为所述对撑部位;沿竖直方向水平连接于多个所述对撑支护结构的多个水平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水平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深基坑周边的地下连续墙。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对撑支护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格构柱;所述水平支撑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水平支撑梁。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格构柱与所述水平支撑梁焊接连接,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梁相互焊接连接。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以梯形开挖法开挖所述对撑部位的土方。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以盆式开挖法开挖所述非对撑部位的土方。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采用快硬微膨混凝土。附图说明图1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具体施工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中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的具体施工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配合参看图1至图4所示,图1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具体施工过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包括:结合图1与图2所示,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的土方以及施工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的对撑部位支撑梁110。优选地,以梯形开挖法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的土方,按照1:1进行放坡。优选地,采用抽条开挖的方式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的土方,即优先开挖局部对撑部位1的条形土方,按照由中间向两端的顺序开挖。结合图3所示,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2的土方。优选地,以盆式开挖法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2的土方。结合图4所示,在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2施工非对撑部位支撑梁120,进而将整个深基坑进行封闭。具体地,图5至图9所示,图5是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中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的具体施工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包括:步骤S101:结合图6所示,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中部的土方101。步骤S102:结合图7所示,在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中部的土方101的位置施工对撑部位支撑梁110的第一支撑梁111。步骤S103:结合图8所示,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两端的土方102。步骤S104:结合图9所示,在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两端的土方102的位置施工对撑部位支撑梁110的第二支撑梁112,使得第二支撑梁112结合第一支撑梁111来封闭所述对撑部位处的深基坑。优选地,第二支撑梁112采用快硬微膨混凝土。上述步骤S101~S104即为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的土方以及施工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的支撑梁的具体施工步骤。本专利技术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的土方以及施工深基坑
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的支撑梁时,采用“先中间后两边,两端后补支撑梁采用快硬微膨混凝土”的原则,减少混凝土收缩造成的基坑变形,且能快速的封闭基坑内的对撑体系。步骤S105:再次结合图3所示,开挖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2的土方。步骤S106:再次结合图4所示,在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2施工非对撑部位支撑梁120,进而将整个深基坑进行封闭。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同时在对撑部位施工时首先开挖对撑部位土方,按照先施工中间然后施工两端的顺序,保证对撑部位的中间的第一支撑梁收缩后采用第二支撑梁快速封闭对撑两端部位,减少基坑无撑时间,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极大限度地控制基坑变形,最后开挖对撑部位以外的土方,然后封闭基坑支撑。进一步地,再次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中,所述对撑支护体系包括:间隔支撑于深基坑内的多个对撑支护结构,所述对撑支护结构的位置即为深基坑的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1。优选地,所述对撑支护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格构柱310,格构柱310插设于深基坑内。水平连接于多个所述对撑支护结构的多个水平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水平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深基坑周边的地下连续墙90。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撑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水平支撑梁320。进一步地,格构柱310与水平支撑梁320焊接连接,多个水平支撑梁320相互焊接连接,并且,格构柱310与水平支撑梁320的连接部位还设置有槽钢进行加固,以增强基坑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中部的土方;在所述对撑部位的中部施工对撑部位的第一支撑梁;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两端的土方;在所述对撑部位的两端施工对撑部位的第二支撑梁,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梁结合所述第一支撑梁来封闭所述对撑部位处的深基坑;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的土方;在所述非对撑部位施工非对撑部位支撑梁,进而将整个深基坑进行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中部的土方;在所述对撑部位的中部施工对撑部位的第一支撑梁;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对撑部位两端的土方;在所述对撑部位的两端施工对撑部位的第二支撑梁,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梁结合所述第一支撑梁来封闭所述对撑部位处的深基坑;开挖深基坑中对应于对撑支护体系的非对撑部位的土方;在所述非对撑部位施工非对撑部位支撑梁,进而将整个深基坑进行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撑支护体系下用于控制基坑变形的深基坑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撑支护体系包括:间隔支撑于深基坑内的多个对撑支护结构,所述对撑支护结构的位置为所述对撑部位;沿竖直方向水平连接于多个所述对撑支护结构的多个水平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水平支撑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申裴鸿斌苏亚武亓立刚王宝德刘鹏柯子平孙加齐杨红岩高辉戚明浩汤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