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脊面形成装置以及方法、片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7427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书脊面形成装置及方法、片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其目的在于避免薄片堆积的片叠中发生皱折及破裂,用短时间形成具有平整表面的书脊部。其构成为包括:输送片叠(SB)的输送带(311)和(312)、接触片叠的折叠部前端(SB1)的挡板(330)、位于输送带与挡板(330)之间、沿片叠厚度方向推压夹持片叠的辅助夹持板(320)和(321)以及加压夹持板(325)和(326),从折叠部前端碰到挡板的位置起,片叠被进一步输送设定距离后停止,从上游的辅助夹持板向下游方向依次推压片叠,在挡板和辅助夹持板之间形成鼓起(SB2),通过加压夹持板推压,该鼓起成为具有相似于加压夹持板和挡板之间的空间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书脊面形成装置,该书脊面形成装置用于对纸张、记录纸、转印纸等薄 片状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进行装订处理、以及折叠处理,而后将装订成册的片叠形成 为具有平整的书脊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备该书脊面形成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 统,进而涉及书脊面形成方法,该方法用于将施加了折叠处理后的片叠的折叠部形成为平 整的书脊面。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下游、并对输出记录纸等进行装订等后处理 的片材处理装置随着近年来多功能化的发展,除了以往的边部装订以外,骑马式装订处理 也得到普及。在这种状况下,对于经过骑马式装订以及折叠处理后的片叠,提出了着目于改 善其弯折质量,提高成品质量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在对片叠进行骑马式装订以及折叠时,被一折为二的片材的折叠部周 围趋于发生厚度方向的鼓起,使外观变坏。如果片叠的折叠部周围发生鼓起,则册子的书脊 部一方变厚,内页部一方变薄,因而在朝相同方向堆积片叠时,随着堆积册数的增加,容易 发生倾斜。而如果堆积大量片叠,则倾斜越来越大以致倒塌,因而难以堆积大量片叠。对此,如果将一折为二的片叠的折叠部形成为平服的书脊状,则册子中发生增厚 的部分受到压缩,这样便可堆积多本册子。也就是说,在桌面上重迭堆积几本便会倒塌的册 子,虽然在保管或运输等处理中会发生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平整对应于折叠部一方 的书脊部,以将上述鼓起限制到最低程度,而得到解决。在此,书脊部是指包括成为书脊面 的书脊外表面、与书脊外表面相邻的封面上表面部分以及封面下表面部分在内的书脊面部 分(以下称为书脊面部),相当于册子内页的相反一侧。对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1-260564号公报)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对于折叠 片叠使书脊部弯曲的册子,用邻接于书脊部的推压装置把持并固定该册子的上表面和下表 面,并以能够充分使得书脊部的弯曲变得平整的压力,沿着突出的书脊部的长度方向,一次 或数次来回推动成形辊,使书脊部变得平整。上述专利技术虽然提高了书脊部弯曲的平整效果,但是由于加压辊持续进行局部性的 推压,将册子的书脊部形成为平面,因而可能使得书脊面或装订部发生皱折或破裂等。而 且,由于辊沿着折叠部移动,因此不得不延长加工时间。对此,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纸叠成形装置具有以下特征,即该装置包括 夹持装置,其在厚度方向夹持经过折叠的纸叠的书脊部周围以外的部分;书脊部推压部件, 将该书脊部推压部件的书脊部推压面推到上述受到夹持的纸叠的书脊部上,以向与书脊部 相反一侧的内页方向推压该书脊部;压缩装置,在纸叠的厚度方向压缩该受到推压的纸叠 书脊部周边,形成纸叠书脊部周边。该专利技术用书脊部推压装置向内页方向推压,并用压缩装 置来压缩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在折叠部附近发生鼓起的部分,以此成形,抑制鼓起。但是,如果如专利文献1所述专利技术那样,利用辊接触来使突出部发生局部变形,则在垂直于折叠部的方向上容易出现皱折等,有损于外观。而且,如果是大尺寸纸张,则需要 移动时间,因而,根据片材页数不同有可能引起生产效率下降。专利文献2所述的专利技术虽然能够抑制皱折和破裂的发生,并将册子的书脊部形成 为平面,但是,为了朝内页方向推压书脊部,而后用压缩装置进行压缩,以使得封面上表面 和封面下表面变得平整,需要在册子碰到挡板而停止后,使夹持装置、背部推压装置、以及 压缩装置等依次动作,这样,加工时间缩短效果不够理想。此外,需要有驱动书脊部推压部 件向内页方向推压纸叠的驱动电机,因此还存在引起装置大型化的问题。进而,在用书脊部 推压部件推压纸叠时,为了用书脊部推压部件推压,将片叠中位于书脊部推压部件与推压 部件之间的较短部分形成为鼓起,驱动电机需要具有较大的驱动力,因而还存在增加电力 消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为,避免在片叠的书脊面或装订部等发生皱折以及 破裂等,并用较短时间在片叠书脊部上形成平整的表面,抑制片叠鼓起。 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用于解决上述课题。(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书脊面形成装置,用于将多张片材堆积形成 的片叠中,被弯折的折叠部形成为平整的书脊面形状,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部件,以所述 折叠部为前端,来输送折叠处理后的片叠;碰触部件,用于碰触由该输送装置输送的该片叠 的折叠部前端;第一推压夹持部件和第二推压夹持部件,从该片叠的厚度方向来推压并夹 持该片叠;控制装置,用于进行以下控制,即从所述输送部件的片叠输送方向的上游向着下 游,依次设置该输送部件、该第一推压夹持部件和该第二推压夹持部件、以及该碰触部件, 由所述输送部件输送的该片叠从其折叠部前端碰到该碰触部件的碰触位置起,被进一步输 送预定距离,而后停止,使得该片叠在所述碰触部件和所述输送部件之间形成鼓起,用该第 一推压夹持部件的推压该鼓起,使该鼓起集中到该片叠输送方向的下游,进而,第二推压夹 持部件推压形成在该碰触部件和该第一推压夹持部件之间的该片叠的鼓起,从而形成片叠 的书脊面形状。(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1)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推压夹持部件位于所述片叠输送方向的下游,由可以在该片叠的厚度方向上 位移的辅助夹持板对构成,所述第二推压夹持部件位于该辅助夹持板对的该片叠输送方向 的下游,由可以在片叠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加压夹持板对构成。(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2)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还具备导板对,该导板对位于所述辅助夹持板对的所述片叠输送方向的上游,可以分别 在所述片叠的厚度方向位移,将该片叠导入该辅助夹持板对之间。(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3)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导板对的导板分别具有用于输送片叠的平整的输送表面,该输送表面被设为,至少 从所述输送部件的夹持部到能够将片叠传送到所述所述辅助夹持板对的位置为止。(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1)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所第一推压夹持部件和所述第二推压夹持部件中用于推压夹持所述片叠的面为平 整表面。(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1)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输送部件被设置在片材输送路的输送中心的两侧,从片叠两侧向该片叠施加驱动 力。(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6)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输送部件受到支承部件的支承,该支承部件被连接成可使得被设置在片材输送路 的输送中心两侧的该输送部件从其夹持部形成位置起的各自的位移量相等。(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1)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具备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输送部件和所述碰触部件之间的片叠的输送位置,所述输 送部件将所述片叠从该检测部件所检测到的位置,送到所述折叠部前端碰到碰触部件的碰 触位置后,再从该碰触位置进一步输送设定距离,而后停止输送,该设定距离相当于加工折 叠部前端所需要发生鼓起的距离。(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1)所述的书脊面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折叠处理包括骑马式装订以及中间折叠处理。(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1)至 (9)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书脊面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书脊面形成装置,用于将多张片材堆积形成的片叠中,被弯折的折叠部形成为平整的书脊面形状,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部件,以所述折叠部为前端,来输送折叠处理后的片叠;碰触部件,用于碰触由该输送装置输送的该片叠的折叠部前端;第一推压夹持部件和第二推压夹持部件,从该片叠的厚度方向来推压并夹持该片叠;控制装置,用于进行以下控制,即从所述输送部件的片叠输送方向的上游向着下游,依次设置该输送部件、该第一推压夹持部件和该第二推压夹持部件、以及该碰触部件,由所述输送部件输送的该片叠从其折叠部前端碰到该碰触部件的碰触位置起,被进一步输送预定距离,而后停止,使得该片叠在所述碰触部件和所述输送部件之间形成鼓起,用该第一推压夹持部件的推压该鼓起,使该鼓起集中到该片叠输送方向的下游,进而,第二推压夹持部件推压形成在该碰触部件和该第一推压夹持部件之间的该片叠的鼓起,从而形成片叠的书脊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伸宜浅见真治吉川直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