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602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用一个单元进行微速进给等两档的进给速度的调整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B)具有:主体(1);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在主体(1)内的活塞杆(5);内设于主体(1)的气缸(2);推压活塞杆(5)从而与活塞杆(5)作为一体往复动作的活塞(4);贮存流体的流体压力室(12);贮存流体的贮存室(14);通过控制流体的流动而调整活塞(4)的移动速度的进给速度调节机构(C);以及与进给速度调节机构(C)和贮存室(14)连通的流路(13)。进给速度调节机构(C)具有调整从流体压力室(12)朝流路(13)流动的流量的第一节流阀(10)和第二节流阀(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该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例如 对具有像进行开孔的钻机(drill unit)的钻头那样往复移动的往复运动体的机床的进给 速度进行控制。
技术介绍
以往,在钻机中,公知有如下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自动加工单元的 进给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通过对油的流量进行调整,将气缸等的进给速度设定成 从低速到高速的任意的进给速度,该气缸使与钻头一体地移动的滑柱(ram)往复动作(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2)。图8是示出在现有的钻机中使用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的图,(a)是示 出当活塞杆位于后退位置时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当活塞杆位于前进位置时的状态 的剖视图。如图8 (a)、(b)所示,该现有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100构成为具有以下 部件气缸300,该气缸300内设于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100的主体200 ;活塞400, 该活塞400在形成于筒状的气缸300内的气缸室310内往复动作;活塞杆410,该活塞杆410 与该活塞400 —体地移动;节流阀700,该节流阀700用于对由活塞400推出的气缸室310 内的油经由油路500流入储油室600的流量进行调整;旋转阀芯800,该旋转阀芯800形成 该节流阀700 ;以及旋钮(knob) 900,该旋钮900用于对旋转阀芯800进行转动操作。对于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100,即便是相对于活塞400的急剧的负载变 动,速度变化也极少,能够得到稳定的进给速度。在该负载消失的情况下,活塞杆400借助 内设于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100的压缩螺旋弹簧SP的弹力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日本实公昭60-37211号公报(参照第二图和第三图)日本实公昭61-7860号公报(参照第二图 第四图)例如在利用钻机进行开孔加工的情况下,当在工件上贯通贯通孔时,需要使钻头 微速进给。但是,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装置和上述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100 等现有的装置中,虽然能够通过转动操作旋钮900而对节流阀700的开度进行调整,从而对 切削加工时的钻头(滑柱等往复运动体)的进给速度进行调节,但是进给速度在整个冲程 之间仅能是恒定的切削进给的进给速度。因此,在现有的装置中,在切削加工过程中,无法将工件上的贯通孔即将贯通时的 钻头的进给速度调节成微速进给、或者在冲程之间将钻头的进给速度从低速切换至微速。以往,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点的手段,只能是除了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 100之外,再增设一个用于开孔的贯通时的微速进给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但 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必须在钻机安装两个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100,因此需要用 于安装这两个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100的设置空间,因此存在装置大型化、重量 增加、并且成本上升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 够利用一个单元进行快速进给和微速进给这两档的进给速度调整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 控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具有圆筒 状的主体;活塞杆,该活塞杆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该主体内;圆筒状的气 缸,该气缸内设于上述主体;活塞,该活塞以能够往复动作的方式配置在该气缸内,通过推 压上述活塞杆,该活塞与该活塞杆作为一体进行往复动作;流体压力室,该流体压力室设在 该活塞的前方,并贮存流体;贮存室,该贮存室设在上述活塞的后方,并贮存上述流体;流 路,该流路与该贮存室连通,且设在上述主体与上述气缸之间;进给速度调节机构,该进给 速度调节机构设在上述气缸的前端部,通过对从上述流体压力室流入上述流路的流体的流 动进行控制从而对上述活塞的移动速度进行调整;以及差动活塞,该差动活塞配置在上述 贮存室的后方,与上述主体的内周面和上述活塞杆滑动接触,且设置成能够沿前后方向移 动,利用上述活塞将上述流体压力室的流体经由上述进给速度调节机构和流路推出至上述 贮存室,由此对往复运动体的进给速度进行调整,上述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的特 征在于,上述进给速度调节机构配置在上述气缸的前端部,且具有用于对从上述流体压力 室朝上述流路流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上述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 控制装置具有第二活塞,当上述活塞被上述活塞杆推压而移动至预先设定的预定位置时, 第二活塞与上述活塞一体地移动而使上述第一节流阀成为闭阀状态。根据上述结构,对于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进给速度调节机构由在气缸 的前端部配置有多个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构成,由此,由活塞从流体压力室内推出 的流体通过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时,分别利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限制流量,能 够细分地微调活塞的动作速度。当活塞移动时,第一节流阀成为由第二活塞封闭的闭阀状 态。因此,能够利用一个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将与活塞和活塞杆一体地动作的切 削加工中的往复运动体的进给速度自动地切换成多个档位,并且,能够对在活塞的冲程末 端附近流动的流体的流量进行限制从而对往复运动体的进给速度进行微调。结果,能够使 装置整体小型化。第二方面所记载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所记载 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中,上述第一节流阀和上述第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方具 有旋转阀芯,该旋转阀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气缸内,并且,该旋转阀芯通过转 动对从上述流体压力室流入连通孔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上述连通孔穿设于上述气缸并 与上述流路连通;以及旋钮,该旋钮能够使上述旋转阀芯转动。根据该结构,在对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开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如果对旋 钮进行转动操作的话,则旋转阀芯转动,能够利用旋转阀芯的流量调整部对从流体压力室 流入气缸的连通孔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进给速度进行调整。进而,由于当活塞前进至预定位置时第一节流阀被封闭,所以通过活塞的移动而 流动的流体的流量减少,因此能够将进给速度调整为两档。第三方面所记载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所记载5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中,上述第一节流阀的上述旋转阀芯具有第二气缸室,该 第二气缸室与上述流体压力室、上述流量调整部连通,上述第二活塞由配置在上述活塞的 前端部的筒部件构成,当上述第二活塞与上述活塞一体地移动并内嵌于上述第二气缸室 时,上述第二活塞封闭上述第一节流阀的上述流量调整部,并且,上述第二活塞具有排油 孔,该排油孔用于将上述流体压力室内的流体送入上述第二气缸室内。根据上述结构,对于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当活塞移动时,第二活塞与活 塞一体地移动而内嵌于第一节流阀的旋转阀芯的第二气缸室,从而封闭流量调整部。这样, 在活塞移动的情况下,第一节流阀的流量调整部闭阀,另一方维持开阀的状态,从而从流体 压力室流入流路侧的流量减少。因此,通过第一节流阀的流量调整部的开闭,能够将与活塞 和活塞杆一体地动作的往复运动体的进给速度调整为两档。在该情况下,由于流体仅在单 侧的流量调整部中流动,因此流动的流量少,因此能够根据该流量对冲程末端附近的进给 速度进行微调。第四方面所记载的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所述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具有:圆筒状的主体;活塞杆,该活塞杆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该主体内;圆筒状的气缸,该气缸内设于所述主体;活塞,该活塞以能够往复动作的方式配置在该气缸内,通过推压所述活塞杆,从而该活塞与该活塞杆作为一体进行往复动作;流体压力室,该流体压力室设在该活塞的前方,并贮存流体;贮存室,该贮存室设在所述活塞的后方,并贮存所述流体;流路,该流路与该贮存室连通,且设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气缸之间;进给速度调节机构,该进给速度调节机构设在所述气缸的前端部,通过对从所述流体压力室流入所述流路的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而对所述活塞的移动速度进行调整;以及差动活塞,该差动活塞配置在所述贮存室的后方,与所述主体的内周面和所述活塞杆滑动接触,且设置成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利用所述活塞将所述流体压力室的流体经由所述进给速度调节机构和流路推出至所述贮存室,由此对往复运动体的进给速度进行调整,所述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进给速度调节机构配置在所述气缸的前端部,且具有用于对从所述流体压力室朝所述流路流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流体压力式进给速度控制装置具有第二活塞,当所述活塞被所述活塞杆推压而移动至预先设定的预定位置时,第二活塞与所述活塞一体地移动而使所述第一节流阀成为闭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悟笹岛隆司村井隆广
申请(专利权)人:速技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