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校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946 阅读:5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管校直机,包括动力单元、顶推单元及校直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操作轮、导向轴、以及受所述操作轮带动而可沿所述导向轴运动的滑块,所述顶推单元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并设有顶于所述圆管一端的推杆,所述校直单元包括呈两排设置的若干校直轮,该两排校直轮之间形成有校直所述圆管的作业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圆管校直机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圆管的直线度,且操作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管校直机,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内的圆管校直机。
技术介绍
储液管是汽车冷凝器总成中的一个主要部件,储液管在生产预装配过程中,需在 其中的一端内孔加装封盖,但是,由于该封盖的外径与储液管内孔存在尺寸偏差,当封盖装 配到储液管内孔后容易造成整个储液管外形产生微量变形,即加装封盖的端部处的外圆直 径将增大,使得储液管整体的直线度误差增大。此时,该储液管将进入下一道装配工序,即与其它部件一起进行冷凝器总成装配, 由于该储液管一端的外圆直径增大,造成装配误差变大,由此影响到了整个冷凝器的装配 质量,因此,需要在总装配以前对该储液管进行机械校直工序。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圆管校直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圆管校直机,其可改善圆管的直线 度,提高装配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管校直机,包括动力 单元、顶推单元及校直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操作轮、导向轴、以及受所述操作轮带动而 可沿所述导向轴运动的滑块,所述顶推单元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并设有顶于所述圆管一端的 推杆,所述校直单元包括呈两排设置的若干校直轮,该两排校直轮之间形成有校直所述圆 管的作业通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排校直轮均呈直线排列并分为相互平行的 第一排及第二排,且所述第一排设有第一首轮及第一末轮,所述第二排设有分别与所述第 一首轮及第一末轮对齐设置的第二首轮及第二末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还设有位于第一首轮与第一末轮之间 的若干第一中间轮,所述第二排设有位于第二首轮与第二末轮之间的若干第二中间轮,所 述若干第一中间轮与若干第二中间轮的数量相等且呈错开排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业通道内设有承接圆管的狭长型导向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推单元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推杆固定于所述 滑块上的定位销,所述动力单元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操作轮的短轴,该短轴的一端设有一 直角圆锥齿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轴包括一导引杆及多头丝杆,所述多头 丝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直角圆锥齿轮啮合另一个直角圆锥齿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与所述多头丝杆之间设有滚珠螺母,所 述导引杆与所述多头丝杆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在所述多头丝杆的旋转下可沿所述导向 轴做直线运动,所述多头丝杆与所述短轴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管校直机进一步包括一底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所述动力单元和顶推单元的第 一底板、固定所述校直单元的第二底板及固定所述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的第三底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圆管校直机的有益效果是改善圆管的直线 度,操作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圆管校直机在未装入圆管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圆管校直机在校直圆管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圆管校直机100,其可以渐进的方式对圆 管200进行校直,以提高圆管200的直线度。校直机100包括动力单元10、校直单元20、顶 推单元30及底座40。动力单元10包括操作轮11、短轴12、直角圆锥齿轮13、滚珠螺母14、多头丝杆15、 滑块16及导引杆17。其中,操作轮11用以供操作员人进行旋转操作。短轴12的一端与操 作轮11相连并可随操作轮的旋转而转动,起传动作用。直角圆锥齿轮13设于短轴12的另一端。多头丝杆15与短轴12垂直设置,且该多头丝杆15的一端设有另一直角圆锥齿轮 13,该直角圆锥齿轮与前述短轴12上的直角圆锥齿轮13相互啮合,由此使得多头丝杆15 可随短轴12的转动而转动,多头丝杆15上设有螺纹。滑块16套设于多头丝杆15上,并可沿多头丝杆15滑动,且滑块16与多头丝杆15 之间设有与螺纹配合的滚珠螺母14。多头丝杆15特点操作轮11运动一周,由于螺距增大,直线距离扩大。导引杆17 与多头丝杆15平行设置,该导引杆17穿过滑块16用以导引滑块16的滑动,防止滑块16 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多头丝杆15通过手动11旋转会将前进方向改变为直线运动,并带动滑块16向前 运动,同时滑块16又通过与导引杆17的连接保证了滑块16始终在同一区域、同一方向内 作往复运动,不会产生偏移。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导引杆17及多头丝杆15对滑块16的运动均 有导向作用,因此,两者统称为导向轴。校直单元20是本技术校直机100中起校直作用的核心部分,该校直单元20 包括固定座21、设于固定座21上的若干校直轮22及位于校直轮22之间的导向条23。若干校直轮22包括均呈直线型排列的第一排及第二排,该两排校直轮平行设置 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校直圆管的狭长型作业通道24。其中,第一排校直轮包括位于两端第一 首轮、第一末轮及设于第一首轮与第一末轮之间的若干第一中间轮,第二排校直轮包括位 于两端的第二首轮、第二末轮及设于第二首轮与第二末轮之间的若干第二中间轮,第一排 与第二排两端对齐设置,即第一首轮与第二首轮对齐设置而相对于狭长型作业通道呈对称分布,第一末轮与第二末轮也对齐设置且相对于狭长型作业通道24呈对称分布,而若干第 一中间轮与第二中间轮并未对齐设置,而是呈错位排布。本技术实施例中,校直轮22数量为10只,分为两排,第一排校直轮依次为1,、 3’、5’、7’及9’,第二排校直轮依次为2’、4’、6’、8’及10’,请配合参图2所示,其中,第一首 轮1’及第一末轮9’分别与第二首轮2’及第二末轮10’沿作业通道呈对齐设置,而第一中 间轮3’、5’、7’分别与第二中间轮4’、6’、8’错开设置,即第一中间轮相对于第二中间轮形 成一定的位置偏移。每个校直轮的内圆弧尺寸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圆管200的外圆弧尺寸大 小而定,圆管200在通过作业通道时候圆管200的外圆弧与校直轮22的内圆弧直接接触, 而产生校直效果。校直轮22数量的选定与排列是根据圆管200长度和直径而定,校直轮22数量采 用足够校直量,而圆管200经校直轮22挤压,纠正了直线度偏差,使圆管200得到有效校直。导向条23呈狭长型并设于狭长型作业通道24内,用于承接圆管200并使圆管200 的中心高度与校直轮22中心高度相齐平。顶推单元30包括推杆31、固定推杆31的安装座32及插于安装座32内以定位推 杆31位置的定位销33。推杆31—端顶于圆管200的一端,用于推动圆管200。安装座32 安装于滑块16上,并可随滑块16的滑动而做直线运动,该安装座32顶面设有收容定位销 33的孔,定位销33插入孔内后即可定位推杆31,使得推杆31与安装座32能稳固固持。底座40包括固定动力单元10和顶推单元30的第一底板41、固定校直单元20的 第二底板42及固定第一底板41及第二底板42的第三底板43。在实际校直过程中,由于多头丝杆15的有效长度有限,而待校直的圆管200的长 度将远大于有多头丝杆15的有效长度,再加上校直轮22组的自身长度,使得圆管200不 能一次通过校直轮组之间的作业通道24,因此,本技术采用渐进式推进方式,即当推杆 31顶住圆管200的左端并由左向右完成第一次向前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管校直机,包括动力单元、顶推单元及校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操作轮、导向轴、以及受所述操作轮带动而可沿所述导向轴运动的滑块,所述顶推单元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并设有顶于所述圆管一端的推杆,所述校直单元包括呈两排设置的若干校直轮,该两排校直轮之间形成有校直所述圆管的作业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