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26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51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包括:模芯、行位滑块及脱模组件,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推块及多个冷却推杆。脱模推块设置于模芯内,脱模推块内设置有冷却管道、回流管道及与冷却推杆匹配的阶梯孔,阶梯孔设有进液部及排液部,进液部与冷却管道连通;冷却推杆包括内杆及外管,外管套设于内杆上,外管的内壁与内杆的外壁之间围成排液通道,内杆为中空结构。脱模推块整体抬升用于推顶外壳,增大受力面积,避免脱模过程中损坏产品;冷却液从内杆处注入脱模推块,并从外管处流出,冷却液的注入及排出均在冷却推杆处进行,提高空间利用率;脱模推块内设有与冷却推杆匹配的冷却回路,增加冷却液的进入点,提高脱模推块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


技术介绍

1、压铸,即将熔融金属熔液注入压铸模具的型腔时其冷却成型的加工方式,常用于复杂形状金属部件的批量生产中。压铸产品时需要在模具内设置冷却结构辅助金属熔液冷却成型。

2、如图1所示的铝质壳体20,其端盖21上设置有与其他部件配合的安装结构,这导致端盖21厚薄不一,压铸过程中端盖21上容易因冷却不均导致变形,降低铝质壳体20的压铸品质,且由于端盖21处厚薄不一,采用顶针进行脱模时,由于顶针接触面积小,容易导致端盖21处结构破损,如此导致现有压铸模具在制作上述铝质壳体20时的成品率低。

3、因此,有必要提高现有压铸模具中对端盖21位置的冷却效果,并对脱模结构进行优化,避免产品在脱模时被压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提高压铸模具对金属熔液的冷却效果,增大受力面积,提高产品的脱模成功率。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包括:模芯、行位滑块及脱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推块及多个冷却推杆;

4、所述脱模推块设置于所述模芯内,所述行位滑块朝向所述脱模推块设置,所述行位滑块与所述脱模推块之间的间隙为壳体的端盖成型的区域,所述脱模推块用于推顶壳体脱离所述模芯;

5、所述脱模推块内设置有冷却管道、回流管道及与所述冷却推杆匹配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设有进液部及排液部,所述进液部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所述排液部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

6、所述冷却推杆包括内杆及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杆上,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杆的外壁之间围成排液通道,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所述排液通道和所述排液部连通,所述内杆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杆与所述进液部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腰形孔,且多个所述通孔以所述内杆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杆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随动滑块及排液管,所述随动滑块上开设有第一引导孔、第二引导孔及过渡孔,所述过渡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引导孔和所述第二引导孔,所述外管穿设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外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用于连通所述排液通道和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排液管穿设所述第二引导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抬升板,所述排液管的末端及所述内杆的末端均设于所述抬升板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板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排液管的末端穿设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液管匹配的排液接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板上设置有限位套及滑块,所述限位套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引导槽内,所述内杆的末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杆匹配的进液接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与所述滑块抵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杆的前端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穿设所述进液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排液部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16、上述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7、1、脱模推块整体抬升用于推顶外壳,增大受力面积,避免脱模过程中损坏产品;

18、2、冷却液从内杆处注入脱模推块,并从外管处流出,冷却液的注入及排出均在冷却推杆处进行,提高空间利用率;

19、3、脱模推块内设有与冷却推杆匹配的冷却回路,增加冷却液的进入点,提高脱模推块的冷却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包括:模芯、行位滑块及脱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推块及多个冷却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腰形孔,且多个所述通孔以所述内杆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随动滑块及排液管,所述随动滑块上开设有第一引导孔、第二引导孔及过渡孔,所述过渡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引导孔和所述第二引导孔,所述外管穿设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外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用于连通所述排液通道和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排液管穿设所述第二引导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抬升板,所述排液管的末端及所述内杆的末端均设于所述抬升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板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排液管的末端穿设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液管匹配的排液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板上设置有限位套及滑块,所述限位套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引导槽内,所述内杆的末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杆匹配的进液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与所述滑块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的前端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穿设所述进液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排液部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包括:模芯、行位滑块及脱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推块及多个冷却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腰形孔,且多个所述通孔以所述内杆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随动滑块及排液管,所述随动滑块上开设有第一引导孔、第二引导孔及过渡孔,所述过渡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引导孔和所述第二引导孔,所述外管穿设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外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用于连通所述排液通道和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排液管穿设所述第二引导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铸模具的冷却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抬升板,所述排液管的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斌谢爱才彭涛钟日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润泽金属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