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养殖循环水的自然微生物生物挂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3722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鱼类养殖循环水的自然微生物生物挂膜方法,是在设有生物载体的生物滤池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和一定C∶N比例的营养物质,在初始氨氮浓度为2mg/L,pH7.96~8.22,DO≥5mg/L,温度为22~24℃时,进行生物挂膜,期间间歇性曝气;经过28~35d,用手触摸生物载体有滑腻的感觉,标志生物膜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其生物载体的比表面积高达2472m2/m3,表面粗糙,具有弹性,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生物挂膜过程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和C∶N比例的营养物质,促进自然微生物在生物载体上附着、扩繁与生长,载体上的生物膜浓度高达12~20g/m3。经处理的水质指标,符合养殖水质标准本挂膜方法易于操作控制,成本低廉,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处理养殖污水的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的生物挂膜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中养殖废水的生物净化 处理及循环利用的技术,具体说是一种在鱼类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的生物挂膜方法。
技术介绍
在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中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培养与成熟是整个系统有效运行的 重要环节,对控制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物、NH4+-N、NO2_-N和NO3_-N浓度起着关键作用。生物挂 膜主要利用氨氧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菌等有益微生物在粗糙、比表面积大的生物载体 上进行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池底曝气提供氧气,养殖污水流过生物滤池时,污染物首先 被过滤、截留和吸附,进而被生物载体表面的生物膜氧化分解。缩短生物挂膜时间、提高水 质净化效果,关键在于挂膜前必须有足量的微生物,且必须适应在废水进入生物滤池的环 境下生长,这样,微生物附着在生物载体上,无需适应期而被迅速生长繁殖;其次,生物载体 表面较强的粗糙度、吸附及粘附能力,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且附着牢固。目前在生产应用 中,生物挂膜效果不理想,存有在低温、寡营养下挂膜难、处理养殖污水效率低、水质不稳定 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在低温、寡营养下挂膜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类养殖循环水的自然微生物生物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方法是:在布设有生物载体的生物滤池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和一定C∶N比例的营养物质,微生态制剂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及酵母菌,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尿素、亚硝酸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硫酸锰;在初始氨氮浓度为2mg/L,pH7.96~8.22,DO≥5mg/L,温度为22~24℃时,进行生物挂膜,期间间歇性曝气;经过3~5d,生物载体表面开始有微生物附着;第3~7d,生物载体表面微生物处在适应生长环境阶段;第7~14d,生物载体表面形成一层黄褐色状的薄膜物质,镜检显示薄膜物质为菌胶团,并呈对数增长趋势;第14~21d,生物载体上附着物增长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绍赛傅雪军张海耿朱建新曲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