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4525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它包括净化器,净化器顶部带有进水管,底部为出水管,内部设有油水分离装置和微生物反应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网板和纤维束,净化器的一侧设有为油水分离装置充氧的第二输氧管,网板为圆形,网板的任一直径方向设一压条,所述每组纤维束沿着压条的轴线方向排列;微生物反应器包括同心的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的外表面均设有进水孔,内筒和外筒的空隙为微生物反应区,外筒两侧分别连接输氧管和输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纤维束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增大了生物富集量;在微生物反应区中放枯草芽孢杆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可以有效去除兰炭废水中的酚和氰化物。

A coking waste water purif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king waste water purifying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t includes the purifier purifier top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bottom outlet pip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oil-water separation device and a microbial reactor device comprises a screen plate and fiber bundle oil-water separation purifier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oxygen oxygen tube, circular screen, screen any diameter direction a layering, the said fibers arranged along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strip; microbial reactor including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concentric,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hole gap,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for microbial reaction zone at both sides of the outer tub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oxygen tube and infusion tub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iber bundle is arranged in a plane, increase the bioaccumulation quantity; on Bacillus subtilis, microbial reaction zone in Klebsiella oxytoca, can effectively remove phenol and cyanide in coking wast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化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兰炭废水是煤制半焦产品及熄焦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COD、BOD、SS、酚、NH3-N、油等含量非常高,成分复杂多变。其中有机污染物以苯酚类化合物为主,占总有机物的一半以上,其次还包括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和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无机污染物主要以氰化物、硫化物、铵盐为主。兰炭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很大。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常规生物处理法、芬顿氧化处理法、絮凝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常规生物处理法对难于生物降解的酚类及多元酚类物质很难降解;芬顿氧化处理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处理成本高;絮凝沉淀法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但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不明显;吸附法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去除各种有机物,但活性碳及吸附树脂等的吸附容量有限,价格昂贵,再生困难;膜分离法对盐分有很好的截流效果,但进膜水质有较严格的限制。兰炭废水成分复杂,尤其是分子量小于100的有害成分,例如挥发酚和氰化物则难以去除,导致出水未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它包括净化器,所述净化器的顶部带有进水管,底部为出水管,净化器内部设有油水分离装置和微生物反应器,净化器的一侧设有为油水分离装置充氧的第二输氧管,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网板和设置在网板上的纤维束,所述网板为圆形,网板的任一直径方向设一压条,所述每组纤维束沿着压条的轴线方向排列,在网板上呈平面分布,所述纤维束沿着所述中心塑料丝的轴向方向排列设置,每组所述纤维束绕成且平面分布在压条的两侧,纤维束和压条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包括同心的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的外表面均设有进水孔,内筒和外筒的空隙为微生物反应区,外筒两侧分别连接输氧管和输液管。所述内筒和外筒的高度相同。所述内筒和外筒的材料为PVC、铝合金或不锈钢。微生物反应器至少为一个。所述纤维束为多组。所述纤维束材质为腈纶、维纶、锦纶、涤纶、丙纶、聚乙烯任一种或是上述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纤维束设置在一个平面内,与螺旋立体分布相比,增大了生物富集量,这对于低浓度污水的处理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对于低浓度污水和自然水体修复,立体分布往往微生物量较低。2.微生物反应器中内同和外筒的外表面均设有小孔,进出水方便,同时发生器可以充分节省空间,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在微生物反应区中放入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可以有效去除兰炭废水中的酚和氰化物,使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兰炭废水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2.净化器,3.网板,4.纤维束,5.压条,6.第一输氧管,7.微生物反应区,8.内筒,9.进水孔,10.外筒,11.出水管,12.输液管,13.第二输氧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它包括净化器2,所述净化器2的顶部带有进水管1,底部为出水管11,净化器2内部设有油水分离装置和至少一个微生物反应器,净化器的一侧设有为油水分离装置充氧的第二输氧管13,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网板3和设置在网板3上的纤维束4,所述网板3为圆形,网板3的任一直径方向设一压条5,所述每组纤维束4沿着压条5的轴线方向排列,在网板上呈平面分布,所述纤维束沿着所述中心塑料丝的轴向方向排列设置,每组所述纤维束4绕成且平面分布在压条5的两侧,纤维束4和压条5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包括同心的内筒8和外筒10,所述内筒8和外筒10的高度相同,内筒8和外筒10的外表面均设有进水孔9,内筒8和外筒10的空隙为微生物反应区7,外筒10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输氧管6和输液管12。所述内筒8和外筒10的材料为PVC、铝合金或不锈钢。所述纤维束4为多组,材质为腈纶、维纶、锦纶、涤纶、丙纶、聚乙烯任一种或是上述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兰炭废水经进水管进入该技术的净化装置,首先经过油水分离装置,废水中实施曝气充氧时,氧气气泡会经过纤维束4,在纤维束4的切向力作用下,大气泡被分解成多个小气泡,实现了氧气气泡向废水中溶解氧的转移,由于每组纤维束4中设置多条纤维束4,则氧气气泡在经过每组纤维束4时,受到多条纤维束4的作用,加速了废水中溶解氧的转移速率,再加上每组纤维束4中的多条纤维束4以平面方向分布,则使得溶解氧在废水中分布均匀,提高溶解氧的利用率,增大了微生物挂模量,从而提高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效率。经过分离装置的废水通过进水孔9进入微生物反应器,在微生物反应区7中放入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可以有效去除兰炭废水中的酚和氰化物,经过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11排出,进行后续的相关处理过程。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净化器,所述净化器的顶部带有进水管,底部为出水管,净化器内部设有油水分离装置和微生物反应器,净化器的一侧设有为油水分离装置充氧的第二输氧管,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网板和设置在网板上的纤维束,所述网板为圆形,网板的任一直径方向设一压条,所述每组纤维束沿着压条的轴线方向排列,在网板上呈平面分布,每组所述纤维束绕成且平面分布在压条的两侧,纤维束和压条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包括同心的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的外表面均设有进水孔,内筒和外筒的空隙为微生物反应区,外筒两侧分别连接输氧管和输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兰炭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净化器,所述净化器的顶部带有进水管,底部为出水管,净化器内部设有油水分离装置和微生物反应器,净化器的一侧设有为油水分离装置充氧的第二输氧管,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网板和设置在网板上的纤维束,所述网板为圆形,网板的任一直径方向设一压条,所述每组纤维束沿着压条的轴线方向排列,在网板上呈平面分布,每组所述纤维束绕成且平面分布在压条的两侧,纤维束和压条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包括同心的内筒和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苗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