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66065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属于环境工程、生态工程以及水利工程设计领域。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包括框架式固定模块、附着基固定吊环、模块连接装置与固定装置;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通过模块连接装置相连成框架,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设于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横梁中央,用于固定附着基,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可以促进河道微生物挂膜,形成微生物群落,同时增加了挂膜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河道水体透明度的影响,进而能够有效地治理河道黑臭、水体恶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使河道水体达到地表水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生态工程以及水利工程设计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河流有丰富的水量、水利和水产资源,又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纳洪水、调节地表径流、生态修复水质等功能。但是,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低级、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营养物不断流入河流,给诸多河流造成了不良影响,其中河流黑臭已成为我国城市中小型河道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河流黑臭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不但影响城市容貌,更是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目前,国内外河道生态修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是河道水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只靠河道本身自净能力不足以保持河道水质。主要生态修复方法大多为截污控源为主,主要方法集中于河道范围之外,河道内只做基本的清淤和生态修复,对于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效果不是十分突出,且运行成本较高,能耗较大。一种黑臭河道治理及恢复方法(CN103422466A)公开了一种黑臭河道治理及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河道截污、排污;(2)河道清淤;(3)测量放线;(4)坡面修整;(5)铺设植物垫;(6)灌水;(7)人工管养河道一年。未对河道本身制定强化净化的措施。一种针对黑臭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CN102603078A)公布了采用仿生水草-微生物制剂-鲢鱼-河蚌-蚯蚓的复合体系,利用生物富氧技术,实现原位治理的方式进行黑臭河道进行水体修复,采用了仿生水草作为附着基,但是未考虑固定的问题,附着基易被河水冲走。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到现有的污染河道水治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具有不占用额外空间、低运行成本、运行稳定、构造运转维护简单等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包括框架式固定模块、附着基固定吊环、模块连接装置与固定装置;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通过模块连接装置相连成框架,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设于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横梁中央,用于固定附着基,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架。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为长方体不锈钢框架,其四个侧梁向上伸出0.5m,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截面为1000*1000mm的正方形。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模块连接装置采用不锈钢套环固定于各框架式固定模块侧梁的伸出部位。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的高度低于水面0.5m。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的直径为5cm。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附着基为组合填料,由生物绳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绳的材料为聚丙烯和维尼纶,其比重为1.09,外径为100mm,比表面积为2.4m2/m。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装置为木桩,所述的木桩固定在框架的侧梁上,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的侧梁向下伸出,伸出部分和木桩共同将框架固定在河道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装置为河岸固定装置,用于连接框架与河道驳岸。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河岸固定装置采用不锈钢管将框架直接钉于河道驳岸,其尾部与框架式固定模块用螺丝固定。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可适用于软质河道,通过木桩和框架式固定模块的侧梁的伸出部分将框架固定于河道底部;同时也可适用于硬质河道,通过河岸固定装置连接框架与河道驳岸,上述两种方式均不受河道底部地形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生物绳固定于框架式固定模块横梁之间,不会随河水漂浮,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微生物附着基比表面积大,增强了微生物附着量,提高了微生物的净化能力。4、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河道施工和装好之后通过河岸固定装置将其钉于河道驳岸上,便于拆卸更换,施工方便,不用排水施工。5、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固定模块可场外组装后放置于河道中,方便施工,框架式固定模块之间连接方便,便于施工、拆卸、更换。本专利技术的模块连接装置采用不锈钢套环固定于各单体侧梁的伸出部位,便于拆卸,可实现模块化装配。本专利技术的附着基由附着基固定吊环固定,方便更换,6、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可以促进河道微生物挂膜,形成微生物群落,同时增加了挂膜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河道水体透明度的影响,进而能够有效地治理河道黑臭、水体恶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使河道水体达到地表水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于硬质河道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适用于软质河道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框架式固定模块,2、附着基固定吊环,3、模块连接装置,4、河岸固定装置,5、木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包括框架式固定模块1、附着基固定吊环2、模块连接装置3与河岸固定装置4;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1通过模块连接装置3相连成框架,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2设于框架式固定模块1的横梁中央,用于固定附着基,所述的河岸固定装置4用于连接框架与河道驳岸。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1为长方体不锈钢框架,其四个侧梁向上伸出0.5m。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截面为1000*1000mm的正方形。所述的模块连接装置3采用不锈钢套环固定于各框架式固定模块侧梁的伸出部位。所述的框架的高度低于水面0.5m。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2的直径为5cm。所述的河岸固定装置4采用不锈钢管将框架直接钉于河道驳岸,其尾部与框架式固定模块用螺丝固定。所述的附着基为组合填料,由生物绳连接。所述的生物绳的材料为聚丙烯和维尼纶,其比重为1.09,外径为100mm,比表面积为2.4m2/m。实施例2如图2所示,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包括框架式固定模块1、附着基固定吊环2、模块连接装置3与木桩5;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1通过模块连接装置3相连成框架,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2设于框架式固定模块1的横梁中央,用于固定附着基,所述的木桩5和框架式固定模块1的侧梁向下伸出部分共同将框架固定在河道中。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1为长方体不锈钢框架,其四个侧梁向上伸出0.5m。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截面为1000*1000mm的正方形。所述的模块连接装置3采用不锈钢套环固定于各框架式固定模块侧梁的伸出部位。所述的框架的高度低于水面0.5m。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2的直径为5cm。所述的附着基为组合填料,由生物绳连接。所述的生物绳的材料为聚丙烯和维尼纶,其比重为1.09,外径为100mm,比表面积为2.4m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式固定模块、附着基固定吊环、模块连接装置与固定装置;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通过模块连接装置相连成框架,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设于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横梁中央,用于固定附着基,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1.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式固定模块、附着基固定吊环、模块连接装置与固定装置;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通过模块连接装置相连成框架,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设于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横梁中央,用于固定附着基,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为长方体不锈钢框架,其四个侧梁向上伸出0.5m;所述的框架式固定模块的截面为1000*1000mm的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连接装置采用不锈钢套环固定于各框架式固定模块侧梁的伸出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的高度低于水面0.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微生物附着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基固定吊环的直径为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张建辉梁志伟刘志彦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灵天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