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脱氮微生物菌剂快速挂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2225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4:38
一种高效脱氮微生物快速挂膜方法,将生物填料加入到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向好氧硝化反应器内接种活性污泥;每隔1~2d加入人工模拟废水,控制反应器的温度、溶解氧、pH,高浓度微生物通过外循环管道从顶部进入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上而下的固液流;同时微孔曝气形成的气泡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下而上的气态流,三者在生物填料区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流化状态,脱氮微生物在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或生长逐渐形成微生物聚集体。该方法可以彻底解决脱氮微生物挂膜用时长、附着度差、操作复杂、生物量低、耐冲击负荷差的缺陷,提高硝化细菌的固着量,挂膜速度快,可以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高效脱氮微生物菌剂快速挂膜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目前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中,普遍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它具有处理能力大、处理效率高和出水水质好的优点,其各种变形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缺点是活性污泥系统中难以获得较高的脱氮微生物生物量、硝化效率低,导致自养微生物脱氮系统抗冲击能力弱、硝化作用不完全、且需较大的占地面积和较高的基建投资,且运行的维护和管理难度较大等。近年来,随着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生物膜法开始逐渐应用在生物脱氮技术中,以其运行稳定、剩余污泥少、管理简单、对氨氮和难降解污染物去除能力强、能够适应较大水质范围变化等优点开始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生物膜法指的是在污水处理中加入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使其附着或固定在生物填料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长,通过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进行固液两相的传质,通过生物膜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来实现污水中氨氮等有害成分的降解。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等,虽然它们的结构差别很大,但其基本原理相同。生物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脱氮微生物快速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好氧硝化反应器挂膜,具体方法如下:将生物填料加入到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向好氧硝化反应器内接种活性污泥;在好氧硝化反应器内每隔1~2d加入人工模拟废水,控制反应器的温度、溶解氧、pH,直至废水量占到好氧硝化反应器的30%~50%,其中人工模拟废水中控制氨氮浓度为50~150mg/L;菌液悬浮物浓度为3000~5000mg/L的高浓度微生物通过外循环管道从顶部进入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上而下的固液流;同时微孔曝气形成的气泡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下而上的气态流,三者在生物填料区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流化状态,脱氮微生物在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或生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脱氮微生物快速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好氧硝化反应器挂膜,具体方法如下:将生物填料加入到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向好氧硝化反应器内接种活性污泥;在好氧硝化反应器内每隔1~2d加入人工模拟废水,控制反应器的温度、溶解氧、pH,直至废水量占到好氧硝化反应器的30%~50%,其中人工模拟废水中控制氨氮浓度为50~150mg/L;菌液悬浮物浓度为3000~5000mg/L的高浓度微生物通过外循环管道从顶部进入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上而下的固液流;同时微孔曝气形成的气泡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下而上的气态流,三者在生物填料区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流化状态,脱氮微生物在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或生长逐渐形成微生物聚集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脱氮微生物快速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际废水运行:在好氧硝化反应器内连续加入实际含氨氮废水运行7~14d,氨氮浓度为100~200mg/L,直至出水氨氮去除率连续7d≥95%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脱氮微生物快速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生物填料填充:将生物填料加入到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填充体积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60~90%;(2)接种活性污泥:向好氧硝化反应器内接种活性污泥后,闷曝24~48h,接种量占填料填充后反应器有效容积的50%~70%;(3)添加高浓度脱氮微生物:在外循环装置中添加高浓度脱氮微生物,菌液悬浮物浓度为3000~5000mg/L;(4)好氧硝化反应器挂膜:在好氧硝化反应器内每隔1~2d加入人工模拟废水,控制反应器的温度、溶解氧、pH,直至废水量占到好氧硝化反应器的30%~50%,其中人工模拟废水中控制氨氮浓度为50~150mg/L;高浓度微生物通过外循环管道从顶部进入好氧硝化反应器内,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上而下的固液流;同时微孔曝气形成的气泡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下而上的气态流,三者在生物填料区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流化状态,脱氮微生物在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或生长逐渐形成微生物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彬田凤蓉崔庆兰刘娟王强王克云杨志林董自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