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39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包括折叠联动机构、座椅机构、车头机构和后轮机构,折叠联动机构包括车头安装架、车尾安装架、前车身架体、后车身架体、锁紧装置、座椅联动组件和座椅安装架,前车身架体前端与车头安装架铰接,后车身架体前端与前车身架体中部下方铰接,车尾安装架前端与后车身架体后端铰接,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板、第二旋转板、压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扣板、第二扣板、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座椅联动组件包括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加强连接杆和减震器,其优点在于摒弃了以往使用两组连接杆交叉设置的形式,能够使折叠后的代步车结构更加紧凑,更加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代步车,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


技术介绍

1、代步车又叫懒人车,是指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目前的代步车,为了方便收纳于小轿车中,以便用于户外使用,一般会将代步车设置为折叠式,在收纳时,将代步车进行折叠,减小其占用空间,从而便于收纳于小轿车后尾箱中,然而,目前折叠代步车折叠后,在结构上还不够紧凑,导致后尾箱放置代步车后就难以放下其他的物件,代步车的折叠机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从而使折叠后的代步车占据空间更少,为车尾箱腾出更多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制作出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以解决上述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包括折叠联动机构、座椅机构、车头机构和后轮机构,折叠联动机构包括车头安装架、车尾安装架、前车身架体、后车身架体、锁紧装置、座椅联动组件和座椅安装架,前车身架体前端与车头安装架铰接,后车身架体前端与前车身架体中部下方铰接,车尾安装架前端与后车身架体后端铰接,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板、第二旋转板、压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扣板、第二扣板、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旋转板中部与前车身架体左侧后端铰接,第二旋转板中部与前车身架体右侧后端铰接,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的上端,第一扣板上端与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第一旋转板的前侧,第二扣板上端与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第二旋转板的前侧,第一连接板两端分别与第一旋转板下端、第一扣板下端铰接,第二连接板两端分别与第二旋转板下端、第二扣板下端铰接,第一弹簧前端固定在前车身架体上,后端固定在第一扣板中部,第二弹簧前端固定在前车身架体上,后端固定在第二扣板中部,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均固定在后车身架体上,展开状态下,第一扣板前端与第一凸柱扣接,折叠状态下,第二扣板前端与第二凸柱扣接,座椅安装架设置在后车身架体的上方,座椅联动组件包括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加强连接杆和减震器,前连接杆的上端与座椅安装架的前端铰接,下端与后车身架体中部铰接,后连接杆的上端与座椅安装架的后端铰接,下端与后车身架体后端铰接,加强连接杆上端与前连接杆中部铰接,下端与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前连接杆的前侧,减震器上端与后连接杆中部铰接,下端与车尾安装架铰接,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加强连接杆和减震器在后车身架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两组前连接杆的下端前内侧弯曲且对应于两组后连接杆的内侧,座椅机构固定在座椅安装架上方,车头机构固定在车头安装架上,后轮机构固定在车尾安装架上。

4、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描述:前车身架体的左侧设有第一铰接板,右侧设有第二铰接板,第一铰接板的下端与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第二铰接板的下端与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

5、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第一联动杆前端与车头安装架铰接且对应在前车身架体下方,后端与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且对应于第一铰接板后侧,第二联动杆前端与车头安装架铰接且对应在前车身架体下方,后端与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且对应在第二铰接板后侧。

6、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防倾翻后轮,防倾翻后轮设置两组,防倾翻后轮可转动地安装在车尾安装架后方左右两侧。

7、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描述:座椅机构包括座椅组件、宽度调节组件、扶手组件和靠背组件,宽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筒体、伸缩筒体、连接柱、第一锁紧螺丝和第一旋钮,固定筒体固定在座椅组件的后侧,伸缩筒体一端穿设在固定筒体内,伸缩筒体后侧设有条形孔,连接柱固定在固定筒体后侧且对应于条形孔,第一锁紧螺丝与连接柱螺纹连接,第一锁紧螺丝前端穿设过固定筒体和条形孔且与伸缩筒体的前侧内壁顶触,第一旋钮固定在第一锁紧螺丝的后侧,伸缩筒体、连接柱、第一锁紧螺丝和第一旋钮均设置两组且对应在固定筒体的左右两侧,扶手组件包括连接筒体、升降杆、第二锁紧螺丝、第二旋钮和扶手本体,连接筒体内侧固定在伸缩筒体的外侧,升降杆竖直穿设在连接筒体中,升降杆上设有多组通孔,第二锁紧螺丝穿设过连接筒体外侧和通孔,第二锁紧螺丝内侧与连接筒体内侧螺纹连接,第二旋钮固定在第二锁紧螺丝的外侧,扶手本体固定在升降杆的上端,扶手组件设置两组且对应在宽度调节组件的左右两侧,靠背组件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筒体上方。

8、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描述:靠背组件包括旋转支架、支撑板、安装框体和靠垫,旋转支架固定在固定筒体上方,支撑板前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架上,支撑板后端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台,凸台前端与固定筒体后端顶触,旋转支架和支撑板各设置两组,安装框架下端固定在两组支撑板后端,靠垫固定在安装框体的上端。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代步车展开状态下,第一扣板和第一凸柱扣接,前车身架体和后车身架体处于水平且固定的状态,在对代步车进行折叠时,向下压动压杆,使第一扣板脱离第一凸柱,手动将前车身架体和后车身架体折叠的过程中,在后车身架体和加强连接杆的驱动下,前连接杆相对于后连接杆逐渐靠拢并最终对应在后连接杆内侧,摒弃了以往使用两组连接杆交叉设置的形式,能够使折叠后的代步车结构更加紧凑,更加节省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联动机构、座椅机构、车头机构和后轮机构,所述折叠联动机构包括车头安装架、车尾安装架、前车身架体、后车身架体、锁紧装置、座椅联动组件和座椅安装架,所述前车身架体前端与所述车头安装架铰接,所述后车身架体前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中部下方铰接,所述车尾安装架前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后端铰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板、第二旋转板、压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扣板、第二扣板、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旋转板中部与所述前车身架体左侧后端铰接,所述第二旋转板中部与所述前车身架体右侧后端铰接,所述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的上端,所述第一扣板上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所述第一旋转板的前侧,所述第二扣板上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所述第二旋转板的前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板下端、所述第一扣板下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旋转板下端、所述第二扣板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弹簧前端固定在所述前车身架体上,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扣板中部,所述第二弹簧前端固定在所述前车身架体上,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扣板中部,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凸柱均固定在所述后车身架体上,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扣板前端与所述第一凸柱扣接,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二扣板前端与所述第二凸柱扣接,所述座椅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后车身架体的上方,所述座椅联动组件包括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加强连接杆和减震器,所述前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座椅安装架的前端铰接,下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中部铰接,所述后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座椅安装架的后端铰接,下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后端铰接,所述加强连接杆上端与所述前连接杆中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所述前连接杆的前侧,所述减震器上端与所述后连接杆中部铰接,下端与所述车尾安装架铰接,所述前连接杆、所述后连接杆、所述加强连接杆和所述减震器在所述后车身架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两组所述前连接杆的下端前内侧弯曲且对应于两组所述后连接杆的内侧,所述座椅机构固定在所述座椅安装架上方,所述车头机构固定在所述车头安装架上,所述后轮机构固定在所述车尾安装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架体的左侧设有第一铰接板,右侧设有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前端与所述车头安装架铰接且对应在所述前车身架体下方,后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且对应于所述第一铰接板后侧,所述第二联动杆前端与所述车头安装架铰接且对应在所述前车身架体下方,后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且对应在所述第二铰接板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倾翻后轮,所述防倾翻后轮设置两组,所述防倾翻后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尾安装架后方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机构包括座椅组件、宽度调节组件、扶手组件和靠背组件,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筒体、伸缩筒体、连接柱、第一锁紧螺丝和第一旋钮,所述固定筒体固定在所述座椅组件的后侧,所述伸缩筒体一端穿设在所述固定筒体内,所述伸缩筒体后侧设有条形孔,所述连接柱固定在所述固定筒体后侧且对应于所述条形孔,所述第一锁紧螺丝与所述连接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螺丝前端穿设过所述固定筒体和所述条形孔且与所述伸缩筒体的前侧内壁顶触,所述第一旋钮固定在所述第一锁紧螺丝的后侧,所述伸缩筒体、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锁紧螺丝和所述第一旋钮均设置两组且对应在所述固定筒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扶手组件包括连接筒体、升降杆、第二锁紧螺丝、第二旋钮和扶手本体,所述连接筒体内侧固定在所述伸缩筒体的外侧,所述升降杆竖直穿设在所述连接筒体中,所述升降杆上设有多组通孔,所述第二锁紧螺丝穿设过所述连接筒体外侧和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锁紧螺丝内侧与所述连接筒体内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旋钮固定在所述第二锁紧螺丝的外侧,所述扶手本体固定在所述升降杆的上端,所述扶手组件设置两组且对应在所述宽度调节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靠背组件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筒体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包括旋转支架、支撑板、安装框体和靠垫,所述旋转支架固定在所述固定筒体上方,所述支撑板前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旋转支架上,所述支撑板后端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前端与所述固定筒体后端顶触,所述旋转支架和所述支撑板各设置两组,所述安装框架下端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联动机构、座椅机构、车头机构和后轮机构,所述折叠联动机构包括车头安装架、车尾安装架、前车身架体、后车身架体、锁紧装置、座椅联动组件和座椅安装架,所述前车身架体前端与所述车头安装架铰接,所述后车身架体前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中部下方铰接,所述车尾安装架前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后端铰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板、第二旋转板、压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扣板、第二扣板、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旋转板中部与所述前车身架体左侧后端铰接,所述第二旋转板中部与所述前车身架体右侧后端铰接,所述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的上端,所述第一扣板上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所述第一旋转板的前侧,所述第二扣板上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所述第二旋转板的前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板下端、所述第一扣板下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旋转板下端、所述第二扣板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弹簧前端固定在所述前车身架体上,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扣板中部,所述第二弹簧前端固定在所述前车身架体上,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扣板中部,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凸柱均固定在所述后车身架体上,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扣板前端与所述第一凸柱扣接,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二扣板前端与所述第二凸柱扣接,所述座椅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后车身架体的上方,所述座椅联动组件包括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加强连接杆和减震器,所述前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座椅安装架的前端铰接,下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中部铰接,所述后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座椅安装架的后端铰接,下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后端铰接,所述加强连接杆上端与所述前连接杆中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前车身架体铰接且对应在所述前连接杆的前侧,所述减震器上端与所述后连接杆中部铰接,下端与所述车尾安装架铰接,所述前连接杆、所述后连接杆、所述加强连接杆和所述减震器在所述后车身架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两组所述前连接杆的下端前内侧弯曲且对应于两组所述后连接杆的内侧,所述座椅机构固定在所述座椅安装架上方,所述车头机构固定在所述车头安装架上,所述后轮机构固定在所述车尾安装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架体的左侧设有第一铰接板,右侧设有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后车身架体前端铰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佳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灏智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