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309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00
本技术公开了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包括第一杆体;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杆体的一端连接,连接件与第一杆体为可拆卸连接;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一端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连接件与第二杆体为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制动拉杆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制动拉杆可根据不同车型而调整对应杆长,提高制动拉杆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车配件,特别涉及可调节的制动拉杆


技术介绍

1、摩托车制动拉杆长度受轴距影响,不同轴距的车型配不同长度的制动拉杆,通用性低;长期使用过程中若刹车片磨损严重,则存在不可再调节使用,因此需更换。但现有的摩托车制动拉杆因通用性低,导致更换时需要整个拉杆更换,因此而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可调节的制动拉杆,整体为分体式结构,可提高制动拉杆的通用性,便于维修和更换,有助于降低成本。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包括:

3、第一杆体;

4、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杆体的一端连接,连接件与第一杆体为可拆卸连接;

5、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一端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连接件与第二杆体为可拆卸连接。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制动拉杆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制动拉杆可根据不同车型而调整对应杆长,提高制动拉杆的通用性。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腔,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连接于插接腔内。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插接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与插接腔固定连接。通过螺纹连接来便于用户调整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与连接件的连接深度,减少更换杆体的次数。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用于限定杆体与连接件的连接深度。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第一杆体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l”型杆头。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杆头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安装有连接销。制动拉杆通过“l”型的杆头钩挂于后制动踏板的支耳上,再通过连接销防止杆头脱落,一方面减小了杆头与后制动踏板的连接结构的尺寸,另一方面增大了后制动拉杆与后平叉之间的距离,消除现有的后制动拉杆与后制动踏板的连接位结构尺寸大,与后平叉的距离太近,导致制动时刮碰到后平叉而影响刹车性能的缺陷。结构简单实用,实施简单,成本低。

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腔,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连接于所述插接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插接腔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设置有调节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L”型杆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头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安装有连接销。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腔,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连接于所述插接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制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通过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剑德吴乐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松铃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