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点爆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点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980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点爆方法,该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同一侧面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车辆的B柱位置,并用于感应所述车辆的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安装于车辆的侧防撞梁位置,并用于感应所述车辆的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并在所述车辆需要点爆气囊时,向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点火装置输出点火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安全气囊点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被动安全,尤其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点爆方法


技术介绍

1、安全气囊作为车辆的安全防护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将被点爆以向驾乘人员提供辅助保护。通常,车辆包括在车辆发生前碰时被点爆的前安全气囊、以及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被点爆的侧面安全气囊。

2、目前,为了在发生侧碰时自动点爆侧面安全气囊,在车辆侧面配置了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以采集车辆的侧碰加速度信息,而后通过安全气囊控制器对该侧碰加速度信息进行处理,即可判断整车是否发生侧面碰撞,若发生侧面碰撞,则向点火装置发出点火信号,以使其触发气体发生器产生膨胀气体迅速充满气囊,膨胀的气囊能够帮助吸收驾驶员或乘员的能量,防止人体直接冲撞车体结构件。

3、由于目前车辆侧面仅配置一个加速度传感器来感应车辆是否发生侧碰,为了防止敲击误爆或传感器失效输出最大数据导致的误爆,业内普遍基于安全气囊控制器(acu)检测到的y向碰撞信号(其中,y向指车辆的横向方向,即车辆宽度方向,x向指车辆的纵向方向,即行驶方向)进行辅助的防误校验,如果防误校验不通过,即使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车辆发生侧碰,也不会点爆气囊。然而,由于安全气囊控制器通常安装于整车的中心位置,离侧面碰撞位置距离较远,其检测到的y向碰撞信号波形上升缓慢。

4、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实际项目的侧面柱状碰撞实验中发现,车辆发生侧碰时安全气囊控制器检测到的y向碰撞信号上升非常缓慢,假设辅助判断算法设定了y向碰撞信号必须在信号幅值超过2g的采样点达到3个之后才校验通过,则对于图1中的信号而言,辅助碰撞算法在碰撞发生延迟15ms之后才会判定侧碰发生,很可能出现车辆受损严重且车内驾驶员和乘员身体已经受到严重伤害,但侧面安全气囊仍未按照设定的安全气囊点爆策略及时点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点爆方法,以提高安全气囊点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包括:

4、安装于车辆同一侧面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车辆的b柱位置,并用于感应所述车辆的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安装于车辆的侧防撞梁位置,并用于感应所述车辆的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

5、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并在所述车辆需要点爆气囊时,向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点火装置输出点火信号。

6、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

7、主算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发生侧碰;

8、辅助算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或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进行防误校验:

9、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算法模块的判断结果及所述辅助算法模块的校验结果,判断所述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

10、优选地,所述主算法模块包括:

11、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获取若干侧碰标定参数的第一计算值,并基于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获取若干所述侧碰标定参数的第二计算值;

12、逻辑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所述侧碰标定参数的第一计算值和第二计算值是否均超过各自对应的安全阈值范围,若均超过,则判定所述车辆发生侧碰。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车辆的底板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100毫米。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的接口均朝向所述车辆的底板。

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方法,包括:

16、通过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感应车辆的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通过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感应所述车辆的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同一侧面,且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辆的b柱位置,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安装于所述车辆的侧防撞梁位置;

17、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

18、当所述车辆需要点爆气囊时,向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点火装置输出点火信号。

19、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包括:

20、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发生侧碰;

21、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或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进行防误校验;

22、当所述车辆发生侧碰、且防误校验通过时,判定所述车辆需要点爆气囊。

23、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或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发生侧碰,包括:

24、基于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获取得到若干侧碰标定参数的第一计算值,并基于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获取所述若干侧碰标定参数的第二计算值;

25、判断各所述侧碰标定参数的第一计算值和第二计算值是否均超过各自对应的安全阈值范围,若均超过,则判定所述车辆发生侧碰。

26、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或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进行防误校验,包括:

27、校验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或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是否在连续预定数量的采样周期内超过预设的加速度阈值,若是,则校验通过。

28、优选地,所述若干侧碰标定参数包括所述车辆对应的速度变化量、倾斜角度变化量、能量变化量以及纵向转动惯量。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车辆的b柱位置安装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以感应车辆的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在车辆的侧防撞梁位置安装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以感应车辆的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同时通过控制器结合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并在所述车辆需要点爆气囊时,向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点火装置输出点火信号,以使气囊迅速充气展开。由于车辆的同一侧面同时设置有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与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且两者距离较近,因而当相应侧发生碰撞时,两个传感器得到的侧碰加速度信息都将快速上升,通过结合这两个侧碰加速度信息来判断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更快得到是否需要点爆的判断结果,进而缩短了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的延长时间,同时,基于两个加速度传感的数据进行冗余判断,能够有效保证点火信号触发的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算法模块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车辆的底板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10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的接口均朝向所述车辆的底板。

6.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及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需要点爆气囊,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或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发生侧碰,包括: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侧碰加速度信息或所述第二侧碰加速度信息进行防误校验,包括: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侧碰标定参数包括所述车辆对应的速度变化量、倾斜角度变化量、能量变化量以及纵向转动惯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算法模块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车辆的底板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10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的接口均朝向所述车辆的底板。

6.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点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晖徐全波赵轶凡董金森许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均胜均安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