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8773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属于随车起重机支腿翻转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随车起重机的支腿油缸活塞杆的回收之力为动力,实现支腿油缸在竖直180°范围内的自动翻转的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支腿油缸活塞杆下端固定有活塞杆底板,手拉梁与惰轮固定连接,惰轮固定在轴上,惰轮下方设置有钢丝绳第一固定点,钢丝绳第一固定点固定在手拉梁上,支腿缸缸筒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钢丝绳第二固定点,导向板中间设置有方孔,方形推杆套装在导向板的方孔中,推杆上固定有推杆止板,推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支腿缸缸筒上,且第一滑轮位于导向板的上方,应用在支腿翻转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属于随车起重机支腿翻转

技术介绍
大吨位随车起重机是随车起重运输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但是大吨位随 车起重机(6. 3吨或160KNm以上)的体积和自重偏大。在进行运输车底盘改装时,若布置在 驾驶室与车箱之间,汽车大梁两侧各安装有燃油箱和蓄电瓶,这时整车宽度要超出国家标 准要求的限值;若布置在车箱尾部,整车的离去角减小,影响整车的通过性。目前大多数厂 家采用这三种方法加以解决(1)改变整车燃油箱和蓄电瓶的安装位置;但是改变了汽车 原有的管路、电气线路的连接,存在安全隐患。(2)采用支腿油缸人力翻转方式;但是支腿 油缸自重偏大,劳动强度太大;同时汽车底盘的高度偏高,采用人力翻转方式不易实现竖直 180°范围内的连续翻转,只能实现45°或60°范围内的连续翻转。(3)采用小油缸作为外 加动力源拉动钢丝绳使支腿油缸自动翻转。这需要增加液压阀锁件,增加了成本,同时,由 于小油缸为动力源的支腿翻转速度较快、速度难于控制、翻转惯性大,钢丝绳易于被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随车起重机的支腿油缸活塞杆的回 收之力为动力,实现支腿油缸在竖直180°范围内的自动翻转的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包 括惰轮、手拉梁、钢丝绳第一固定点、钢丝绳、支腿缸缸筒、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导向板、钢 丝绳第二固定点、推杆、支腿油缸活塞杆、活塞杆底板和推杆止板,手拉梁通过轴与支腿缸 缸筒连接,支腿缸缸筒与支腿油缸活塞杆连接,支腿油缸活塞杆下端固定有活塞杆底板,手 拉梁与惰轮固定连接,惰轮固定在轴上,惰轮下方设置有钢丝绳第一固定点,钢丝绳第一固 定点固定在手拉梁上,支腿缸缸筒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钢丝绳第二固 定点,导向板中间设置有方孔,方形推杆套装在导向板的方孔中,推杆上固定有推杆止板, 推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支腿缸缸筒上,且第一滑轮位于导向板的上 方,钢丝绳一端固定在钢丝绳第一固定点处,然后绕过惰轮,再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 最后与钢丝绳第二固定点固定在一起。所述活塞杆底板为圆形,活塞杆底板的半径大于推杆中心到支腿缸缸筒中心的距罔。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了支腿油缸活塞杆回收之力作为支腿翻转的动力,钢丝绳沿滑 轮的巧妙环绕方式把推杆推力转化为支腿翻转的动力。本专利技术不需外加动力源,充分利用 支腿回收之力作为翻转动力,使得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实用、外形美观、成本较低,能够 进行模块化改装或选装。该支腿翻转装置具有自锁功能,使用起来比较安全。可实现竖直 180°范围内的自动连续翻转,推杆上固定有推杆止板,有效避免了推杆受重力作用而自由下落。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惰轮、2为手拉梁、3为钢丝绳第一固定点、4为钢丝绳、5为支腿缸缸筒、 6为第一滑轮、7为第二滑轮、8为导向板、9为钢丝绳第二固定点、10为推杆、11为支腿油缸 活塞杆、12为活塞杆底板、13为推杆止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惰轮1、手拉梁2、钢丝绳第一固定点 3、钢丝绳4、支腿缸缸筒5、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导向板8、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推杆10、 支腿油缸活塞杆11、活塞杆底板12和推杆止板13,手拉梁2通过轴与支腿缸缸筒5连接, 支腿缸缸筒5与支腿油缸活塞杆11连接,支腿油缸活塞杆11下端固定有活塞杆底板12,手 拉梁2与惰轮1固定连接,惰轮1固定在轴上,惰轮1下方设置有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钢丝 绳第一固定点3固定在手拉梁2上,支腿缸缸筒5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板8,导向板8上设 置有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导向板8中间设置有方孔,方形推杆10套装在导向板8的方孔 中,推杆10上固定有推杆止板13,有效避免了推杆受重力作用而自由下落,推杆10的上端 固定有第二滑轮7,第一滑轮6设置在支腿缸缸筒5上,且第一滑轮6位于导向板8的上方, 钢丝绳4 一端固定在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处,然后绕过惰轮1,再绕过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 轮7,最后与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固定在一起。活塞杆底板12为圆形,活塞杆底板12的半径大于推杆10中心到支腿缸缸筒5中 心的距离,可以保证翻转的可靠执行。本专利技术的运动过程为当起重机需要工作,支腿油缸活塞杆11伸出时,随着支腿 油缸活塞杆11的外伸,在重力的作用下支腿向下翻转,直至翻转到位为止。如果支腿还未 向下翻转到位,支腿油缸的活塞杆11就停止外伸,那么支腿也就相应地停止下降翻转,因 此本专利技术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具有自锁功能,使用起来比较安全。当支腿回收时,推杆 10在活塞杆底板12的推动下,沿导向板8槽方孔向上滑移,从而产生支腿翻转力矩实现支 腿翻转。当支腿回收完毕时,支腿翻转也就完成了,支腿也就达到了最终的翻转位置。具体设计时根据整机结构的要求,支腿油缸的自重和形状,确定翻转阻力或翻转 阻力矩,再进一步确定翻转钢丝绳4的直径和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导向板8、推杆10的 布置位置。然后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受力计算,确定整个翻转装置的结构和形状。根据翻转 阻力或翻转阻力矩,校核翻转钢丝绳4的直径。依据翻转装置的结构和形状及支腿油缸的 翻转角度,确定支腿油缸与推杆10的接触位置及钢丝绳4的长度。权利要求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惰轮(1)、手拉梁(2)、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钢丝绳(4)、支腿缸缸筒(5)、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导向板(8)、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推杆(10)、支腿油缸活塞杆(11)、活塞杆底板(12)和推杆止板(13),手拉梁(2)通过轴与支腿缸缸筒(5)连接,支腿缸缸筒(5)与支腿油缸活塞杆(11)连接,其特征在于支腿油缸活塞杆(11)下端固定有活塞杆底板(12),手拉梁(2)与惰轮(1)固定连接,惰轮(1)固定在轴上,惰轮(1)下方设置有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固定在手拉梁(2)上,支腿缸缸筒(5)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板(8),导向板(8)上设置有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导向板(8)中间设置有方孔,方形推杆(10)套装在导向板(8)的方孔中,推杆(10)上固定有推杆止板(13),推杆(10)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滑轮(7),第一滑轮(6)设置在支腿缸缸筒(5)上,且第一滑轮(6)位于导向板(8)的上方,钢丝绳(4)一端固定在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处,然后绕过惰轮(1),再绕过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7),最后与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底板(12)为 圆形,活塞杆底板(12)的半径大于推杆(10)中心到支腿缸缸筒(5)中心的距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属于随车起重机支腿翻转
;提供一种利用随车起重机的支腿油缸活塞杆的回收之力为动力,实现支腿油缸在竖直180°范围内的自动翻转的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支腿油缸活塞杆下端固定有活塞杆底板,手拉梁与惰轮固定连接,惰轮固定在轴上,惰轮下方设置有钢丝绳第一固定点,钢丝绳第一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推杆式支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惰轮(1)、手拉梁(2)、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钢丝绳(4)、支腿缸缸筒(5)、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导向板(8)、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推杆(10)、支腿油缸活塞杆(11)、活塞杆底板(12)和推杆止板(13),手拉梁(2)通过轴与支腿缸缸筒(5)连接,支腿缸缸筒(5)与支腿油缸活塞杆(11)连接,其特征在于:支腿油缸活塞杆(11)下端固定有活塞杆底板(12),手拉梁(2)与惰轮(1)固定连接,惰轮(1)固定在轴上,惰轮(1)下方设置有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固定在手拉梁(2)上,支腿缸缸筒(5)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板(8),导向板(8)上设置有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导向板(8)中间设置有方孔,方形推杆(10)套装在导向板(8)的方孔中,推杆(10)上固定有推杆止板(13),推杆(10)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滑轮(7),第一滑轮(6)设置在支腿缸缸筒(5)上,且第一滑轮(6)位于导向板(8)的上方,钢丝绳(4)一端固定在钢丝绳第一固定点(3)处,然后绕过惰轮(1),再绕过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7),最后与钢丝绳第二固定点(9)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龙汤志远李志青王乐有许佩霞吴庆亮覃卫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清华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