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食用、药用真菌发酵黄浆水生产多糖的方法,属于生物提取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黄浆水的预处理;培养基的配制;种子液、生产培养基的接种培养;从菌丝体中提取真菌胞内多糖;从发酵滤液中提取真菌胞外多糖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生产豆制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黄浆水为基础原料,通过食用或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方法,使其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生物转化。具有投资少,原料成本低,操作简单,降低对环境污染,多糖产量高,且降低生产成本50%左右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豆制品与生化企业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提取综合利用
,具体涉及利用食用、药用真菌发酵黄浆 水生产制备活性多糖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大豆制品的年消费量接近900万吨,而在豆制品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 水,主要是黄浆水,总量为豆重的5. 5-7倍。黄浆水是一种高浓度可生化性程度高的废水, 其C0D、B0D分别高达15200mg/L、7700mg/L。由于一般的豆制品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和技术 力量不足,且对功能因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目前大量的大豆黄浆水被 作为废水直接排放,给环境带米了巨大的压力。黄浆水中虽含有单糖、维生素、有机酸、水溶 性蛋白、氨基酸、脂类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其中每一具体成分的含量又偏低,导致回收成本 较高,故使黄浆水的开发利用较长时间以来未能实现产业化。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如何在治 理该项废水的同时,根据其成分特点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变废为 宝为生产企业增加新的收入。现在国内外对黄浆水的利用已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并已有人申请了一些专利如 申请号为CN1769280A的专利采用先除杂再用活性碳从黄浆水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申请号 为CN101473885A的专利利用絮凝剂从黄浆水中分离蛋白质;申请号为CN101503469A的专 利提供了利用膜分离技术,同时从黄浆水中分离蛋白、低聚糖和大豆异黄酮的方法;刘平等 人利用黄浆水发酵来生产VB12的方法。但由于黄浆水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采用膜分离 或其他的方法来分离成本比较高,而且没有改变对环境污染的状况。根据黄浆水的营养组成,我们通过食用或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方法,对其中的营 养成分进行了生物转化,使其转化为具有高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同时通过发酵后又较好 地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为黄浆水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我们在实验的基础 上,筛选出了能适合本方法发酵的如香菇、平菇、猴头菇、双孢菇,金针菇、云芝、虫草等食 用、药用真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黄浆水而提供一种生产食药用菌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传统豆制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黄浆水,其虽含营养成 份种类丰富,但单位含量很低,导致活性碳、膜分离等方法成本太高,无法回收利用,只能任 意排放、污染环境严重等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营养物质回收率高,既能充 分利用黄浆水资源,又能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利用食用、药用真菌发酵黄浆水生产多糖的方 法。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黄浆水的预处理将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黄浆水,用世韩牌0. 2MPa反 渗透膜浓缩至固形物含量达30%后,备用;(2)培养基的配制包括,1)种子培养基按重量葡萄糖1. 5%, K2HPO4 0. 5%, MgSO4 0. 2%,用预处理后的 黄浆水补足至100 %,调PH为6,灭菌后,备用;2)生产培养基按重量葡萄糖、蔗糖或红糖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0. 5-2%, K2HPO4 0. 1-0. 5%,MgSO4 0. 05-0. 2%,用预处理后的黄浆水补足至100%,调pH 6,灭菌后, 备用;(3)菌种活化将食用或药用真菌的菌种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5-28°C恒 温培养7-10天后,置4°C冰箱中保存,备用;(4)种子液的接种培养将活化菌种按重量1-3%接种量接入步骤(2)种子培养基 中,在25-28°C下静止培养6天成种子液;(5)生产培养基的接种培养将种子液中的菌丝体在无菌条件下水洗、打碎后,按 200mg湿润菌丝体/每升培养基计接入步骤(2)生产培养基中,在25-28°C下震荡培养7天; 用离心机分离成菌丝体和发酵滤液后,分别保存;(6)从菌丝体中提取真菌胞内多糖将步骤(5)的菌丝体用胶体磨研磨、勻浆后加 5倍水,混勻;超声提取30-60分钟后,将该液温度升至90-10(TC再浸提60分钟,并重复操 作3次;用板框过滤收集滤液,用世韩牌0. 2MPa反渗透膜浓缩至滤液较浑浊时,再加入3倍 体积的95%乙醇进行醇沉,离心、干燥、粉碎后得真菌胞内多糖;(7)从发酵滤液中提取真菌胞外多糖将步骤(5)的发酵滤液超声提取15-30分 钟后,用世韩牌0. 2MPa反渗透膜浓缩至滤液较浑浊时,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进行醇沉, 于冰箱中静置过夜,离心、干燥、粉碎得真菌胞外多糖。所述的食用或药用真菌菌种为香菇、平菇、猴头菇、茶树菇、双孢菇,金针菇、云 芝、虫草中任选一种的常用栽培品种为菌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本专利技术以生产豆制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黄浆水为基础原料,通过食用或药用真 菌深层发酵的方法,使黄浆水中的营养成分最大程度地生物转化为具有高活性的物质,使 获得的食用或药用菌菌丝体和发酵液固形物产量高,进而从中提取的多糖产量也就高。②本专利技术在浓缩后的黄浆水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后,有利于食、药用菌 的增长,提高多糖的产量;利用反渗透方法浓缩黄浆水,透过液又可用于多糖的提取,达到 了资源的循环利用。③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以往黄浆水内所存在的“含营养成份种类虽丰富,但单位含量很 低”的缺陷,充分提取利用了黄浆水内的多种营养成份,变废为宝;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降 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使多糖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50%左右,具有投资少,原料成本低,操作 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很高的推广利用价值。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 内容所限制。以下各实施例所涉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具体栽培品种为香菇(香菇135)、平菇 (褐平1号)、猴头菇(苏猴19)、茶树菇(茶树菇6号)、双孢菇(双孢菇AS2796),金针菇(金针菇F245)、云芝(云芝1126)、虫草(北虫草1号)实施例1 :(利用香菇(135)菌种生产真菌多糖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黄浆水的预处理将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黄浆水,用世韩牌0. 2MPa反渗透膜浓缩至固形物含量达30%后,备用;(2)培养基的配制包括,1)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 5%,K2HPO4 0.5%, MgSO4 0. 2%,用预处理后黄浆水补 足至100%,PH 6,灭菌,备用;2)生产培养基葡萄糖1. 5%,K2HPO4 0.5%, MgSO4 0. 2%,用预处理后黄浆水补 足至100%,PH 6,灭菌,备用;(3)菌种活化将香菇栽培菌种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5-28°C培养10天 后,置4°C冰箱中保存,备用;(4)种子液的接种培养将活化菌种按重量接种量接入步骤(1)种子培养基 中,在25-28°C下静止培养6天成种子液;(5)生产培养基的接种培养将种子液用筛网过滤收集该液内菌丝体,在无菌条 件下把菌丝体用无菌水洗三次,放入灭菌的含直径2毫米玻璃珠的试管中,在旋涡混合仪 内约2分钟把菌丝体打成碎片;按200mg湿润菌丝体/每升培养基计接入步骤(1)生产培 养基中,在25-28°C下震荡培养7天;用2500转/分钟离心机分离成菌丝体和发酵滤液后, 分别保存;(6)从菌丝体中提取真菌多糖将菌丝体用胶体磨研磨、勻浆后加5倍水,混勻;用 频率50-500HZ,功率100-2000W的超声波先提取50分钟,再将温度升至90°C浸提60分钟, 如此重复操作3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利用食用、药用真菌发酵黄浆水生产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对黄浆水的预处理:将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黄浆水,用世韩牌0.2MPa反渗透膜浓缩至固形物含量达30%后,备用; (2)培养基的配制:包括, 1)种子培养基:按重量葡萄糖1.5%,K↓[2]HPO↓[4] 0.5%,MgSO↓[4] 0.2%,用预处理后的黄浆水补足至100%,调pH为6,灭菌后,备用; 2)生产培养基:按重量葡萄糖、蔗糖或红糖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0.5-2%,K↓[2]HPO↓[4] 0.1-0.5%,MgSO↓[4] 0.05-0.2%,用预处理后的黄浆水补足至100%,调pH 6,灭菌后,备用; (3)菌种活化:将食用或药用真菌的菌种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5-28℃恒温培养7-10天后,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4)种子液的接种培养:将活化菌种按重量1-3%接种量接入步骤(2)种子培养基中,在25-28℃下静止培养6天成种子液; (5)生产培养基的接种培养:将种子液中的菌丝体在无菌条件下水洗、打碎后,按200mg湿润菌丝体/每升培养基计接入步骤(2)生产培养基中,在25-28℃下震荡培养7天;用离心机分离成菌丝体和发酵滤液后,分别保存; (6)从菌丝体中提取真菌胞内多糖:将步骤(5)的菌丝体用胶体磨研磨、匀浆后加5倍水,混匀;超声提取30-60分钟后,将该液温度升至90-100℃再浸提60分钟,并重复操作3次;用板框过滤收集滤液,用世韩牌0.2MPa反渗透膜浓缩至滤液较浑浊时,再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进行醇沉,离心、干燥、粉碎后得真菌胞内多糖; (7)从发酵滤液中提取真菌胞外多糖:将步骤(5)的发酵滤液超声提取15-30分钟后,用世韩牌0.2MPa反渗透膜浓缩至滤液较浑浊时,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进行醇沉,于冰箱中静置过夜,离心、干燥、粉碎得真菌胞外多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雷法,张作法,吕国英,潘慧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