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贴附机台、薄膜贴附方法以及固化膜层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258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贴附机台、薄膜贴附方法以及固化膜层的制作方法,其中薄膜贴附机台包括第一承载台、夹持装置、第二承载台以及压合元件。第一承载台具有用以承载板材的第一承载面。夹持装置设置于第一承载台的一侧,而具有用以承载软性薄膜的第二承载面的第二承载台位于夹持装置的上方,且压合元件设置于第二承载台的一端。在贴附软性薄膜于板材上时,夹持装置夹持软性薄膜的一端,第一承载台带动夹持装置共同沿进给方向相对第二承载台移动,使软性薄膜在第二承载面上滑动,而压合元件将软性薄膜压合于通过压合元件下方的板材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贴附机台以及应用此机台进行的制作过程,特别是一种薄膜贴附机台、应用此机台的薄膜贴附方法以及固化膜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一种软性薄膜贴合于玻璃基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要贴合软性薄膜 120于玻璃基板110上,需用滚压轮140将软性薄膜120轧平,以使软性薄膜120能够完整 地贴附在玻璃基板110上。上述的将软性薄膜120贴合于玻璃基板110的步骤皆是以手动方式实施。以手动 方式将软性薄膜120贴附及滚压于玻璃基板110上的过程中,在将软性薄膜120压合到玻 璃基板110上前,并无法避免软性薄膜120的贴附面122接触到压合机台或是操作人员。一 旦贴附面122在与玻璃基板110贴合前被碰触到,贴附面122可能会沾附到微小粒子,贴附 面122的平整度便值得商榷,进而影响贴合紧密度。此外,使用上述贴附方式会有玻璃基板 110与软性薄膜120不易精确对位的问题,且在滚压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施力不均会造成软 性薄膜120与玻璃基板110之间容易有气泡的产生。再者,施力不均也会影响到贴附完成 后的软性薄膜120与玻璃基板110的产品总厚度的均勻性(uniformity)。由上述可知,目 前以手工方式实行贴附步骤,软性薄膜120与玻璃基板110的压合品质并不稳定。同样的,在3D显示器的制作步骤中,需要将配向膜贴附到涂布有液晶材料的玻璃 基板上,以组装成柱状透镜面板(lenticular lens panel) 0在以手工贴附方式的情况下, 若是在配向膜贴附到玻璃基板前,配向膜的贴附面先接触到机台或是操作人员,将会影响 配向膜的配向层的结构完整性,进而改变液态液晶材料的配向,导致柱状透镜面板的成品 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板材与软性薄膜精确对位的薄膜贴附机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贴附方法,其可使压合后的板材与软性薄膜 具有均勻的总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化膜层的制作方法,其可提升3D显示器的制 作成品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贴附机台,其包括一第一承载台、一夹 持装置、一第二承载台以及一压合元件。第一承载台具有用以承载一板材的一第一承载面。 夹持装置设置于第一承载台的一侧,而第二承载台位于夹持装置的上方,此第二承载台具 有一第二承载面,用以承载一软性薄膜。压合元件设置于第二承载台的一端以承靠软性薄 膜,而夹持装置夹持软性薄膜的一端,其中在贴附软性薄膜于板材上时,第一承载面与第二 承载面具有一夹角,压合元件接近板材的上表面,第一承载台带动夹持装置共同沿一进给 方向相对于第二承载台移动,使软性薄膜在第二承载面上滑动,板材通过压合元件的下方,以借由压合元件将软性薄膜压合于板材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机台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压合元件包括设置于第二承载台的一端的一滚压轮,此滚压轮具有一转轴,且转轴设置于第二承载台的一端。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机台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装置与第一承载台为可相互 分离的设置,当第一承载台沿进给方向移动至压合元件下方的一定位时,第一承载台与夹 持装置结合,并带动夹持装置继续沿进给方向移动;而当第一承载台与夹持装置沿相反的 一复位方向回到压合元件下方的定位时,第一承载台与夹持装置相互分离,第一承载台并 继续沿复位方向移动。此夹持装置与第一承载台之间借由磁吸力结合。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机台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承载台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 吸附装置,这些吸附装置沿进给方向并排设置,且每一吸附装置包括位于第二承载面上的 至少一吸着孔,用以吸附软性薄膜。其中,每一吸附装置还包括一电磁阀以及一节流阀,用 以调整吸附装置的吸力。此外,第二承载台还包括一界面材料,涂布于每一吸附装置用以接 触软性薄膜的一表面上,以降低吸附装置与软性薄膜之间的摩擦力。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机台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承载台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承 载面上的多个定位销,这些定位销用以抵靠软性薄膜的侧缘。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机台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板材的上表面涂布有一液态物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薄膜贴附方法,此薄膜贴附方法至少包括 下列步骤载入一板材于一第一承载台的一第一承载面上;载入一软性薄膜于一第二承载 台的一第二承载面上,使设置于第二承载台一端的一压合元件承靠软性薄膜并且使设置于 第一承载台一侧的一夹持装置夹持软性薄膜的一端;使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维持一夹 角;以及第一承载台带动夹持装置共同沿一进给方向相对于第二承载台移动,使软性薄膜 在第二承载面上滑动,且板材通过压合元件的下方,使压合元件接近板材的上表面,并借由 压合元件将软性薄膜压合于板材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当压合元件将软性薄膜压合于板材 时,软性薄膜的移动方向于第一承载面的投影会与进给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夹持装置与第一承载台为可分离, 且当第一承载台沿进给方向移动至压合元件下方的一定位时,第一承载台与夹持装置结 合,并带动夹持装置继续沿进给方向移动,而当第一承载台与夹持装置沿相反的一复位方 向回到压合元件下方的定位时,第一承载台会与夹持装置相互分离,第一承载台并继续沿 复位方向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承载台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吸 附装置沿进给方向并排设置,每一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一吸着孔,载入软性薄膜于第二承载 台的第二承载面上包括以吸附装置吸附软性薄膜,用以承载软性薄膜于第二承载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承载台还包括多个定位销,定 位销设置于第二承载面上,当载入软性薄膜于第二承载面上时,定位销抵靠软性薄膜的侧 缘,以对软性薄膜进行定位。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方法的一实施例中,于载入板材之前,还包括于板材的上表 面涂布一液态物质。此外,也可还包括在将软性薄膜压合于板材之后,固化板材的上表面涂布的液态物质。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贴附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液态物质包括液晶材料。此外,板材的上表面以及软性薄膜用以与液态物质接触的表面分别具有一配向结构,以在将软性薄膜 压合于板材之后借由配向结构对液态物质内的液晶材料进行配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固化膜层的制作方法,此固化膜层的制 作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载入一板材于一第一承载台的一第一承载面上,其中板材的上 表面涂布一液态物质;载入一软性薄膜于一第二承载台的一第二承载面上,使设置于第二 承载台一端的一压合元件承靠软性薄膜并且使设置于第一承载台一侧的一夹持装置夹持 软性薄膜的一端;使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维持一夹角;第一承载台带动夹持装置共同 沿一进给方向相对于第二承载台移动,使软性薄膜在第二承载面上滑动,且板材通过压合 元件的下方,使压合元件接近板材的上表面,以借由压合元件将软性薄膜压合于板材上;以 及固化板材的上表面涂布的液态物质。在本专利技术的固化膜层的制作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压合元件将软性薄膜压合于 板材时,软性薄膜的移动方向于第一承载面的投影会与进给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固化膜层的制作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夹持装置与第一承载台为可 分离,且当第一承载台沿进给方向移动至压合元件下方的一定位时,第一承载台与夹持装 置结合,并带动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贴附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贴附机台包括:一第一承载台,具有一第一承载面,用以承载一板材;一夹持装置,设置于该第一承载台的一侧;一第二承载台,位于该夹持装置的上方,该第二承载台具有一第二承载面,用以承载一软性薄膜;以及一压合元件,设置于该第二承载台的一端,以承靠该软性薄膜,而该夹持装置夹持该软性薄膜的一端,其中在贴附该软性薄膜于该板材上时,该第一承载面与该第二承载面具有一夹角,该第一承载台带动该夹持装置共同沿一进给方向相对于该第二承载台移动,使该软性薄膜在该第二承载面上滑动,该板材通过该压合元件的下方,该压合元件接近该板材的上表面,以借由该压合元件将该软性薄膜压合于该板材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井赖俊佑李崇维黄建森温孟川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