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44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裹架的左右两端与侧围加强边梁之间有竖向布置的筋板支撑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各汽车厂商为了降低风阻,通常会把汽车的车身设计得比较扁,即降低车身高度尺寸,而为了同时能保证乘员舱高度空间需求,往往只能牺牲汽车车身结构的尺寸,这样通常会导致白车身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降低

[0003]车身后部结构,尤其是包裹架和车身后部侧围,是影响白车身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的关键区域

传统的结构形式下,往往在车身后部侧围也就是
C
柱内板板面上增加加强筋以提升白车身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这种方式不仅使车身后部侧围的负载增多,而且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旨在提升包裹架与
C
柱内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后风挡边框的抗扭转

抗弯曲强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裹架的左右两端边与
C
柱内板的内侧板面焊接,
C
柱内板的上边自前向后布置有侧围加强边梁,其特征在于:包裹架的左右两端与侧围加强边梁之间有竖向布置的筋板支撑连接

[0006]上述方案中,为保证包裹架能够稳定支撑,包裹架的左右两端边与
C
柱内板的内侧板面焊接
。C
柱内板与包裹架相互支撑的前提下,包裹架的左右两端与侧围加强边梁之间有竖向布置的筋板支撑连接,筋板再次对
C
柱内板以及自前向后布置于
C
柱内板的上边的侧围加强边梁加强了支撑,显著提升车身后部的包裹架与
C
柱内板的抗扭转

附图说明
[0007]图
1、2
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
1、2
所示,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裹架
10
的左右两端边与
C
柱内板
20
的内侧板面焊接,
C
柱内板
20
的上边自前向后布置有侧围加强边梁
30
,包裹架
10
的左右两端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之间有竖向布置的筋板
40
支撑连接

[0009]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包裹架
10
的左右两端边与
C
柱内板
20
的内侧板面焊接一体,增加包裹架
10

C
柱内板
20
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侧围加强边梁
30
自前向后布置于
C
柱内板
20
的上边以提升
C
柱内板的结构强度,筋板
40
竖向布置在包裹架
10
的左右两端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之间并相互支撑连接,提升包裹架
10

C
柱内板
20
之间拐角连接处连接的稳固性

[0010]为了保证筋板
40
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稳定,筋板
40
的上边轮廓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的走向顺齐布置,换句话说就是筋板
40
的上边轮廓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的下板面的轮廓吻合并
贴合,提供的支撑部位是侧围加强边梁
30
后端段的一端区域

[0011]进一步的,筋板
40
的下边有平板
41
,筋板
40
与平板
41
为一体结构的角形板状,平板
41
与包裹架
10
贴合连接为一体

筋板
40
与平板
41
为角形板状实现了筋板
40
与包裹架
10
的可靠连接,二者一体结构设计加强了筋板
40
与平板
41
的结构强度,平板
41
与包裹架
10
贴合连接为一体又再次为筋板
40
提供支撑,提升了包裹架
10
与筋板
40
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之间的接连的可靠性

[0012]平板
41
为方形环板,其中部的过孔
411
与包裹架
10
上后背门铰链安装座的孔位正对

平板
41
为方形环状设计,结构简单

且中部的过孔
411
与包裹架
10
上后背门铰链安装座的孔位正对不仅增强了包裹架
10
上后背门铰链安装座的结构强度,还为整车后续线束布置提供了方便

[0013]筋板
40
的后端延伸至侧围加强边梁
30
后端与包裹架
10
后边梁
11
的结合部位

[0014]为进一步提升
C
柱内板
20
的结构强度,
C
柱内板
20
的后端有上下方向布置的加强筋
21。
[0015]优选的,所述的加强筋
21

C
柱内板
20
一体冲压成型的筋件,避免了在
C
柱内板
20
的板面上增加额外附件,节约了生产成本

[0016]所述的加强筋
21
的上端延伸至侧围加强边梁
30
后端与包裹架
10
后边梁
11
的结合部位

[0017]鉴于加强筋
21
的上端

筋板
40
的后端均延伸至侧围加强边梁
30
后端与包裹架
10
的后边梁
11
的结合部位,这就使得原本结构较为薄弱的侧围加强边梁
30
后端与包裹架
10
后边梁
11
结合部位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裹架
(10)
的左右两端边与
C
柱内板
(20)
的内侧板面焊接,
C
柱内板
(20)
的上边自前向后布置有侧围加强边梁
(30)
,其特征在于:包裹架
(10)
的左右两端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之间有竖向布置的筋板
(40)
支撑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筋板
(40)
的上边轮廓与侧围加强边梁
(30)
的走向顺齐布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筋板
(40)
的下边有平板
(41)
,筋板
(40)
与平板
(41)
为一体结构的角形板状,平板
(41)
与包裹架
(10)
贴合连接为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平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世宏王洪斌赵志霞曾婷李平王飞刘素红徐文凭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