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98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1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该风窗横梁结构包括前围板组件、主横梁和副横梁。前围板组件设于乘员舱和前盖舱之间,主横梁安装于前挡风玻璃远离车顶的一端,且主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段、第二横梁段和第三横梁段。第一横梁段与前围板组件夹角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压溃空间。第二横梁段一端连接第一横梁段远离前围板组件的一端,另一端相对第一横梁段朝向靠近车顶的方向弯折。第三横梁段与第二横梁段夹角设置并形成第二压溃空间,且副横梁、第一横梁段和第二横梁段围设形成加强腔。本申请提供的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解决了现有风窗横梁结构难以满足行人保护要求的问题。护要求的问题。护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使得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0003]风窗横梁结构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减轻行人头部伤害起到关键作用。为此,风窗横梁结构在设计时不仅需要满足车身的弯扭刚度,还需要使风窗横梁满足行人保护要求。但现有的风窗横梁结构大多无法满足行人保护要求,因此,风窗横梁的结构设计就成为汽车设计时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风窗横梁结构难以满足行人保护要求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窗横梁结构,该风窗横梁结构包括前围板组件、主横梁和副横梁,所述前围板组件设于乘员舱和前盖舱之间,所述主横梁安装于前挡风玻璃远离车顶的一端,且所述主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段、第二横梁段和第三横梁段,所述第一横梁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围板组件,另一端朝远离乘员舱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横梁段与所述前围板组件夹角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压溃空间;所述第二横梁段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段远离所述前围板组件的一端,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一横梁段朝向靠近车顶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三横梁段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段远离所述第一横梁段的一端,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二横梁段朝向靠近乘员舱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三横梁段与所述第二横梁段夹角设置并形成第二压溃空间;所述副横梁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横梁段连接所述前围板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段,且所述副横梁、所述第一横梁段和所述第二横梁段围设形成加强腔。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段、所述第二横梁段和所述第三横梁段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7]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主横梁整体的结构强度。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横梁的横截面呈阶梯状。
[0009]如此设置,能够与主横梁的结构相适配,降低副横梁的安装难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窗横梁结构还包括A柱内板,所述A柱内板分别连接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主横梁。
[0011]如此设置,提高车身结构的整体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设有第一横梁翻边,所述第一横梁翻边连接于所述主横梁,且所述第一横梁翻边贴设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并与所述A柱内板连接。
[0013]如此设置,提高了主横梁与A柱内板间的连接强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横梁对应所述第一横梁翻边设有第二横梁翻边,所
述第二横梁翻边连接于所述副横梁,且所述第二横梁翻边贴设于所述第一横梁翻边背离所述A柱内板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横梁翻边连接。
[0015]如此设置,提高了副横梁与主横梁间的连接强度。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翻边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副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翻边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如此设置,提高主横梁与第一横梁翻边的连接强度以及提高副横梁与第二横梁翻边的连接强度。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柱内板设有朝向靠近所述主横梁延伸的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连接于所述A柱内板,且所述折弯板贴设于所述第三横梁段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三横梁段连接。
[0019]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主横梁连接的牢固程度。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设于乘员舱和前盖舱之间,所述第二围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围板靠近车顶的一端,另一端朝向靠近乘员舱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围板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围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段。
[0021]如此设置,便于前围板组件与主横梁的连接。
[002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风窗横梁结构。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主横梁通过设置第一横梁段、第二横梁段和第三横梁段,使得主横梁形成开口朝向乘员舱的C形结构。其中,第二横梁段和第三横梁段形成的第二压溃空间为主横梁提供了充足的变形空间,当行人的头部撞击到主横梁时,第二横梁段和第三横梁段会发生变形,以使第二压溃空间发生溃缩,从而减轻行人受到的伤害,实现行人保护的目的。并且,由于在主横梁的C形结构中仅通过第一横梁段与前围板组件连接,主横梁的整体结构基本相当于悬出前围板组件靠近前盖舱的端面,在受到撞击时,主横梁整体能够进一步朝向第一压溃空间发生变形,从而进一步减轻对行人的冲击力。如此,在第二压溃空间和第一压溃空间的配合下,主横梁易在车身高度方向发生变形,从而极大提高了行人撞击时的安全性,保证了行人的生命安全。
[0024]进一步地,副横梁整体通过主横梁的C形开口设于主横梁内部并与主横梁形成加强腔结构,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主横梁的弯扭刚度和稳定性,避免主横梁受到冲击时侵入乘员舱,提高了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并且,如此设置,主横梁和副横梁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风窗横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风窗横梁结构的断面图;
[0028]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风窗横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风窗横梁结构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0030]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31]100、风窗横梁结构;10、前围板组件;11、第一围板;12、第二围板;20、主横梁;21、第一横梁段;22、第二横梁段;23、第三横梁段;24、第一压溃空间;25、第二压溃空间;26、加强腔;27、第一横梁翻边;30、副横梁;31、第二横梁翻边;32、第一配合段;33、第二配合段;34、主体段;40、前盖舱;50、乘员舱;60、A柱内板;61、折弯板;70、第一安装支架;80、加强板;90、第二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窗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板组件(10)、主横梁(20)和副横梁(30),所述前围板组件(10)设于乘员舱(50)和前盖舱(40)之间,所述主横梁(20)安装于前挡风玻璃远离车顶的一端,且所述主横梁(20)包括第一横梁段(21)、第二横梁段(22)和第三横梁段(23),所述第一横梁段(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围板组件(10),另一端朝远离乘员舱(50)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横梁段(21)与所述前围板组件(10)夹角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压溃空间(24);所述第二横梁段(2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段(21)远离所述前围板组件(10)的一端,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一横梁段(21)朝向靠近车顶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三横梁段(23)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段(22)远离所述第一横梁段(21)的一端,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二横梁段(22)朝向靠近乘员舱(50)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三横梁段(23)与所述第二横梁段(22)夹角设置并形成第二压溃空间(25);所述副横梁(30)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横梁段(21)连接所述前围板组件(1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段(22),且所述副横梁(30)、所述第一横梁段(21)和所述第二横梁段(22)围设形成加强腔(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窗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段(21)、所述第二横梁段(22)和所述第三横梁段(23)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窗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横梁(30)的横截面呈阶梯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窗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柱内板(60),所述A柱内板(60)分别连接所述前围板组件(10)和所述主横梁(20)。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李成涛卞建峰吴龙南丁为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