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车身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新车型的更新迭代加快,给研发和投入的压力越来越大
。
[0003]目前,无论是传统的燃油车,亦或者是新能源车型,其各钣金零件基本上都是专车专用,当需要进行改款更改车辆前部造型,或者调整动力总成结构,例如将燃油动力改成混动或电动,或者改变车辆轴距
、
轮距时,都需要修改大量零件,甚至是完全重新研发才能适配更新后的车型,这样的生产成本高,研发周期长,并且非常不利于节能减排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
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身前端结构
。
所述车身前端结构的前纵梁整体长度可调整,进而适配并兼容不同的车型,提高了车身前端结构的通用性,降低了车辆的研发及生产制造成本并缩短车辆的研发周期
。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防撞梁;前纵梁,所述前纵梁为两个,两个所述前纵梁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开,每个所述前纵梁均包括吸能盒和前纵梁本体,所述吸能盒的后端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前端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后端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前端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吸能盒的后端和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前端中的另一个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且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位置可调,所述吸能盒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前围横梁,所述前围横梁设于所述前防撞梁的后方,两个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后端与所述前围横梁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在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前端,所述吸能盒的后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前纵梁本体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后端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位置可调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和所述吸能盒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前纵梁本体上具有用于所述紧固件穿过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与所述第一容纳腔沿车辆左右方向的两内侧壁贴合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沿车辆上下方向的两内侧壁间隔开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包括:纵梁前段,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纵梁前段的前端;纵梁后段,所述纵梁后段的前端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纵梁前段的后端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纵梁后段连接,所述纵梁前段的后端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沿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黄涌,周清,郑华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