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梁加强板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33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梁加强板和车辆,所述纵梁加强板设置于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之间,所述纵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纵梁内板的后部且与所述纵梁内板固定相连,所述纵梁加强板与所述纵梁内板构成子空腔,所述子空腔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纵梁加强板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纵梁加强板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机舱部分承载着发动机

电堆

各种电器件的布置

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整车而言非常重要

前围系统作为隔绝发动机舱与驾驶室的最重要的零部件,对于驾驶室乘员有着非常大的保护作用

机舱纵梁承载着发动机变速器的安装,并且是正碰过程中最主要的传力通道

[0003]因此,如何对内部加强板进行有效的设计,是机舱设计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纵梁加强板,纵梁加强板与纵梁内板形成子空腔,车辆受到正碰时,通过子空腔作为传力通道将碰撞能量进行分解传递,减弱车辆受到碰撞时的振动,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加强板设置于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之间,所述纵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纵梁内板的后部且与所述纵梁内板固定相连,所述纵梁加强板与所述纵梁内板构成多个子空腔,各所述子空腔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纵梁加强板与纵梁内板形成子空腔,车辆受到正碰时,通过子空腔作为传力通道将碰撞能量进行分解传递,减弱车辆受到碰撞时的振动,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加强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

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主体部位于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前侧且所述主体部的后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的前侧和所述第二板部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一板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板部的另一侧沿所述纵梁加强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子空腔包括:第一空腔

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纵梁内板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纵梁内板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纵梁内板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由至少一个拱形段构成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部或所述第二板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由至少一个拱形段构成;或,所述第一板部或所述第二板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由两个相互连接且相互弯折的板部构成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加强板还包括:翻边,所述翻边设置在所
述主体的周侧且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翻边与所述纵梁内板固定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加强板一体成型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外板和所述纵梁内板的后部之间形成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间隔设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内均设置有所述子空腔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纵梁外板;纵梁内板;所述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加强板设置于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之间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
/
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两个纵梁总成的俯视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总成的爆炸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和纵梁内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
纵梁总成;
[0028]10、
纵梁加强板;
11、
主体;
111、
主体部;
112、
第一板部;
113、
第二板部;
12、
翻边;
121、
加强筋;
13、
避让槽;
14、
减重孔;
[0029]20、
纵梁内板;
[0030]30、
纵梁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2]下面参考图1‑
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
10
,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纵梁加强板
10
的车辆

[0033]参照图2‑
图4所示,纵梁加强板
10
设置于纵梁外板
30
和纵梁内板
20
之间,纵梁加强板
10
设置在纵梁内板
20
的后部,并且与纵梁内板
20
固定相连,纵梁加强板
10
与纵梁内板
20
构成子空腔,子空腔在纵梁加强板
10
的长度方向延伸

具体来说,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纵梁加强板
10
位于纵梁内板
20
的后部,并且纵梁加强板
10
与纵梁内板
20
固定连接,并且纵梁加强板
10
朝向纵梁外板
30
一侧凸起,以在纵梁加强板
10
和纵梁内板
20
之间形成多个子空腔,在纵梁内板
20
和纵梁外板
30
之间形成传力通道,车辆受到正碰时,碰撞的力从前向后传
递,多个子空腔使得碰撞力的传递更为顺畅

[0034]由此,纵梁加强板
10
与纵梁内板
20
形成多个子空腔,车辆受到正碰时,通过多个子空腔作为传力通道将碰撞能量进行分解传递,减弱车辆受到碰撞时的振动,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板
(10)
设置于纵梁外板
(30)
和纵梁内板
(20)
之间,所述纵梁加强板
(10)
设置在所述纵梁内板
(20)
的后部且与所述纵梁内板
(20)
固定相连,所述纵梁加强板
(10)
与所述纵梁内板
(20)
构成多个子空腔,各所述子空腔在所述纵梁加强板
(10)
的长度方向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板
(10)
包括:主体
(11)
,所述主体
(11)
包括:主体部
(111)、
第一板部
(112)
和第二板部
(113)
,所述主体部
(111)
位于第一板部
(112)
和第二板部
(113)
的前侧且所述主体部
(111)
的后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
(112)
的前侧和所述第二板部
(113)
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一板部
(112)
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板部
(113)
的另一侧沿所述纵梁加强板
(10)
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空腔包括:第一空腔

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主体部
(111)
与所述纵梁内板
(20)
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板部
(112)
与所述纵梁内板
(20)
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板部
(113)
与所述纵梁内板
(20)
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思元毕若璇张东亮张鹏飞师宗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