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安装结构及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78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及检测设备,其中,光源安装结构包括安装顶板、上层光源组件和下层光源组件。安装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和弧形槽,上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第二条形槽的第三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安装顶板上,下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第一条形槽的第二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安装顶板上,光源安装结构通过穿过弧形槽的第一固定件可转动连接于检测设备的安装架上。且上层光源组件包括的多个第二光源以及下层光源组件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源均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以使上层光源组件可全方位对待测件打光,而下层光源组件则可对待测件亮度不足的位置进行补光,以适用于不同的检测场景,同时可尽量减少第一光源的设置数量,简化结构。简化结构。简化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安装结构及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光源
,尤其涉及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及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PIN针(插针)是实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与主板之间数据通信的重要部件,PIN针的安装位置有着严格的要求,若其安装位置出现偏差,则会出现安装不上或通信失败的情况,因而对PIN针进行缺陷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检测时,由于PIN针的形态丰富且角度不同,故针对各种类型的CPU形态,必须提供丰富的光源照明角度。中国专利文献CN215674909U公开一种可调照射角度的偏振光组合装置,包括四个旋转固定座以及四个偏振光源,偏振光源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固定座上,通过旋转偏振光源可改变照明角度,以适应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但针对CPU盖板过高的情况,可能出现CPU盖板高层遮挡光源的问题,这导致底层亮度变暗,从而影响对于底层PIN针的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其检测使用场景广泛,且结构简单。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其检测使用场景广泛,且检测精度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包括:
[0007]安装顶板,所述安装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和弧形槽,所述光源安装结构通过穿过所述弧形槽的第一固定件可转动连接于检测设备的安装架上;
[0008]下层光源组件,所述下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所述第一条形槽的第二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下层光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源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源绕自身轴向转动;
[0009]上层光源组件,所述上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所述第二条形槽的第三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上层光源组件位于所述下层光源组件靠近所述安装顶板的一侧,所述上层光源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光源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光源绕自身轴向转动。
[0010]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层光源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光源,且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为a,a≥135
°

[0011]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源轴向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槽和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光源上的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内,所述第一光源上的第一转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内,以使所述第一光源能够沿所述第一调节槽的延伸方向绕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
[0012]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件还包括立板和第一横板,所
述第一横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光源轴向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立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所述立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横板通过第四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条形槽内。
[0013]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第一光源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固定件能够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三条形槽和至少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0014]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条形槽设置有至少一组,一个所述第一光源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于一组所述第一条形槽内,且所述第一条形槽的延伸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条形槽连接的所述第一光源的轴向不同。
[0015]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条形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条形槽沿所述第一光源的轴向间隔设置;和/或,
[0016]多个所述第三条形槽垂直于所述第一光源的轴向间隔设置。
[0017]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光源轴向两侧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槽和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光源上的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槽内,所述第二光源上的第二转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孔内,以使所述第二光源能够沿所述第二调节槽的延伸方向绕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0018]作为光源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调节件还包括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光源轴向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横板通过所述第三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
[0019]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安装架和上述的光源安装结构,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光源安装结构通过穿过弧形槽的第一固定件连接。
[0020]有益效果为:安装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和弧形槽,上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第二条形槽的第三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安装顶板上,下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第一条形槽的第二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安装顶板上,光源安装结构通过穿过弧形槽的第一固定件可转动连接于检测设备的安装架上。且上层光源组件包括的多个第二光源以及下层光源组件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源均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以使上层光源组件可全方位对待测件打光,而下层光源组件则可对待测件亮度不足的位置进行补光,即不仅可适用于不同的检测场景,还可尽量减少第一光源的设置数量,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002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光源安装结构与安装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未装配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及第四固定件);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光源安装结构与安装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未装配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及第四固定件);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光源安装结构与安装架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未装配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及第四固定件);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光源安装结构与安装架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未装配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及第四固定件)。
[0026]图中:
[0027]1、安装顶板;11、第一条形槽;12、第二条形槽;13、弧形槽;
[0028]2、下层光源组件;21、第一光源;22、第一调节件;221、第一侧板;2211、第一调节槽;2212、第一转动孔;222、第一横板;2221、第一固定孔;223、立板;2231、第三条形槽;
[0029]3、上层光源组件;31、第二光源;32、第二调节件;321、第二侧板;3211、第二调节槽;3212、第二转动孔;322、第二横板;
[0030]100、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顶板,所述安装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和弧形槽,所述光源安装结构通过穿过所述弧形槽的第一固定件可转动连接于检测设备的安装架上;下层光源组件,所述下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所述第一条形槽的第二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下层光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源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源绕自身轴向转动;上层光源组件,所述上层光源组件通过穿过所述第二条形槽的第三固定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上层光源组件位于所述下层光源组件靠近所述安装顶板的一侧,所述上层光源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光源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光源绕自身轴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光源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光源,且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为a,a≥13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源轴向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槽和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光源上的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内,所述第一光源上的第一转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内,以使所述第一光源能够沿所述第一调节槽的延伸方向绕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还包括立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光源轴向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立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所述立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展涛黄继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镭晨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