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
,涉及一种金属铜表面疏水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十二羟基硬脂酸的醇溶液对金属铜表面进行超疏水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表面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性,也是最为常见的界面现象,一般可用液体在 固体表面接触角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将接触角小于90°的固体表面称为亲水表面,大于 90°的称为疏水表面,大于150°的为超疏水表面。近年来,超疏水界面材料在防积雪,金属 外壳的防污、防腐,管道的防粘附、防堵塞,微流体注射,服装的防水和防污等方面都有广泛 的应用。众所周知,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取决于它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粗糙度。超疏水表面 的制备常常通过表面修饰氟碳化合物或含氟的硅烷偶联剂来降低表面能。但是在类似铜等 金属的光滑表面上,通过降低表面能最多只能够将接触角提高至120°左右,另外,含氟类 物质的表面修饰,对环境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危害。因此,人工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关键在于构 建合适的表面微纳米结构。目前许多构造表面微细结构的方法,例如金属阳极氧化、电化学 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溶胶_凝胶法、等离子刻蚀、电纺织、激光刻蚀等,都需要一些特殊的 设备仪器或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铜表面超疏水处理的方法,是将清洗、干燥后的金属铜浸入0.005~0.015M的12-羟基硬脂酸的甲醇溶液中,于室温下浸泡60~80小时,取出后干燥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万菲,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