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踏板装置
[0001]关联申请
[0002]本申请基于
2021
年5月
14
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
2021
-
082790
号而作成,并通过参照将其记载内容并入于此
。
[0003]本公开涉及搭载于车辆的踏板装置
。
技术介绍
[0004]目前,已知有踏板垫中的供驾驶员踩踏的部位相对于摆动的轴心配置在车辆搭载时的上下方向中的上方的风琴式的踏板装置
。
风琴式的踏板装置作为加速踏板装置或制动踏板装置等来使用
。
[0005]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风琴式的加速踏板装置
。
该踏板装置中,作为产生相对于施加到踏板垫上的驾驶员的踏力而言的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产生机构的螺旋弹簧设置在壳体的内侧
。
该螺旋弹簧中的与踏板垫相反侧的部位支承在壳体的内壁
。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踏板装置,是将与驾驶员的踏板操作量相应的电信号向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
(110)
发送的风琴式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踏板垫
(40)
,其被驾驶员的脚进行踩下操作而绕着规定的轴心
(CL)
进行摆动,所述踏板垫中的被驾驶员踩踏的部位相对于所述轴心配置在车辆搭载时的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传感器单元
(50)
,其输出与所述踏板垫的摆动角相应的信号;反作用力产生机构
(30)
,其具有产生对于施加到所述踏板垫上的驾驶员的踏力而言的反作用力的弹性构件
(31
~
34)
;第一壳体
(10)
,其保持或覆盖设置于所述踏板垫的摆动的所述轴心的旋转轴
(41)、
所述传感器单元及所述反作用力产生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二壳体
(20)
,其由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壳体大的刚体部
(21)
构成或者在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刚体部,利用所述刚体部对所述反作用力产生机构中的与所述踏板垫相反侧的部位进行支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部配置在所述反作用力产生机构中的与所述踏板垫相反侧的部位和车身
(2)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中,对所述反作用力产生机构进行支承的部位
(22)
和固定于车身的部位
(23)
由所述刚体部一体地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部为金属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在至少一侧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反作用力产生机构的开口部
(15)
,所述第一壳体与闭塞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壳体一起覆盖所述反作用力产生机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将所述踏板垫的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
(16)。7.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将所述踏板垫的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
(26)。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构成为,在设置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具有能够将所述反作用力产生机构所具有的所述弹性构件以不发生挠曲的状态插入的最大的开口部
(15)
,所述最大的开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斗大辅,柳田悦豪,荒尾昌志,伊藤健悟,福田泰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