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32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及制造方法。钢板中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8~0.13%,Mn:1.20~1.60%,Si:0.10~0.40%,P:≤0.015%,S:≤0.005%,Ni:0.10~0.30%,Nb:0.010~0.030%,V:0.010~0.030%,Al:0.020~0.03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符合0.26%≤C+6Nb+4V≤0.40%的配比关系。轧制工艺为:厚度240~260mm连铸坯加热温度1200~1250℃,保温时间4.0~4.5小时,出炉温度1180~1220℃;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终冷温度650~725℃,冷却速率5~10℃/s,高温下线温度400~450℃,堆冷时间60~72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力学性能沿厚向分布差异小,-60℃低温冲击韧性优异,无需热处理,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厚钢板生产
,具体地说是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寒冷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建和规划的大型石化装备和高层建筑,对具有优异低温韧性的宽厚钢板,具有显著而迫切的需求。其中Q345级高强度厚钢板在上述工程结构中使用量大、应用面广,要求集多种特性为一体,即不但要求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还要求钢板具有较低的屈强比、良好的低温韧性、良好的抗层状撕裂性能和焊接性能。但是,厚钢板受连铸坯内部冶金质量、压缩比小和坯料加热间长等因素的限制,性能合格率往往难以保证。因此,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钢厂具有批量生产厚度80mm(或以上)特厚钢板的能力,而且,这类特厚钢板低温冲击功普遍只能达到E级,探伤也普遍采用II级标准。另外,为了确保低温韧性,轧后通常还需要对钢板进行正火热处理。如能通过探索优化的合金成分、合理的TMCP工艺,轧后不需热处理就能生产出具有良好-60℃低温冲击韧性的特厚钢板,将不仅可以降低钢板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将大大提高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制造80mm厚Q345F级钢板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钢板具有优异的低温韧性、碳当量低,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且制造方法简便,性能质量稳定。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其特征在于该钢板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8~0.13%,Mn1.20~1.60%,Si0.10~0.40%,P≤0.015%,S≤0.005%,Ni0.10~0.30%,Nb0.010~0.030%,V0.010~0.030%,Al0.020~0.03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为使所述钢达到良好的强度与-60℃低温冲击韧性匹配,可以对钢中碳含量与微合金化元素Nb、V的含量之间的配比关系加以限定,即所述钢板中C和Nb、V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还符合如下配比关系0.26%≤C+6Nb+4V≤0.40%。 为使所述钢达到良好焊接性能,所述钢板中的化学成分符合碳当量Ceq=C+Mn/6+(Cr+Mo+V)/5+(Ni+Cu)/15≤0.40%。 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如下控轧控冷工艺得到80mm厚Q345F级钢板 (1)连铸坯加热工艺厚度240~260mm的连铸坯料加热温度为1220~1260℃,均热段温度为1200~1250℃,在炉加热时间控制在4.0~4.5小时; (2)轧制工艺连铸坯料出炉温度控制在1180~1220℃;采用奥氏体再结晶区和奥氏体未再结晶区两阶段控制轧制,粗轧每道次压下率10~20%,终轧温度1000~1050℃,粗轧成1.7~2.0倍成品厚度的中间坯,精轧开轧温度为880~900℃,每道次压下率为8~12%; (3)轧后冷却工艺采用层流冷却,终冷温度650~725℃,冷却速率5~10℃/s; (4)高温下线缓冷工艺钢板热矫后置于冷床冷却,下线温度400~450℃,堆冷时间60~72小时。 由于钢的化学成分是影响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专利技术为了使所述钢获得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能,对所述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特别的限定,主要原因在于 1、碳是影响低合金高强度特厚钢板力学性能的主要元素,当碳含量高于0.13%时,所述钢在TMCP交货状态下,-60℃冲击功偏低。但是,当碳含量低于0.08%时,要使钢的强度达到Q345,必须添加较高的合金成分,增加钢的生产成本。因此,碳含量宜控制在0.08~0.13%的范围内。其中,TMCP(ThermoMechanicalControlProcess热机械控制工艺)就是在热轧过程中,在控制加热温度、轧制温度和压下量的控制轧制(ControlRolling)的基础上,再实施空冷或控制冷却及加速冷却(AcceleratedCooling)的技术总称。 2、锰在所述钢中推迟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对细化铁素体,提高强度和韧性有利。当锰的含量低于1.20%时,上述作用不显著,使强度和韧性偏低。当锰的含量高于1.60%时,易在轧态特厚钢板中形成严重的带状偏析和带状珠光体组织。因此,锰含量应控制在1.20~1.60%的范围内。 3、硅在连铸坯加热时在氧化铁皮/钢基本界面上生成层状铁橄榄石(Fe2SiO4),当温度低于1170℃时,Fe2SiO4呈固相,使氧化铁皮(FeO)对钢基体附着力增加而降低除鳞效果,在后续轧制过制中氧化铁皮压入钢板而造成表面缺陷,因此,硅的含量不宜高于0.25%;但由于硅是炼钢时最有效的脱氧元素之一,当硅含量低于0.10%时,钢水易被氧化。因此,硅含量应控制在0.10~0.25%的范围内。 4、硫和磷严重损害所述钢和焊接近缝区的低温韧性。因此,硫、磷含量应分别控制在≤0.005%和≤0.015%以下。 5、镍是一种能显著提高低温韧性的元素,但由于镍的价格偏高,不宜多加。因此,适宜的镍含量范围是0.10~0.30%。 6、微量铌的溶质拖曳作用和Nb(C,N)对奥氏体晶界的钉扎作用,均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结合TMCP,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但过高的铌,促进连铸坯产生表面裂纹,因此,铌含量应控制在0.010~0.030%的范围内。 7、钒在所述钢中与氮结合形成VN粒子,VN粒子在钢板层流冷却的返红过程中析出,可提高钢的强度。当钒的含量低于0.010%时,上述作用不显著。但是,随着钒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提高,但低温韧性有降低的趋势,其含量不宜超过0.030%。因此,钒含量应控制在0.010~0.030%。 8、铝是炼钢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脱氧元素,即使在钢水中加入微量的铝,也可以有效减少钢中的夹杂物含量,并细化晶粒。但过多的铝,会促进连铸坯产生表面裂纹,降低连铸工艺性能,因此,铝含量应控制在0.020~0.035%。 9、关于碳含量与Nb、V等微合金成分之间的匹配关系。降碳的同时复合添加Nb和V,是保持钢的强度且提高韧性的行之有效的冶金措施。但是,对于Q345级的特厚钢板来说,在碳含量与Nb、V含量之间存在最佳的配比范围。申请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当C+6Nb+4V≥0.40%,钢的强度偏高,韧性偏低;当C+6Nb+4V≤0.40%,钢的韧性改善,但强度不足。因此,要使所述钢达到良好的强度与-60℃低温冲击韧性匹配,所述钢中C和Nb、V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必须满足0.26%≤C+6Nb+4V≤0.40%这一配比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具有优异的低温韧性,钢板在表层下1/4处的-40℃纵向冲击功≥200J、表层下1/4处的-60℃纵向冲击功≥140J。 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碳当量低,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简便,性能质量稳定。 本专利技术力学性能沿厚向分布差异小,-60℃低温冲击韧性优异,无需热处理,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板表层的金相组织主要由贝氏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板表层下1/4处的金相组织是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80mm厚Q345F级钢板,其特征在于:该钢板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8~0.13%,Mn:1.20~1.60%,Si:0.10~0.40%,P:≤0.015%,S:≤0.005%,Ni:0.10~0.30%,Nb:0.010~0.030%,V:0.010~0.030%,Al:0.020~0.03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觉非邱红雷范益赵亚娟王端军车马俊王从道王青峰刘利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