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606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后部结构包括连接在后轮罩内板朝向车内一侧的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板具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板主体,以及位于所述加强板主体底部的两个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呈叉开状,并包括前连接臂和后连接臂,且所述前连接臂的底端通过前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前横梁相连,所述后连接臂的底端通过后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后横梁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本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车身后部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后轮罩是车身后部左右两侧的主体结构之一,同时后轮罩也是车辆后减震器的安装位置

现有技术中,为增加后轮罩位置的结构强度,以及提升后减震安装点的动刚度,通常在后轮罩上增加支撑结构,或是采用较大料厚的轮罩板材

[0003]不过,现有采用的支撑结构一般为仅在后轮罩上单独做加强

加厚结构,后轮罩与后地板之间没有有效连接,使得支撑结构在结构强度及刚度上提升有限,同时也不利于碰撞力在后轮罩位置的传递分散

此外,在采用较大料厚的轮罩板材时,也会造成后轮罩重量较大,不利于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且会对整车续航能力带来影响,从而不利于整车品质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以有利于提升整车品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连接在后轮罩内板朝向车内一侧的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板具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板主体,以及位于所述加强板主体底部的两个连接臂;
[0007]两个所述连接臂呈叉开状,并包括前连接臂和后连接臂,且所述前连接臂的底端通过前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前横梁相连,所述后连接臂的底端通过后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后横梁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顶部与后侧窗内板相连,和
/
或,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一体成型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主体以及两个所述连接臂均向车内一侧鼓出设置,且所述加强板主体与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围构形成有主体腔体,两个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均围构形成有连接臂腔体;
[0010]两个所述连接臂腔体均与所述主体腔体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有减重孔,且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有环绕所述减重孔布置的第一凹台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有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焊接的焊接过孔,且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有环绕所述焊接过孔布置的第二凹台结构或凸台结构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朝向车外一侧的后减震器支座;
[0014]所述后减震器支座具有与所述加强板主体对应布置的支座主体,以及与两个所述连接臂一一对应布置的支臂

[0015]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的底部均搭接在后地板纵梁上,且所述前连接板

所述后地板上部前横梁和所述后地板纵梁连接在一起,所述后连接板

所述后地板上部后横梁和所述后地板纵梁连接在一起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上部前横梁和所述后地板上部后横梁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梁,且所述后地板上部前横梁

所述后地板上部后横梁,以及所述后地板纵梁和所述纵向连接梁连接形成有环形结构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上部后横梁上连接有呈半环形的蓄电池安装板后支架;
[0018]所述蓄电池安装板后支架向后上方延伸设置,且所述蓄电池安装板后支架与所述后地板上部后横梁围构出蓄电池安装空间,所述蓄电池安装空间位于后地板上的蓄电池安装板的上方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0]本技术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通过具有前后两个连接臂的后轮罩加强板的设置,以及使得前连接臂通过前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前横梁连接,后连接臂通过后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后横梁连接,由此不仅能够借助后轮罩加强板,前

后连接板,以及后地板上部前

后横梁增加后轮罩位置的结构强度与支撑刚度,同时利用上述各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也能够在后轮罩与后地板之间形成碰撞力传递通道,有助于碰撞力在后轮罩位置的传递分散,可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从而有利于整车品质的提升

[0021]此外,加强板主体与后侧窗内板连接,可使得后轮罩加强板与车身顶部结构相连,有利于提升后轮罩加强板的支撑能力,以及在整车高度方向上的碰撞力传递效果

后轮罩加强板一体成型,可便于其成型制备,并能够保证后轮罩加强板自身的结构强度

加强板主体以及两个连接臂均与后轮罩内板之间围构出腔体,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提高后轮罩加强板的强度,以进一步提升后轮罩加强板的加强效果

[0022]其次,加强板主体上设置减重孔,有利于后轮罩加强板的减重,环绕减重孔设置第一凹台结构,可避免因开设减重孔影响后轮罩加强板的强度

加强板主体上设置焊接过孔,可便于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之间的连接操作,且环绕焊接过孔设置第二凹台结构或凸台结构,同样能够避免因开设焊接过孔影响后轮罩加强板的强度

使得后减震器支座与后轮罩加强板对应布置,可借助后轮罩加强板提升后减震器支座位置的动刚度,并且也可便于后减震器支座上的力通过后轮罩加强板向周边件传递

[0023]再者,使得前

后连接板均搭接在后地板纵梁上,并使得前连接板

后地板上部前横梁和后地板纵梁相连,以及使得后连接板

后地板上部后横梁和后地板纵梁相连,能够利用后地板纵梁增加前

后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前

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加与前

后连接板相连的后轮罩加强板的支撑能力

[0024]另外,通过设置纵向连接板,且使得两侧后地板纵梁

后地板上部前

后横梁以及纵向连接梁形成环形结构,可更好地提升车身后部位置的扭转刚度,并有利于碰撞力在车身后部的横向传递

通过蓄电池安装板后支架的设置,并利用蓄电池安装板后支架围构出位于蓄电池安装板上方的蓄电池安装空间,可提升蓄电池的防护能力,有助于保证布置在车身后部的蓄电池的安全

[002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

[0026]本技术所述的车辆与上述车身后部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后轮罩内板
(1)
朝向车内一侧的后轮罩加强板
(2)
,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2)
具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板主体
(201)
,以及位于所述加强板主体
(201)
底部的两个连接臂
(202)
;两个所述连接臂
(202)
呈叉开状,并包括前连接臂
(202a)
和后连接臂
(202b)
,且所述前连接臂
(202a)
的底端通过前连接板
(5)
与后地板上部前横梁
(7)
相连,所述后连接臂
(202b)
的底端通过后连接板
(6)
与后地板上部后横梁
(8)
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2)
的顶部与后侧窗内板
(3)
相连,和
/
或,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2)
一体成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主体
(201)
以及两个所述连接臂
(202)
均向车内一侧鼓出设置,且所述加强板主体
(201)
与所述后轮罩内板
(1)
之间围构形成有主体腔体,两个所述连接臂
(202)
与所述后轮罩内板
(1)
之间均围构形成有连接臂腔体;两个所述连接臂腔体均与所述主体腔体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主体
(201)
上设有减重孔
(203)
,且所述加强板主体
(201)
上设有环绕所述减重孔
(203)
布置的第一凹台结构
(205)。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主体
(201)
上设有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
(1)
与后轮罩外板
(16)
焊接的焊接过孔
(204)
,且所述加强板主体
(201)
上设有环绕所述焊接过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任陈强张涛范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