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84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涉及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技术领域,包括呈空心圆柱筒状结构的芯模体以及用于夹紧芯模体并使其做旋转运动的装夹部,芯模体上方设置用于在芯模体外表面缠绕纤维线的缠线部,芯模体侧部且于装夹部对面设置侧顶心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
,具体为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5
%以上的高强度

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

高模量的特性,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

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
X
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电磁屏蔽性好等,碳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与凯夫拉纤维相比,杨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在有机溶剂



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突出

[0003]目前,在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过程中,需要对芯模体进行碳碳纤维缠绕编织成型,现有的成型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缠绕效率低下,碳纤维与芯模体结合不紧密,产品形状稳定性差的问题,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它设置有装夹部

缠线部以及侧顶心部,装夹部用于对芯模体进行装夹并使它做旋转运动,缠线部用于使芯模体外表面进行缠线操作并使碳纤维与芯模体结合紧密,使碳纤维线条在芯模体外表面均匀分布,提高产品的形状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包括呈空心圆柱筒状结构的芯模体以及用于夹紧芯模体并使其做旋转运动的装夹部,芯模体上方设置用于在芯模体外表面缠绕纤维线的缠线部,芯模体侧部且于装夹部对面设置侧顶心部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夹部包括夹块,夹块侧部的螺纹套与螺纹杆匹配,螺纹杆顶部与第一安装座之间设置第一轴承,螺纹杆底部键连接设置的从动锥齿轮与第二电机输出轴端键连接设置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套侧部的第一滑块与壳体内的第一导轨匹配,第二电机设置于壳体内,壳体外侧部设置的第一转轴上键连接设置从动直齿轮,从动直齿轮与第三电机输出轴端键连接的主动直齿轮啮合传动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伸入竖直板侧部的第二安装座内,第一转轴与第二安装座之间设置第二轴承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缠线部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内设置的丝杆与横
移座上设置的丝杆螺母匹配,横移座下方设置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底部设置碳纤维线筒,碳纤维线筒上的纤维线依次从导线滚筒和张紧滚筒上绕过并缠绕至芯模体外表面上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丝杆一端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端,横移座上的滑套与导杆匹配设置,导线滚筒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下端,张紧滚筒转动设置于连接座下端,连接座设置于电动推杆伸缩轴端,电动推杆铰接设置于横移座下表面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顶心部包括用于顶住芯模体侧面中央的侧顶轴,侧顶轴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活动板侧部的第三安装座内,活动板底部设置的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匹配,活动板连接液压缸伸缩轴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装夹部

缠线部以及侧顶心部,装夹部用于对芯模体进行装夹并使它做旋转运动,缠线部用于使芯模体外表面进行缠线操作并使碳纤维与芯模体结合紧密,使碳纤维线条在芯模体外表面均匀分布,提高产品的形状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块位置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线滚筒位置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
A

A
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
芯模体;
2、
缠线部;
3、
装夹部;
4、
侧顶心部;
201、
丝杆螺母;
202、
横移座;
203、
滑套;
204、
丝杆;
205、
导杆;
206、
固定架;
207、
第一电机;
208、
电动推杆;
209、
碳纤维线筒;
210、
连接座;
211、
张紧滚筒;
212、
导线滚筒;
213、
第一支撑板;
214、
第二支撑板;
301、
第一轴承;
302、
第一安装座;
303、
螺纹杆;
304、
壳体;
305、
第一导轨;
306、
夹块;
307、
螺纹套;
308、
第一滑块;
309、
从动锥齿轮;
310、
主动锥齿轮;
311、
第二电机;
312、
第一转轴;
313、
从动直齿轮;
314、
第二安装座;
315、
第二轴承;
316、
主动直齿轮;
317、
第三电机;
318、
竖直板;
401、
第二导轨;
402、
第二滑块;
403、
液压缸;
404、
活动板;
405、
第三安装座;
406、
侧顶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包括呈空心圆柱筒状结构的芯模体1以及用于夹紧芯模体1并使其做旋转运动的装夹部3,芯模体1上方设置用于在芯模体1外表面缠绕纤维线的缠线部2,芯模体1侧部且于装夹部3对面设置侧顶心部
4。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空心圆柱筒状结构的芯模体
(1)
以及用于夹紧芯模体
(1)
并使其做旋转运动的装夹部
(3)
,芯模体
(1)
上方设置用于在芯模体
(1)
外表面缠绕纤维线的缠线部
(2)
,芯模体
(1)
侧部且于装夹部
(3)
对面设置侧顶心部
(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部
(3)
包括夹块
(306)
,夹块
(306)
侧部的螺纹套
(307)
与螺纹杆
(303)
匹配,螺纹杆
(303)
顶部与第一安装座
(302)
之间设置第一轴承
(301)
,螺纹杆
(303)
底部键连接设置的从动锥齿轮
(309)
与第二电机
(311)
输出轴端键连接设置主动锥齿轮
(310)
啮合传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
(307)
侧部的第一滑块
(308)
与壳体
(304)
内的第一导轨
(305)
匹配,第二电机
(311)
设置于壳体
(304)
内,壳体
(304)
外侧部设置的第一转轴
(312)
上键连接设置从动直齿轮
(313)
,从动直齿轮
(313)
与第三电机
(317)
输出轴端键连接的主动直齿轮
(316)
啮合传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碳纤维坩埚生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
(312)
一端伸入竖直板
(318)
侧部的第二安装座
(314)
内,第一转轴
(312)
与第二安装座
(314)
之间设置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锋熊赢超李源义朱进攀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晶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