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67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涉及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输送多个工件的输送部,输送部的输送尽头设置的推料部能够逐个将工件从导料槽上推送至多工位夹持部,多工位夹持部能够夹持工件并将其运送至下一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科学,使用方便,满足大批量的碳碳复合工件输送以及多工位的装夹操作需求,取代传统的人工装夹大批量碳碳复合工件的操作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装夹效率,装夹完成后,转盘带动工件旋转至下一个工位进行打磨抛光操作,而转盘上的下一个装夹结构旋转到对应的导料槽位置处继续进行装夹操作,即可实现对大批量的工件逐个进行连续性的装夹操作,满足企业生产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
,具体为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碳复合工件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制造而成,以碳(或石墨)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碳质复合材料工件。
[0003]现有的碳碳复合工件材料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其逐个进行装夹,然后运送至指定位置处进行打磨抛光操作,因为其呈空心圆管或者空心圆筒结构,再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工作人员将工件运送到指定位置,然后反复的进行人工装夹操作,这种装夹操作方式存在体力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大批量的工件持续性的装夹操作,劳动效率低下,且难以满足自动装夹机械化操作,更难以实现多工位装夹操作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它设计科学,使用方便,满足大批量的碳碳复合工件输送以及多工位的装夹操作需求,取代传统的人工装夹大批量碳碳复合工件的操作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装夹效率,装夹完成后,转盘带动工件旋转至下一个工位进行打磨抛光操作,而转盘上的下一个装夹结构旋转到对应的导料槽位置处继续进行装夹操作,即可实现对大批量的工件逐个进行连续性的装夹操作,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包括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输送多个工件的输送部,输送部的输送尽头设置的推料部能够逐个将工件从导料槽上推送至多工位夹持部,多工位夹持部能够夹持工件并将其运送至下一工位,更具体的是,输送部用于大批量输送工件,驱动第一电机,输送带带动工件做水平方向上的输送操作,导流板和导流斗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工件逐个从导流斗窄口端内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工件通过之后,驱动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伸缩轴端带动活动推板和推料弧形板向着导料槽方向推出,推料弧形板使工件从导料槽上通过并推送至转盘上,驱动第二电机,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丝杆做旋转运动,丝杆螺母带动活动支撑板相互靠拢,从而实现装夹板对工件的装夹操作,装夹板与工件外表面相匹配,且装夹板内表面可以设置防滑垫,用于增大装夹板与工件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第三电机,转盘旋转九十度,装夹好工件的装夹结构旋转到下一工位进行抛光打磨操作,而另一个装夹结构旋转到导料槽的出料口继续进行装夹操作,即可实现大批量逐个对工件连续化的装夹操作,满足企业对工件的输送和装夹的实际生产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电机、光电传感器、第一油缸、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均与中央处理器相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对光电传感器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收集、逻辑分析处理并发送信号驱动控制各零部件,是电气控制
能够实
现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有利于实现运输大批量的工件,输送部包括机架,机架内水平间距设置的输送辊之间通过链条相互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输送辊连接第一电机输出端,输送辊上设置用于运输工件的输送带。
[0007]上述改进的技术效果为:实现运输大批量的工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有利于实现光电传感器感应工件的通过,输送带上方设置导流板,导流板侧部设置的导流斗面向推料部一端仅允许单个工件通过,导流斗外壁上设置的光电传感器的感应端口正对开口。
[0009]上述改进的技术效果为:实现光电传感器感应工件的通过。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有利于实现推料部将工件推送至圆盘上,推料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第一油缸,第一油缸伸缩轴端设置活动推板和推料弧形板,推料弧形板与工件外壁匹配且正对导料槽,导料槽呈U型弯折板状结构。
[0011]上述改进的技术效果为:实现推料部将工件推送至圆盘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有利于实现活动推板和推料弧形板向着导料槽方向推出,固定板上设置的导套套设于第一导杆上,导流斗窄口端内活动设置挡料板,挡料板连接第二油缸伸缩轴端。
[0013]上述改进的技术效果为:实现活动推板和推料弧形板向着导料槽方向推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有利于实现对工件的装夹操作,多工位夹持部包括转盘,转盘上圆周阵列设置多个装夹结构,装夹结构包括设置于活动支撑板上呈弧形板状的装夹板,活动支撑板一端的丝杆螺母与支撑座内的丝杆匹配设置。
[0015]上述改进的技术效果为:实现对工件的装夹操作。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有利于实现对工件的装夹操作,丝杆一端设置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第二电机输出轴端的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
[0017]上述改进的技术效果为:实现对工件的装夹操作。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有利于实现装夹好的工件旋转运送至下一个工位,转盘底部连接设置转轴,转轴连接第三电机输出轴端。
[0019]上述改进的技术效果为:实现装夹好的工件旋转运送至下一个工位。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它设计科学,使用方便,满足大批量的碳碳复合工件输送以及多工位的装夹操作需求,取代传统的人工装夹大批量碳碳复合工件的操作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装夹效率,装夹完成后,转盘带动工件旋转至下一个工位进行打磨抛光操作,而转盘上的另一个装夹结构旋转到对应的导料槽位置处继续进行装夹操作,即可实现对大批量的工件逐个进行连续性的装夹操作,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斗位置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推料部位置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夹板位置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中A

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输送部;2、工件;3、推料部;4、导料槽;5、多工位夹持部;101、链条;102、机架;103、输送带;104、导流板;105、输送辊;106、导流斗;107、光电传感器;108、开口;109、第一电机;301、固定板;302、第一油缸;303、第一导杆;304、挡料板;305、导套;306、第二油缸;307、活动推板;308、推料弧形板;501、装夹板;502、活动支撑板;503、第二导杆;504、支撑座;505、丝杆;506、丝杆螺母;507、从动锥齿轮;508、主动锥齿轮;509、第二电机;510、转盘;511、转轴;512、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8]如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输送多个工件(2)的输送部(1),输送部(1)的输送尽头设置的推料部(3)能够逐个将工件(2)从导料槽(4)上推送至多工位夹持部(5),多工位夹持部(5)能够夹持工件(2)并将其运送至下一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1)包括机架(102),机架(102)内水平间距设置的输送辊(105)之间通过链条(101)相互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输送辊(105)连接第一电机(109)输出端,输送辊(105)上设置用于运输工件(2)的输送带(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03)上方设置导流板(104),导流板(104)侧部设置的导流斗(106)面向推料部(3)一端仅允许单个工件(2)通过,导流斗(106)外壁上设置的光电传感器(107)的感应端口正对开口(10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多工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部(3)包括固定板(301),固定板(301)上设置第一油缸(302),第一油缸(302)伸缩轴端设置活动推板(3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刘俊峰熊赢超朱海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晶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