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中的后轮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当前电动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下,两轮电动交通工具需要充分满足市场对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对减震器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舒适性要求,又能减少重量,还能具备个性化外观效果的单减震结构电动两轮交通工具;
[0003]针对减震结构,在原先的三角形的减震伸缩结构上,三角形的其中一边为弹性伸缩结构,该结构对弹性件杠杆力大,以大幅度、高弹力获取减震效果;对于这种结构,如何改进获取更好的弹性,增加柔性化的弹性,以及降低成本采用载荷更小的弹性件,但是三角形的结构对于后轮的杠杆结构来说,三角形结构改良空间受限,尤其是采用单个弹性件,对于杠杆作用点难以调整,为此,需要对现有车架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结构成本低,弹性件有效作用在车轮的弹性力大,减震效果好,可弹性空间大,弹性柔性好,而且可以采用更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包括后立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立柱(11)的上部铰接减震器(4)的一端,减震器(4)的另一端铰接后立叉梁(31),后立叉梁(31)、后平叉梁(32)的叉端交叉连接,后立叉梁(31)、后平叉梁(32)的内侧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或直角;后平叉梁(32)的远离叉端铰接后立柱(11)下部或底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后立柱上横梁(12)垂直减震器(4)、后立柱(11)设置,或后立柱上横梁(12)平行后轮(2)的轴心设置,或后立柱上横梁(12)和后轮(2)的轴心夹角小于10
°
;后立柱上横梁(12)设置在后立柱(11)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减震器(4)铰接U型槽板,U型槽板连接后立柱上横梁(12)或后立柱(11);减震器(4)的布置角度与水平夹角小于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后立叉梁(31)、后平叉梁(32)的叉端交叉连接处为刚性连接或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底架(14)上设置有副底架(141),副底架(141)沿底架(14)的上方设置,且副底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子丰,管学锋,汤孝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形小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