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猴痘病毒的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15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猴痘病毒的抗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猴痘病毒的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体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猴痘病毒的抗体

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用途,特别是特异性结合猴痘病毒表面抗原
M1R
的抗体以及包含所述抗
M1R
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缀合物

融合物

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码所述抗
M1R
抗体的核酸及包含所述核酸的宿主细胞,以及制备所述抗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所述抗
M1R
抗体的药物组合物和所述抗
M1R
抗体的医学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猴痘
(Monkeypox,MPXV)
最早在
1958
年,丹麦一家研究机构饲养的猕猴身上爆发,自
2017
年开始,全球范围陆续有超过
99
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
51257
例猴痘病例
。2022
年7月
23
日,
WHO
宣布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HEIC)。
[0003]猴痘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潜伏期为5至
21


疾病发热阶段通常持续1至3天,症状包括发烧

剧烈头痛

淋巴结肿大

背痛

肌肉疼痛和严重虚弱

发热阶段之后是皮肤出疹阶段,持续2‑4周

病变从斑点
(
基底平坦的病变
)
发展到丘疹
(
突起的硬性疼痛病变
)
,到囊泡
(
充满透明液体
)
,再到脓疱
(
充满脓液
)
,然后是结痂

在记录的病例中,死亡患者比例在0至
11
%之间,幼儿死亡比例更高

[0004]猴痘病毒
(MPXV)
是痘病毒科
(Poxviridae)
正痘病毒属
(Orthopoxvirus)
的双链
DNA
病毒

猴痘病毒的两个遗传进化枝已被表征:西非
(
病死率
10

)
和刚果盆地
(
病死率
3.6

)。
该病毒在侵染宿主中会产生两种不同形态具有侵染能力的病毒颗粒,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胞外包膜病毒
EEV(Extracellular Enveloped Virion)
和单层膜结构的胞内成熟毒粒
IMV(Intracellular Enveloped Virion)。
其同家族痘病毒科
(
目前已知最大动物病毒
)
成员包括:
Variola virus(VARV,
天花病毒
),Cowpox virus(CPV,
牛痘病毒
)

Vaccinia virus(VACV,
痘苗病毒
)。
猴痘病毒的生活周期包括了吸附,膜融合,脱衣壳,
DNA
复制

转录和翻译,组装,释放等过程,依赖于多种蛋白的共同作用

目前已经报道的可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包括了位于
EEV
表面的
B6R

A35R
,以及位于
IMV
表面的
M1R、A29L

A30L。
其中,
M1R
结合宿主细胞表面未知受体,高度保守,参与介导病毒侵染,是诱导低
pH
触发的细胞

细胞融合所必需的,因此可作为关键的药物靶点和检测指标

[0005]目前,已有两款针对猴痘病毒的预防性疫苗被
FDA
批准紧急使用,分别是第二代
VACV
活疫苗
ACAM2000
和第三代改良安卡拉牛痘
(MVA)
减毒疫苗
JYNNEOS。
前者作为活疫苗在临床上表现出心肌炎和心包炎等明显的副作用,而后者通过
28
天的间隔接种两剂,可能存在暴露前感染风险

针对猴痘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目前主要有
Tecovirimat

Brincidofovir
这两种小分子抑制剂

前者靶向
MPXV

VP37
膜蛋白,阻止可被包膜的病毒粒子的形成,从而破坏病毒的传播;后者抑制正痘病毒
DNA
聚合酶介导的
DNA
合成

因此,目前亟需更多特异性靶向猴痘病毒的抗体药物研发,本领域需要开发出针对猴痘病毒表面膜蛋白识别并结合的高亲和力中和抗体,来有效诊断

预防和治疗此类痘病毒科的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缺少对猴痘病毒及其变异株具有良好效果的抗体,提供了一种靶向猴痘病毒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对猴痘病毒各变种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为防治病毒感染提供了更多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靶向
M1R
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或者所述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但不包含轻链可变区;
[0008]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时:
[0009]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1、SEQ ID NO:2

SEQ ID NO: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4、SEQ ID NO:5

SEQ ID NO: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者,
[0010]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9、SEQ ID NO:10

SEQ ID NO:11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12、SEQ ID NO:1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靶向猴痘病毒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或包含重链可变区但不包含轻链可变区;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时: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1、SEQ ID NO:2

SEQ ID NO: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4、SEQ ID NO:5

SEQ ID NO: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9、SEQ ID NO:10

SEQ ID NO:11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12、SEQ ID NO:13

SEQ ID NO:14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17、SEQ ID NO:18

SEQ ID NO:19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20、SEQ ID NO:21

SEQ ID NO:22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25、SEQ ID NO:26

SEQ ID NO:27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28、SEQ ID NO:29

SEQ ID NO:30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33、SEQ ID NO:34

SEQ ID NO:35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36、SEQ ID NO:37

SEQ ID NO:38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但不包含轻链可变区时,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41、SEQ ID NO:42

SEQ ID NO:4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7
所示或与
SEQ ID NO:7
具有至少
80


至少
85


至少
90


至少
91


至少
92


至少
93


至少
94


至少
95


至少
96


至少
97


至少
98


至少
99
%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8
所示或与
SEQ ID NO:8
具有至少
80


至少
85


至少
90


至少
91


至少
92


至少
93


至少
94


至少
95


至少
96


至少
97


至少
98


至少
99
%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15
所示或与
SEQ ID NO:15
具有至少
80


至少
85


至少
90


至少
91


至少
92


至少
93


至少
94


至少
95


至少
96


至少
97


至少
98


至少
99
%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16
所示或与
SEQ ID NO:16
具有至少
80


至少
85


至少
90


至少
91


至少
92


至少
93


至少
94


至少
95


至少
96


至少
97


至少
98


至少
99
%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23
所示或与
SEQ ID NO:23
具有至少
80


至少
85


至少
90


至少
91


至少
92


至少
93


至少
94


至少
95


至少
96


至少
97


至少
98


至少
99
%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24
所示或与
SEQ ID NO:24
具有至少
80


至少
85


至少
90


至少
91


至少
92


至少
93


至少
94


至少
95


至少
96


至少
97


至少
98


至少
99
%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31
所示或与
SEQ ID NO:31
具有至少
80


至少
85


至少
90


至少
91


至少
92


至少
93


至少
94


至少
95


至少
9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郎国竣张星辰闫鑫甜王文蓉胡宇豪尚瑞沙曹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优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