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100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预装前端模块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将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与车体前端板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设计中,前脸的灯

前保等都在翼子板和前端模块上进行定位和固定,其中前端模块装配在车身横梁上,翼子板装配在侧围上,两者之间无装配关系,相对精度差,导致前保杠

灯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匹配状态,影响整车外观

因此,对于设计有前端模块的车型,提升前端模块的
X
向精度与翼子板之间精度,成为提升前脸
DTS(Dimens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尺寸技术规范
)
合格率的关键要素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方案中,前端模块的第一连接点2和第二连接点1分别与车体前端板和侧边横梁在
X
向完全贴合后打紧,实现强贴

具体地,如图2所示,前端模块通过定位孔3与车体前端板实现
XYZ
向定位,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点1处的螺栓与车体前端板实现
X
向打紧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点1位于前端模块的连接臂上,通过螺栓将前端模块与侧边横梁在
X
向打紧

某车型的翼子板与前端模块的尺寸链请见下表
1。
从表1可知,尺寸链较长,前端模块的装配精度受到翼子板

前门

下车体

侧围

防撞梁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导致前端模块的装配精度差

另外,如图1所示,前端模块的主体高度为
H1
,主体的
X
向定位在下部,有效定位高度为
H2
,位于第一连接点附近,而前端模块的上部
X
向与下部
X
向存在一个杠杆,当下部
X
向出现偏差时,上部
X
向偏差会成倍放大,这提高了前端模块的装配难度

[0004]表1翼子板与前端模块尺寸链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通过辅助装置将前端模块与翼子板建立关联,缩短了尺寸链环,从而提高了翼子板与前端模块的
X
向相对精度,从而提升大灯

前保等件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合格率,使得车辆前脸的感官质量得到提升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包括:
[0008]预装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第一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
Y
向平行;
[0009]将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与车体前端板贴合并在
X
向打紧;
[0010]将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同时以第一连接螺栓为轴旋转前端模块,使得辅助装置的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
Z
向平行;
[0011]推动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使得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第三定位孔的轴线与车辆的
Z
向平行;
[0012]利用第二连接螺栓将连接臂与对应的侧边横梁打紧,第二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
Z
向平行;
[0013]将辅助装置拆卸,然后将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和下侧的第三连接螺栓打紧

[0014]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
Y
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定位销

[0015]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
Y
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三定位销;
[0016]相对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

[0017]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沿车辆的
X
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二定位销

[00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包括侧边横梁

车体前端板

翼子板和辅助装置;
[0019]辅助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辅助装置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销;相对于第一定位销,第三定位销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相对于第三定位销,第二定位销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
[0020]使用状态下,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其中,第一定位孔

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
Z
向平行;
[0021]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的两侧分别与车体前端板在
X
向打紧,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分别与侧边横梁在
Z
向打紧

[0022]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
Y
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定位销

[0023]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
Y
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三定位销

[0024]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沿车辆的
X
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分别与第
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二定位销

[0025]优选地,前端模块的连接臂上设有与侧边横梁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孔和与第三定位孔均设置在连接臂中部的顶面上

[002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7]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8]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端模块的结构图;
[0029]图2为现有技术中前端模块与车体前端板的连接示意图;
[0030]图3为现有技术中前端模块与侧边横梁的连接点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的结构图;
[0032]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结构图;
[0033]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装置的结构图;
[0034]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第一连接点的结构图;
[0035]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主体的顶面的结构图;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装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
Y
向平行;将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与车体前端板贴合并在
X
向打紧;将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同时以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为轴旋转前端模块,使得所述辅助装置的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
Z
向平行;推动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使得所述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所述第三定位孔的轴线与车辆的
Z
向平行;利用第二连接螺栓将连接臂与对应的侧边横梁打紧,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
Z
向平行;将所述辅助装置拆卸,然后将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和下侧的第三连接螺栓打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
Y
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销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
Y
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三定位销;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沿车辆的
X
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销
。5.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玲严明明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