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47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包括主体车架、控制器、交流充电机、蓄电池、直流转换器、充电接头、后减震、后轮轮毂、后平叉、三合一电机和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安装在主体车架底部,后平叉顶部与主体车架相连接且前端与动力电池包后端相连接,后平叉后端设有驱动轴连接口,后轮轮毂固定在驱动轴连接口上;主体车架底部分别设有一组呈横向等距方式分布的第一上连接块和第二上连接块,主体车架底部后端开设有底部架体连接孔;动力电池包外侧开设有若干组呈方形等距方式分布的电池连接孔。该种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提高动力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减少了动力电池在行车时因为晃动而损坏的情况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摩托车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摩托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常见的电动摩托车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目前存在的电动摩托车基本上是动力蓄电池、车架分开独立的。
[0003]现有的电动摩托车有如下缺陷:
[0004]现有电动摩托车的动力蓄电池一般是安装在电池仓或者是单独出来的,容易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容易引起电池发生前后左右以及上下震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电池与电动车的接线部分接触不良,甚至导致电池损坏,出现危险的状况。且驱动的传送效率不高,在保证续航的同时整个整体重量也同时增加,导致在续航方面得不到很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解决了现有电动摩托车电池安装不稳定,容易出现晃动、损伤,且车架结构性不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包括主体车架、控制器、交流充电机、蓄电池、直流转换器、充电接头、后减震、后轮轮毂、后平叉、三合一电机和动力电池包,所述控制器、交流充电机、蓄电池、直流转换器、充电接头均安装在主体车架内部,所述动力电池包安装在主体车架底部,所述后平叉顶部与主体车架相连接且前端与动力电池包后端相连接,所述后平叉后端设有驱动轴连接口,所述后轮轮毂固定在驱动轴连接口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主体车架呈三角状结构,所述主体车架底部分别设有一组呈横向等距方式分布的第一上连接块和第二上连接块,所述主体车架底部后端开设有底部架体连接孔;
[0010]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包外侧开设有若干组呈方形等距方式分布的电池连接孔,所述动力电池包顶部左端开设有电池第一主连接孔。
[0011]优选的,所述三合一电机安装在后平叉前端,所述三合一电机通过链条与后轮轮毂驱动端相连接,所述后平叉前端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摆臂固定孔、第二摆臂固定孔、第三摆臂固定孔和第四摆臂固定孔。
[0012]优选的,所述后平叉前端顶部开设有减震固定孔,所述后减震底部与减震固定孔相连接,所述后减震顶部与主体车架后端底部相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在保证整个车体超轻车重的同时,整个车体的结构也得
到了优化,车架和动力电池包组成的一体式车架,省去了传统车架构造复杂的问题,也减轻的车体整体的重量,由电机、控制器、减速箱组成的三合一体式电机,节省空间,简化了整个的结构构造,节约成本,而电池散热系统与电池包一体,不需要单独的散热系统,为动力蓄电池也提供更大的空间,蓄力蓄电池有更大的容量,续航也同时得到了提升,降低传动损耗,提高了传动效率,进一步还提高了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减少了电池在行车时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主体车架;2、控制器;3、交流充电机;4、蓄电池;5、直流转换器;6、充电接头;7、后减震;8、后轮轮毂;9、后平叉;10、三合一电机;11、动力电池包;12、第一上连接块;13、第二上连接块;14、电池第一主连接孔;15、驱动轴连接口;16、减震固定孔;17、第一摆臂固定孔;18、第二摆臂固定孔;19、底部架体连接孔;20、第三摆臂固定孔;21、第四摆臂固定孔;22、电池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包括主体车架1、控制器2、交流充电机3、蓄电池4、直流转换器5、充电接头6、后减震7、后轮轮毂8、后平叉9、三合一电机10和动力电池包11,所述控制器2、交流充电机3、蓄电池4、直流转换器5、充电接头6均安装在主体车架1内部,所述动力电池包11安装在主体车架1底部,所述后平叉9顶部与主体车架1相连接且前端与动力电池包11后端相连接,所述后平叉9后端设有驱动轴连接口15,所述后轮轮毂8固定在驱动轴连接口15上;由电机、控制器、减速箱组成的三合一体式电机10,节省空间,简化了整个的结构构造,节约成本,降低传动损耗,提高了传动效率。
[0021]所述主体车架1呈三角状结构,所述主体车架1底部分别设有一组呈横向等距方式分布的第一上连接块12和第二上连接块13,所述主体车架1底部后端开设有底部架体连接孔19,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体车架1内的第一上连接块12和第二上连接块13与动力电池包11顶部进行锁紧、固定,主体车架1的底部架体连接孔19与动力电池包11后端进行连接、固定,从而通过了放个方向对动力电池包11进行固定,提高了动力电池包11的稳定性。
[0022]所述动力电池包11外侧开设有若干组呈方形等距方式分布的电池连接孔22,所述动力电池包11顶部左端开设有电池第一主连接孔14,动力电池包11的电池连接孔22是为了便于对主体车架1和后平叉9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动力电池包11的稳定性。
[0023]所述三合一电机10安装在后平叉9前端,所述三合一电机10通过链条与后轮轮毂8驱动端相连接,所述后平叉9前端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摆臂固定孔17、第二摆臂固定孔18、
第三摆臂固定孔20和第四摆臂固定孔21。
[0024]所述后平叉9前端顶部开设有减震固定孔16,所述后减震7底部与减震固定孔16相连接,所述后减震7顶部与主体车架1后端底部相连接,后减震7在后平叉9和主体车架1之间,进一步就可以对整体进行减震,后减震7、后平叉9以及一体式主体车架1构成的三角形结构,是整车结构更加的稳定,受到压力后,压力通过后减震传递到后平叉9结构上,后平叉9带动三合一电机10同时运动。
[0025]工作原理:作业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体车架1内的第一上连接块12和第二上连接块13与动力电池包11顶部进行锁紧、固定,主体车架1的底部架体连接孔19与动力电池包11后端进行连接、固定,从而通过了放个方向对动力电池包11进行固定,提高了动力电池包11的稳定性,驱动时,三合一电机10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轮毂8的驱动端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后轮轮毂8进行转动、运行,在驱动时,后减震7、后平叉9以及一体式主体车架1构成的三角形结构,是整车结构更加的稳定,受到压力后,压力通过后减震传递到后平叉9结构上,后平叉9带动三合一电机10同时运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车架(1)、控制器(2)、交流充电机(3)、蓄电池(4)、直流转换器(5)、充电接头(6)、后减震(7)、后轮轮毂(8)、后平叉(9)、三合一电机(10)和动力电池包(11),所述控制器(2)、交流充电机(3)、蓄电池(4)、直流转换器(5)、充电接头(6)均安装在主体车架(1)内部,所述动力电池包(11)安装在主体车架(1)底部,所述后平叉(9)顶部与主体车架(1)相连接且前端与动力电池包(11)后端相连接,所述后平叉(9)后端设有驱动轴连接口(15),所述后轮轮毂(8)固定在驱动轴连接口(15)上;所述主体车架(1)呈三角状结构,所述主体车架(1)底部分别设有一组呈横向等距方式分布的第一上连接块(12)和第二上连接块(13),所述主体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