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542 阅读:16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接合前盖,其设于该本体的一端,供以螺设一自行车的把手,以及;一套合环,其设于该本体相对于该接合前盖的另一端,该套合环中央为一用以容设一前叉立管的轴孔;该套合环与该本体的连接处设有一束紧槽,该束紧槽自该本体的侧边深入,再转折沿概呈垂直于该自行车把手的方向连通至该轴孔内部,使得该束紧槽于该套合环处形成一活动端,该活动端处可供一螺锁元件螺接,以藉由该螺锁元件的迫紧力量,使该活动端往该束紧槽方向迫紧,使得该套合环可束紧定位于该前叉立管处,藉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使自行车骑乘者的膝盖不致碰撞该龙头竖管锁固处的设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元件,更详而言之,为一种使骑乘者膝盖不致 产生碰撞该竖管锁固处,且锁紧固定时不会使龙头竖管偏移,并使该竖管迫紧后不会损害 车体前叉立管的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自行车龙头杆体及竖管元件,请见图1所示,由一接合前盖1螺固于一把手, 该接合前盖1并对应该把手形成一轴孔2以设置自行车的把手,该接合前盖1的另一端为 一锁固件3,接合前盖1与锁固件3之间设有一中空环部4,用以容设一自行车的前叉立管, 自行车骑士于骑乘时因该锁固件3的外突设计,且该锁固件3的边角尖锐,使骑乘者的膝盖 与该锁固件3产生碰撞,致受伤的情形,此类设计于骑乘上实具一定的危险性。后改良的竖管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有一竖管本体6及一螺固件61, 其中竖管本体6 —端形成一束紧部7,且于束紧部7上开设有一斜向槽8,同时将束紧部7 穿设一横向螺槽;该螺槽可供一螺固件61螺设,如此而为一竖管结构者;续将竖管结构套 设在一自行车前叉立管上时,藉由螺固件61螺固迫紧使之达到束紧该前叉立管的目的。但 由于该斜向槽8的束紧变形方向与竖管本体6轴心具有一角度,该螺固件61螺固迫紧所产 生的束紧应力,会使该竖管本体6轴心因受力产生角度偏移,进而影响把手角度的正确性。再者,自行车的车架构件受休闲风潮所趋,消费者对自行车的要求乃在于需重量 轻同时亦应兼具有结构强度佳的特性,自行车的车架构件趋向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故业界 为符合此一需求,自行车结构多采用兼具上述优点的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而前叉立管亦多 采用此碳纤维材料者,大幅提高自行车的品质及效能,碳纤维虽具有高强度优势,但亦因其 为一高强度刚性材,相对其亦因刚性易产生易脆的缺点。由于以复合材料构成的车架构件 的表面硬度较低,当竖管结构套设在使用碳纤维材质的前叉立管上时,将竖管的螺固件螺 固迫紧使之达到束紧该前叉立管的目的,虽可以改善上述习用结构致使膝盖碰伤的缺点, 惟该束紧部7的边角9会抵顶于该自行车的前叉立管,故螺固件61螺固迫紧所产生的束紧 应力会全部集中在该束紧部7向前叉立管方向的边角9处,使该前叉立管局部受力迫紧,该 前叉立管结构单一点承受过大应力致容易破坏管壁结构进而会造成该碳纤维材质的前叉 立管产生变形或脆裂的缺点。因此上述的竖管结构不适合于以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构成的车架管件。由此可见,习知的竖管结构大致有下列缺失1、上述习用结构易致使骑乘者膝盖 碰撞该锁固件致受伤,2、习用竖管本体轴心容易因束紧受力产生角度偏移,3、该前叉立管 结构单一点承受过大应力致容易破坏杆壁结构。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竖管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 创新结构,实为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解决现有竖管结构 的缺点,使竖管的锁固件不致碰撞使用者膝盖,并留有预度使迫紧后不损伤前叉立管,且因 结构的设计关系使把手受力平均不致偏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设于该本体的一端以螺设一自行车的把手的接合前盖,以及;一设于该本体相对于该接合前盖的另一端的套合环,该套合环中央为一用以容设 一前叉立管的轴孔;该套合环与该本体的连接处设有一束紧槽,该束紧槽自该本体的侧边 深入,再转折沿垂直于该自行车把手的方向连通至该轴孔内部从而使得该束紧槽于该套合 环处形成一活动端,该活动端处供螺接一使该活动端往该束紧槽方向迫紧从而使该套合环 束紧定位于该前叉立管处的螺锁元件。其中,该套合环于该束紧槽相对于该活动端的另一侧为一连接于该本体的固定端。其中,该活动端处设有一供该螺锁元件螺接的螺孔,且该固定端对应设有一供该 螺锁元件穿设锁固的固定孔。其中,该活动端与该轴孔轴心的距离大于该固定端与该轴孔轴心的距离。其中,该活动端于该束紧槽与该轴孔内壁连接处形成一圆角。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竖管结构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1、使套合环的锁固点设置于接合前盖处,藉此骑乘该自行车时骑乘者的膝盖将不 致碰撞该龙头竖管,从而增加骑乘者的安全性;2、于活动端处形成有一圆角,该圆角可增加其与该前叉立管的接触面积,从而避 免该前叉立管单一点承受过大应力,因此活动端的边角形成一圆角,套合环迫紧于前叉立 管时活动端不致破坏该前叉立管的结构;3、活动端与轴孔轴心的距离大于该固定端与该轴孔轴心的距离,使该活动端与该 固定端未螺合时该套合环内侧形成一非圆结构,留有一预留空间使该套合环迫紧于该前叉 立管时该活动端的边角不致破坏该前叉立管的结构;4、活动端与该固定端受螺固后该活动端与该固定端形成的轴线与该自行车的把 手概呈平行,使该套合环迫紧于该前叉立管时该前叉立管不致因受力不均造成把手偏移的 现象。为便于说明本案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 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 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附图说明图1习知龙头竖管结构示意图(一)。图2习知龙头竖管剖面示意图(二)。图3本技术组合立体图。图4本技术分解立体图。图5本技术剖面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态样示意图。图7本技术另一实施态样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5,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主要包括一本体 10 ;一接合前盖11,其设于该本体10的一端,俾供以螺设一自行车的把手,以及;一套合环12,其设于该本体10相对于该接合前盖11的另一端,该套合环12中央 为一用以容设一前叉立管的轴孔13 ;该套合环12与该本体10的连接处设有一束紧槽14, 该束紧槽14自该本体10的侧边深入,再转折沿概呈垂直于该自行车把手的方向连通至该 轴孔13内部,使得该束紧槽14于该套合环12处形成一活动端15,又该套合环12于该束紧 槽14相对于该活动端15的另一侧,为一连接于该本体10的固定端16,该活动端15处设有 一螺孔17可供一螺锁元件18螺接,且该固定端16并对应设有一固定孔19,俾以供该螺锁 元件18穿设锁固,以藉由该螺锁元件18的迫紧力量,使该活动端15往该束紧槽14方向迫 紧,俾使得该套合环12可束紧定位于该前叉立管处。又该活动端15与该轴孔13轴心的距离大于该固定端16与该轴孔13轴心的距离; 该活动端15于该束紧槽14与该轴孔13内壁连接处形成一圆角151。明了上述本案详细结构后,以下针对本案的动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请参阅图6,本技术实施态样的示意图,该套合环12的活动端15与固定端16 设置于连接该接合前盖11处使该套合环12形成一圆弧面,如此将可避免骑乘者的膝盖碰 撞该活动端15与固定端16致受伤,该活动端15与固定端16可用一螺锁元件18经该螺孔 17与该固定孔19穿设,使该套合环12迫紧于该前叉立管,因预留空间使该套合环12迫紧 时该活动端15的边角顺势紧贴于该前叉立管壁,不致顶突该前叉立管造成该前叉立管单 一点受力过大使其结构遭受破坏。再请参阅图7,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态样示意图,与前一实施态样的不同在于该 活动端15的边角形成一圆角151,该套合环12经螺固迫紧于该前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设于该本体的一端以螺设一自行车的把手的接合前盖,以及;一设于该本体相对于该接合前盖的另一端的套合环,该套合环中央为一用以容设一前叉立管的轴孔;该套合环与该本体的连接处设有一束紧槽,该束紧槽自该本体的侧边深入,再转折沿垂直于该自行车把手的方向连通至该轴孔内部从而使得该束紧槽于该套合环处形成一活动端,该活动端处供螺接一使该活动端往该束紧槽方向迫紧从而使该套合环束紧定位于该前叉立管处的螺锁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嘉冠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