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梁、车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04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车门结构及车辆,包括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斜切面的防撞梁本体,第一斜切面具有远离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二端,第一斜切面上覆盖有加强板,加强板靠近第二端的端部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斜切面内,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端之间距离大于0。上述防撞梁设置于车门中时,将防撞梁本体的至少一端设置第一斜切面以减小防撞梁本体受撞击力的受力面积,并在第一斜切面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靠近第二端的端部不凸出于防撞梁本体,提高防撞梁本体端部的结构强度,避免加强板对第二端承接撞击力造成干扰,有效减小防撞梁发生变形的几率,避免车门发生变形,保证乘客舱的空间不被压缩,提高乘客乘车安全性和车辆的安全性。车辆的安全性。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车门结构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车门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受到偏置碰撞时,车门因受到由车头指向车尾的撞击力而易产生变形,为了避免车门变形的问题,在车门上设置了防撞梁,防撞梁由车头指向车尾方向设置,在车门受到车前方撞击时,防撞梁可将撞击力向车尾方向传递,从而避免车门受力变形,以保证乘客乘车安全。
[0003]目前防撞梁设置为两端压扁结构,但由于防撞梁的端部压扁至内壁贴合时端部易发生开裂现象,故在对防撞梁的端部进行压扁处理时,将防撞梁端部压扁至端部截面保留一定的开口。但是,端部具有开口的防撞梁,其端部宽度较大,在防撞梁受到由车头指向车尾方向的撞击力时,防撞梁易发生形变,碰撞时力传递的可靠性较差,车门易发生变形,导致车辆乘坐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撞梁、车门结构及车辆。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第一斜切面具有靠近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二端;
[0006]加强板,所述第一斜切面上覆盖设置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斜切面的方向上形成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内,且所述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设定距离大于0。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斜切面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度至60度。
[0008]可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具有所述第一斜切面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斜切面,沿垂直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斜切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的正投影内。
[0009]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斜切面指向所述第二斜切面且垂直于所述防撞梁本体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一斜切面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斜切面的高度尺寸。
[0010]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斜切面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0mm。
[0011]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防撞梁本体与车门内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端部对应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均形成有所述第一斜切面。
[0013]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门结构,包括上述防撞梁。
[0014]可选地,还包括车门内板、窗框加强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连接所述车门内板、所述防撞梁和所述窗框加强板。
[0015]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门结构。
[0016]本公开提供的防撞梁设置于车门中时,在车辆侧前方受到由车头指向车位方向撞击时,防撞梁本体的靠近车头的端部用于承接撞击力,并通过防撞梁本体将受到的撞击力向车尾方向传递。通过将防撞梁本体的至少一端设置第一斜切面,且第一斜切面具有靠近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二端,在防撞梁本体受到撞击时,第一斜切面的第二端位于防撞梁本体的前端,用于承接撞击力,从而减小了防撞梁本体的端面面积,即减小了防撞梁本体受撞击力的受力面积。同时在第一斜切面上设置加强板,且加强板靠近第一斜切面的第二端的端部在沿垂直于第一斜切面的方向上形成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斜切面内,即加强板靠近第二端的端部不凸出于防撞梁本体,使得设置加强板有效提高了防撞梁本体端部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加强板对第二端承接撞击力造成干扰,从而减小了防撞梁在受到撞击力时发生变形的几率,提高了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力传递的可靠性,有效避免车门发生变形,保证了乘客舱的空间不被压缩,进而保证了乘客乘车安全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车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公开提供的防撞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公开提供的防撞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公开提供的车门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公开提供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公开提供的车门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防撞梁本体;11、第一斜切面;12、第二斜切面;2、加强板;3、连接板;31、开口;4、车门内板;5、窗框加强板;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包括:
[0031]防撞梁本体1,防撞梁本体1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斜切面11,第一斜切面11具有靠近防撞梁本体1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防撞梁本体1中心的第二端;
[0032]加强板2,第一斜切面11上覆盖设置有加强板2,加强板2靠近第二端的端部在沿垂直于第一斜切面11的方向上形成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斜切面11内,且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端的端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设定距离大于0。
[003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设置于车门中时,在车辆侧前方受到由车头指向车位方向撞击时,防撞梁本体1的靠近车头的端部用于承接撞击力,并通过防撞梁本体1将受到的撞击力向车尾方向传递。通过将防撞梁本体1的至少一端设置第一斜切面11,且第一斜切面11具有靠近防撞梁本体1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二端,在防撞梁本体1受到撞击时,第一斜切面11的第二端位于防撞梁本体1的前端,用于承接撞击力,从而减小了防撞梁本体1的端面面积,即减小了防撞梁本体1受撞击力的受力面积。同时在第一斜切面11上设置加强板2,且加强板2靠近第一斜切面11的第二端的端部在沿垂直于第一斜切面11的方向上形成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斜切面11内,即加强板2靠近第二端的端部不凸出于防撞梁本体1,使得设置加强板2有效提高了防撞梁本体1端部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加强板2对第二端承接撞击力造成干扰,从而有效减小了防撞梁在受到撞击力时发生变形的几率,提高了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力传递的可靠性,有效避免车门发生变形,保证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第一斜切面具有靠近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心的第二端;加强板,所述第一斜切面上覆盖设置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斜切面的方向上形成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内,且所述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设定距离大于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切面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度至6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具有所述第一斜切面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斜切面,沿垂直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斜切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的正投影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斜切面指向所述第二斜切面且垂直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强王诚强王武隆旦孙焕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