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及其工作原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28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主要包括连体座、压缩调节阀系、氮气筒组件、内筒、外筒、活塞阀系、密封组件和活塞杆;内筒置于外筒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环形腔,内筒内壁至少开设上下两组通孔,且通过该通孔与环形腔相通,通孔的大小和数量根据不同车辆的参数而定;氮气筒组件、压缩调节阀系及内筒之间形成油路相通;活塞杆位于内筒内,活塞杆上设置活塞阀系,所述活塞阀系将内筒分为复原侧和压缩侧;密封组件位于内筒开口处,且对活塞阀系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减振器压缩量和拉伸量的大小不同实现阻尼力的变化,同时满足常规路面的舒适性和越野工况下的车辆支撑性,进一步提升驾乘感受。提升驾乘感受。提升驾乘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及其工作原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
,具体涉及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及其工作原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氮气减振器结构是力跟速度的关系曲线,没有其他变量参数输入,如果调校风格是偏向越野,一般会牺牲铺装路或常规越野路面的行驶舒适性,如果调校风格是偏向舒适性,其越野工况下的车辆支撑性又不够,车辆的舒适性和越野性能往往无法同时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其创新点在于:主要包括连体座、压缩调节阀系、氮气筒组件、内筒、外筒、活塞阀系、密封组件和活塞杆;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内筒内壁至少开设上下两组通孔,且通过该通孔与环形腔相通,所述通孔的大小和数量根据不同车辆的参数而定;所述氮气筒组件、压缩调节阀系及内筒之间形成油路相通;所述活塞杆位于内筒内,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阀系,所述活塞阀系将内筒分为复原侧和压缩侧;所述密封组件位于内筒开口处,且对活塞阀系进行限位。
[0005]进一步的,所述氮气筒组件包括氮气筒,所述氮气筒内部设置浮动活塞,其顶部设置气嘴盖,其底部开设过油孔与压缩调节阀系相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活塞阀系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内部开设活塞阀孔,所述活塞阀孔的上下两侧设置阀片。
[0007]进一步的,每组所述通孔采用环形阵列设置。
[0008]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当减振器从初始状态进行压缩时,压缩侧的油液一部分穿过活塞阀系的活塞阀孔进入复原侧,一部分穿过内筒内壁上的通孔,进入内筒与外筒的环形腔内,进而再从内筒内壁另一侧的通孔进入复原侧,油液会从内筒进入氮气筒,浮动活塞压缩氮气,产生气体反驳力,同时内筒内壁上的通孔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孔位置不同,产生的压差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阻尼力,此时阻尼力相对偏小,保证行驶舒适性;
[0010]S2、当压缩的行程超过内筒内壁的通孔,压差主要由活塞阀产生,可以产生较大的阻尼力,满足车辆的支撑、飞跳等越野工况要求;
[0011]S3、当减振器从初始状态进行复原时,一部分油液会在氮气反驳力的作用下从氮气筒流回内筒,一部分油液从复原侧穿过活塞阀系的活塞阀孔进入压缩侧,一部分穿过内筒内壁上的通孔,进入内筒与外筒的环形腔内,进而再从内筒内壁另一侧的通孔进入压缩
侧,由于内筒内壁上的孔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孔位置不同,产生的压差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阻尼力,此时阻尼力相对偏小,保证舒适性,当复原的行程超过内筒内壁的孔位,压差主要由活塞阀产生,可以产生较大的阻尼力,满足对车辆飞跳后的拉伸和缓冲等越野工况要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活塞阀系位移在内筒上下两侧通孔之间,在压缩状态下,一部分油液通过孔从压缩侧进入氮气筒;复原状态下,一部分油液通过孔从氮气筒进入压缩侧,一部分油液从活塞阀系输送。
[001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4]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减振器压缩量和拉伸量的大小不同实现阻尼力的变化,可以同时满足常规路面的舒适性和越野工况下的车辆支撑性,进一步提升驾乘感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压缩时,活塞阀系位于上下两侧通孔之间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缩到位时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复原时,活塞阀系位于上下两侧通孔之间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复原到位时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连体座、2压缩调节阀系、3氮气筒组件、31氮气筒、32浮动活塞、33气嘴盖、34过油孔、4内筒、5外筒、6活塞阀系、61活塞、62活塞阀孔、63阀片、7密封组件、8活塞杆、9环形腔、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1
[0025]参看图1

5,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主要包括连体座1、压缩调节阀系2、氮气筒组件3、内筒4、外筒5、活塞阀系6、密封组件7和活塞杆8;内筒4置于外筒5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环形腔9,内筒内壁至少开设上下两组通孔10,且通过该通孔与环形腔9相通,通孔10的大小和数量根据不同车辆的参数而定;氮气筒组件3、压缩调节阀系2及内筒4之间形成油路相通;活塞杆8位于内筒4内,活塞杆8上设置活塞阀系6,活塞阀系6将内筒4分为复原侧和压缩侧(见图2

5);密封组件7位于内筒开口处,且对活塞阀系6进行限位。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减振器的内筒4内部开设上下两组通孔10,根据不同的车辆参数,开设大小、数量不同的通孔,实现车辆在特定工况下,既能保证舒适性、又能保证操稳性。
[0026]本实施例中,氮气筒3组件包括氮气筒31,氮气筒31内部设置浮动活塞32,其顶部设置气嘴盖33,其底部开设过油孔34与压缩调节阀系相通。浮动活塞32在气压和液压的情况下进行上下移动,辅助减振器实现其自动调节的功能。
[0027]本实施例中,活塞阀系6包括活塞61,活塞61内部开设活塞阀孔62,活塞阀孔62的上下两侧设置阀片63。阀片63在油液的压力下自动打开和关闭。
[0028]本实施例中,每组通孔10采用环形阵列设置。
[0029]实施例2
[0030]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当减振器从初始状态进行压缩时,压缩侧的油液一部分穿过活塞阀系的活塞阀孔进入复原侧,一部分穿过内筒内壁上的通孔,进入内筒与外筒的环形腔内,进而再从内筒内壁另一侧的通孔进入复原侧,油液(油液的体积等于活塞杆进入储油筒的部分体积)会从内筒进入氮气筒,浮动活塞压缩氮气,产生气体反驳力(见图2),同时内筒内壁上的通孔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孔位置不同,产生的压差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阻尼力,此时阻尼力相对偏小,保证行驶舒适性;
[0032]S2、当压缩的行程超过内筒内壁的通孔(见图3),压差主要由活塞阀产生,可以产生较大的阻尼力,满足车辆的支撑、飞跳等越野工况;
[0033]S3、当减振器从初始状态进行复原时,一部分油液会在氮气反驳力的作用下从氮气筒流回内筒,一部分油液从复原侧穿过活塞阀系的活塞阀孔进入压缩侧,一部分穿过内筒内壁上的通孔,进入内筒与外筒的环形腔内,进而再从内筒内壁另一侧的通孔进入压缩侧(见图4),由于内筒内壁上的孔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孔位置不同,产生的压差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连体座、压缩调节阀系、氮气筒组件、内筒、外筒、活塞阀系、密封组件和活塞杆;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内筒内壁至少开设上下两组通孔,且通过该通孔与环形腔相通,所述通孔的大小和数量根据不同车辆的参数而定;所述氮气筒组件、压缩调节阀系及内筒之间形成油路相通;所述活塞杆位于内筒内,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阀系,所述活塞阀系将内筒分为复原侧和压缩侧;所述密封组件位于内筒开口处,且对活塞阀系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筒组件包括氮气筒,所述氮气筒内部设置浮动活塞,其顶部设置气嘴盖,其底部开设过油孔与压缩调节阀系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阀系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内部开设活塞阀孔,所述活塞阀孔的上下两侧设置阀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通孔采用环形阵列设置。5.一种位移渐进式氮气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当减振器从初始状态进行压缩时,压缩侧的油液一部分穿过活塞阀系的活塞阀孔进入复原侧,一部分穿过内筒内壁上的通孔,进入内筒与外筒的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太云于海浪钱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曼赛特减振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