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列型多功能双筒氮气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831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列型多功能双筒氮气减振器,包括橡胶衬套、上连体座、压缩调节阀系、复原调节阀系、外筒、内筒、大小双氮气筒、活塞阀系、限位垫片、密封组件、活塞杆;内筒置于外筒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内筒开设过油孔与空腔相通,压缩调节阀系与内筒之间设置第一油路相通,压缩调节阀系与大氮气筒之间设置第二油路相通,复原调节阀系与空腔之间设置第三油路相通,复原调节阀系与小氮气筒之间设置第四油路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控制阀对油路流量的调整,双氮气筒分别对减振器压缩和复原过程进行补偿作用,实现了压缩、复原阻尼力的独立可调,从而实现了更大的阻尼带宽,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工况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直列型多功能双筒氮气减振器


技术介绍

1、减振器,一般是安装在汽车上,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同时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时,用于抑制路面的冲击,用以达到提高汽车行驶性能的目的。

2、现有的减振器结构,主要以传统的阻尼力不可调结构为主,即使是阻尼力可调的(电控或手调)减振器,也无法实现压缩和复原阻尼力的独立可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直列型多功能双筒氮气减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列型多功能双筒氮气减振器,其创新点在于:主要包括橡胶衬套、上连体座、压缩调节阀系、复原调节阀系、大氮气筒、小氮气筒、内筒、外筒、活塞阀系、限位垫片、密封组件和活塞杆;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筒下部侧面开设过油孔与空腔相通,所述外筒上部设置上连体座,所述上连体座的顶部设置橡胶衬套,其侧边设置压缩调节阀系和复原调节阀系、大氮气筒和小氮气筒,且所述大氮气筒和小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列型多功能双筒氮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橡胶衬套、上连体座、压缩调节阀系、复原调节阀系、大氮气筒、小氮气筒、内筒、外筒、活塞阀系、限位垫片、密封组件和活塞杆;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筒下部侧面开设过油孔与空腔相通,所述外筒上部设置上连体座,所述上连体座的顶部设置橡胶衬套,其侧边设置压缩调节阀系和复原调节阀系、大氮气筒和小氮气筒,且所述大氮气筒和小氮气筒平行设置在上连体座的同一侧;所述压缩调节阀系与内筒之间设置第一油路相通,所述压缩调节阀系与大氮气筒之间设置第二油路相通,所述复原调节阀系与空腔之间设置第三油路相通,所述复原调节阀系与小氮气筒之间设置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列型多功能双筒氮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橡胶衬套、上连体座、压缩调节阀系、复原调节阀系、大氮气筒、小氮气筒、内筒、外筒、活塞阀系、限位垫片、密封组件和活塞杆;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筒下部侧面开设过油孔与空腔相通,所述外筒上部设置上连体座,所述上连体座的顶部设置橡胶衬套,其侧边设置压缩调节阀系和复原调节阀系、大氮气筒和小氮气筒,且所述大氮气筒和小氮气筒平行设置在上连体座的同一侧;所述压缩调节阀系与内筒之间设置第一油路相通,所述压缩调节阀系与大氮气筒之间设置第二油路相通,所述复原调节阀系与空腔之间设置第三油路相通,所述复原调节阀系与小氮气筒之间设置第四油路相通;所述大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太云蒋佳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曼赛特减振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