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电离脂质及其复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80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电离脂质及其复合物,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化合物作为核酸递送载体的用途。将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用作核酸药物的递送载体时,表现出比传统材料更强的递送效率。送效率。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电离脂质及其复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电离脂质及其复合物,属于药物化学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核酸药物包括DNA、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miRNA mimics、antimiRs、核酶、mRNA、适配体、质粒、CRISPR RNA等。核酸药物的应用受其化学性质的不稳定限制,体外、体内易被核酸酶降解成单个核苷酸,而失去功效。
[0003]核酸药物的应用往往需要特殊的递送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常用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腺相关病毒等,病毒载体借助其天然的细胞感染活性能顺利侵入细胞,转运效率高,然而免疫原性、负载能力有限、生产工艺复杂等因素限制其临床应用。非病毒载体是目前研究较多、应用前景较好的一类基因递送载体,主要通过递送材料形成的阳离子与mRNA磷酸根离子的吸附作用负载mRNA,形成脂质体或纳米粒等结构,保护其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改变其入胞途径,优势在于载体相对易得、免疫原性低、安全性较高。
[0004]传统的非病毒核酸递送材料多为阳离子脂质或阳离子聚合物,因其强正电性,在体内容易被血浆蛋白吸附进而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使所负载的核酸药物遭到破坏。非病毒载体中研究较多的为基于可电离脂质的脂质纳米粒,通过可电离脂质材料制备的纳米颗粒在体外酸性环境中显正电性,对核酸的静电吸附实现对核酸药物的负载,进入体内的中性环境后则显电中性,避免了血浆蛋白的吸附和网状内皮系统的捕获。基于此,可电离脂质纳米粒在核酸递送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0005]然而,可电离脂质纳米粒的临床应用还相对较少,而核心难点在于安全有效的可电离脂质的开发。因此,需要开发具有更高递送效率、更安全的可电离脂质核酸递送材料,对于核酸药物基因治疗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电离脂质。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体、氘代物或前药:
[0008][0009]其中,a为1,2或3;
[0010]X1、X2分别独立地选自N或C;
[0011]L1、L2、L3、L4独立地选自

R
e
CH(OH)



R
e
C(=O)



R
e
C(=O)O



R
e
OC(=O)



R
e
C(=O)S



R
e
SC(=O)



R
e
C(=O)NR
a



R
e
NR
a
C(=O)



R
e
NR
a
C(=O)O



R
e
OC(=O)NR
a



R
e
O



R
e

O

O



R
e
S



R
e

S

S



R
e

S

S

S



R
e
CH(OH)CH2O



R
e
CH(OH)CH2S

或键,R
e
为或键,k为不小于1的整数,R
a


H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0012]R1、R2、R3、R4独立地选自C1‑
C
30
直链烷基、C3‑
C
30
支化烷基、C2‑
C
30
直链烯基、C3‑
C
30
支化烯基、C2‑
C
30
直链炔基或C3‑
C
30
支化炔基;
[0013]G1、G2独立地选自

R
c



R
c
CH(OH)R
d



R
c
C(=O)R
d



R
c
C(=O)OR
d



R
c
OC(=O)R
d



R
c
C(=O)SR
d



R
c
SC(=O)R
d



R
c
C(=O)N(R
b
)R
d



R
c
N(R
b
)C(=O)R
d



R
c
N(R
b
)C(=O)OR
d



R
c
OC(=O)N(R
b
)R
d



R
c
OR
d



R
c

O

O

R
d



R
c
SR
d



R
c

S

S

R
d



R
c

S

S

S

R
d

,R
b


H、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R
c
、R...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氘代物或前药,其中,a为1,2或3;X1、X2分别独立地选自N或C;L1、L2、L3、L4独立地选自

R
e
CH(OH)



R
e
C(=O)



R
e
C(=O)O



R
e
OC(=O)



R
e
C(=O)S



R
e
SC(=O)



R
e
C(=O)NR
a



R
e
NR
a
C(=O)



R
e
NR
a
C(=O)O



R
e
OC(=O)NR
a



R
e
O



R
e

O

O



R
e
S



R
e

S

S



R
e

S

S

S



R
e
CH(OH)CH2O



R
e
CH(OH)CH2S

或键,R
e
为或键,k为不小于1的整数,R
a


H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R1、R2、R3、R4独立地选自C1‑
C
30
直链烷基、C3‑
C
30
支化烷基、C2‑
C
30
直链烯基、C3‑
C
30
支化烯基、C2‑
C
30
直链炔基或C3‑
C
30
支化炔基;G1、G2独立地选自

R
c



R
c
CH(OH)R
d



R
c
C(=O)R
d



R
c
C(=O)OR
d



R
c
OC(=O)R
d



R
c
C(=O)SR
d



R
c
SC(=O)R
d



R
c
C(=O)N(R
b
)R
d



R
c
N(R
b
)C(=O)R
d



R
c
N(R
b
)C(=O)OR
d



R
c
OC(=O)N(R
b
)R
d



R
c
OR
d



R
c

O

O

R
d



R
c
SR
d



R
c

S

S

R
d



R
c

S

S

S

R
d

,R
b


H、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R
c
、R
d
独立地选自或键,n为不小于1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I所示结构,或为式II所示结构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氘代物或前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1,2,3,4,5,6,7,8,9或10;作为优选所述k为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1、L2、L3、L4独立地选自

CH(OH)



C(=O)



CH2C(=O)O



C(=O)O



OC(=O)



C(=O)S



SC(=O)



CH2C(=O)NR
a



C(=O)NR
a



NR
a
C(=O)



NR
a
C(=O)O



OC(=O)NR
a



CH2O



O



CH2‑
O

O



CH2S



S



CH2‑
S

S



CH2‑
S

S

S



CH(OH)CH2O



CH(OH)CH2S

或键,R
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相容魏霞蔚魏于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