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离子化脂质及其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04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离子化脂质及其组合物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要求
2021
年4月
13
日提交的
202110396368.4
号中国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离子化脂质及其组合物,属于药物化学领域


技术介绍

[0004]核酸药物包括
DNA、
反义寡核苷酸
(ASO)、
小干扰
RNA(siRNA)、
微小
RNA(miRNA)、miRNA mimics、anti

miRs、
核酶
、mRNA、
核酸适配体

质粒
、CRISPR RNA


核酸药物的应用受其化学性质的不稳定限制,体外

体内易被核酸酶降解成单个核苷酸,而失去功效

[0005]核酸药物的应用往往需要特殊的递送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常用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

慢病毒

腺相关病毒等,病毒载体借助其天然的细胞感染活性能顺利侵入细胞,转运效率高,然而免疫原性

负载能力有限

生产工艺复杂等因素限制其临床应用

非病毒载体是目前研究较多

应用前景较好的一类基因递送载体,主要通过递送材料形成的阳离子与
mRNA
磷酸根离子的吸附作用负载
mRNA
,形成脂质体或纳米粒等结构,保护其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改变其入胞途径,优势在于载体相对易得

免疫原性低

安全性较高

[0006]传统的非病毒核酸递送材料多为阳离子脂质或阳离子聚合物,因其强正电性,在体内容易被血浆蛋白吸附进而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使所负载的核酸药物遭到破坏

非病毒载体中研究较多的为基于可离子化脂质的脂质纳米粒,通过可离子化脂质材料制备的纳米颗粒在体外酸性环境中显正电性,对核酸的静电吸附实现对核酸药物的负载,进入体内的中性环境后则显电中性,避免了血浆蛋白的吸附和网状内皮系统的捕获

基于此,可离子化脂质纳米粒在核酸递送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0007]然而,可离子化脂质纳米粒的临床应用还相对较少,而核心难点在于安全有效的可离子化脂质的开发

因此,开发具有更高递送效率

更安全的可离子化脂质核酸递送材料,对于核酸药物基因治疗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式
(1)
化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可用于形成核酸脂质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离子化脂质及其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
mRNA
包封率和较强的转染能力,且包载的
mRNA
在体内具有较强的表达和免疫抗肿瘤作用

[0009]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式
(I)
中所示的变量在本文中被定义

还提供了包含式
(I)
化合物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核酸药物的药物组合物

[0010]附图说明
[0011]图
1 II

1 LNP@mRNA
的凝胶阻滞结果

[0012]图
2 II

1 LNP@mRNA
的粒径
、PDI
及电位

[0013]图
3 II

1、II

5、III

5、VI

1 LNP@Luc mRNA
的微观形态

[0014]图
4 MC3、II

13、III

9、IV

4 LNP@GFP mRNA

DC2.4
细胞的转染

[0015]图
5 II

11、III

6、V
‑2和
MC3 LNP@Luc mRNA
的体内表达及分布

[0016]图
6 II

9、III

8、II

22、VI

4 LNP@OVA mRNA
的免疫抗肿瘤效果

[0017]图
7 MC3、III

3、VI

2 LNP@OVA mRNA
的肌注安全性比较

[0018]图8肌注给药
LNP@Luc mRNA
表达的生物发光图像

[0019]图9免疫小鼠
RBD
特异性
IgG
滴度

[0020]图
10
免疫小鼠谷的丙转氨酶
(ALT)
水平

[0021]图
11
免疫小鼠的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水平

[0022]图
12
免疫小鼠的肌酸酐
(CRE)
水平

[0023]专利技术详述
[0024]本专利技术公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并提供用于核酸递送的可离子化脂质

[0025]在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本申请提供式
(I)
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26][0027]其中:
[0028]m1、m2、m3、m4
各自独立地选自
1、2、3、4
或5;
[0029]L1、L2、L3、L4各自独立地选自

CH(OH)



C(

O)



C(

O)O



OC(

O)



C(

O)S



SC(

O)



C(

O)NR
a



NR
a
C(...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I)
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m1、m2、m3、m4
各自独立地选自
1、2、3、4
或5;
L1、L2、L3、L4各自独立地选自

CH(OH)



C(

O)



C(

O)O



OC(

O)



C(

O)S



SC(

O)



C(

O)NR
a



NR
a
C(

O)

、NR
a
C(

O)O



OC(

O)NR
a



O



O

O



S



S

S



S

S

S



CH(OH)CH2O



CH(OH)CH2S

或不存在,其中每个
R
a
独立地选自

H
或任选取代的
C1‑
C6烷基;
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任选取代的
C6‑
C
30
烷基,任选取代的
C6‑
C
30
烯基,任选取代的
C6‑
C
30
炔基;
G1、G2、G3、G4各自独立地选自

R
c



R
c
CH(OH)R
d



R
c
C(

O)R
d



R
c
C(

O)OR
d



R
c
OC(

O)R
d



R
c
C(

O)SR
d



R
c
SC(

O)R
d



R
c
C(

O)N(R
b
)R
d



R
c
N(R
b
)C(

O)R
d



R
c
N(R
b
)C(

O)OR
d



R
c
OC(

O)N(R
b
)R
d



R
c
OR
d



R
c

O

O

R
d



R
c
SR
d



R
c

S

S

R
d



R
c

S

S

S

R
d

或者不存在;其中每个
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或任选取代的
C1‑
C6烷基;每个
R
c
、R
d
各自独立地选自

(CH2)
n

、n

0、1、2、3
或4;
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

H、

OH
或任选取代的
C1‑
C6烷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G1、G2各自独立地选自

R
c


G3、G4各自独立地选自

R
c



R
c
C(

O)R
d



R
c
C(

O)OR
d



R
c
OC(

O)R
d



R
c
C(

O)N(R
b
)R
d



R
c
N(R
b
)C(

O)R
d



R
c
N(R
b
)C(

O)OR
d



R
c
OC(

O)N(R
b
)R
d

或不存在;每个
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C1‑
C6烷基;每个
R
c
、R
d
各自独立地选自

(CH2)
n


n

0、1、2、3

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G1、G2各自独立地选自

R
c


G3、G4各自独立地选自

R
c



R
c
C(

O)OR
d



R
c
OC(

O)R
d



R
c
C(

O)N(R
b
)R
d



R
c
N(R
b
)C(

O)R
d

或不存在;其中每个
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C1‑
C2烷基;每个
R
c

R
d
给独立地选自

(CH2)
n

或不存在,
n

0、1

2。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G1和
G2为不存在,
G3、G4各自独立地选自

CH2‑


CH2C(

O)OCH2‑


CH2OC(

O)CH2‑


CH2C(

O)NHCH2‑


CH2NHC(

O)CH2‑
或着不存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G3、G4各自独立地选自

R
c


G1、G2各自独立的选自

R
c



R
c
C(

O)R
d



R
c
C(

O)OR
d



R
c
OC(

O)R
d



R
c
C(

O)N(R
b
)R
d



R
c
N(R
b
)C(

O)R
d



R
c
N(R
b
)C(

O)OR
d



R
c
OC(

O)N(R
b
)R
d

或者不存在;每个
R
b
独立地为

H

C1‑
C6烷基;
每个
R
c

R
d
独立地选自

(CH2)
n


n

0、1、2、3

4。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
G3、G4各自独立地为

R
c


G1、G2各自独立地选自

R
c



R
c
C(

O)OR
d



R
c
OC(

O)R
d



R
c
C(

O)N(R
b
)R
d



R
c
N(R
b
)C(

O)R
d

或不存在;每个
R
b
独立地为

H

C1‑
C2烷基;每个
R
c

R
d
独立地为

(CH2)
n

或不存在,
n

0、1

2。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G3、G4为不存在;
G1、G2各自独立地选自

CH2‑


CH2C(

O)O(CH2)1或2‑


(CH2)1或2OC(

O)CH2‑


CH2C(

O)N(R
b
)CH2‑


CH2N(R
b
)C(

O)CH2‑
或不存在;每个
R
b
独立地为

H

C1‑
C2烷基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L1、L2、L3、L4各自独立地选自

CH(OH)



C(

O)



C(

O)O



OC(

O)



C(

O)NR
a



NR
a
C(

O)



NR
a
C(

O)O



OC(

O)NR
a



O



S



CH(OH)CH2O



CH(OH)CH2S

或不存在
。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L1、L2、L3、

L4各自独立地选自

CH(OH)



C(

O)



C(

O)O



OC(

O)



C(

O)NR
a



NR
a
C(

O)



O



S

或不存在;每个
R
a
各自独立地为

H

C1‑
C2烷基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m1、m2、m3、m4
各自独立地选自1或
2。11.
根据权利要求1‑
10
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
C6‑
C
18
烷基
、C6‑
C
18
烯基或
C6‑
C
18
炔基,其中所述
C6‑
C
18
烷基
、C6‑
C
18
烯基或
C6‑
C
18
炔基任选地可以被1至3个选自卤素
、OH
或=
O
的取代基所取代
。12.
根据权利要求1‑
10
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
C6‑
C
18
烷基
。13.
根据权利要求1‑
12
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

H、

OH
或任选被

OH
取代的
C1‑
C4烷基
。14.
一种式
(I

1)
所示的化合物或者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m1、m2、m3、m4
选自相同数字,每个为
1、2、3、4
或5;
L1、L2、L3、L4选自相同基团,每个
L1、L2、L3、L4选自

CH(OH)



C(

O)

、^

C(

O)O

^^、^

OC(

O)

^^、^

C(

O)S

^^、^

SC(

O)

^^、^

C(

O)NR
a

^^、^

NR
a
C(

O)

^^、^

NR
a
C(

O)O

^^、^

OC(

O)NR
a

^^、

O



O

O



S



S

S



S

S

S

、^

CH(OH)CH2O

^^、^

CH(OH)CH2S

^^
或不存在;其中
^

表示可以连接到
R1‑4的位点;

^^
表示连接到

(CH2)
m1

m4

的位点;并且每个
R
a
独立地为

H
或者任选取代

C1‑
C6烷基;
R1、R2、R3、R4选自相同基团,每个
R1、R2、R3、R4选自任选取代的
C6‑
C
30
烷基,任选取代的
C6‑
C
30
烯基或者任选取代的
C6‑
C
30
炔基;
G1、G2选自相同基团,
G3、G4选自相同基团,当
G1、G2为

R
c

时,
G3、G4选自

R
c

、*

R
c
CH(OH)R
d

**、*

R
c
C(

O)R
d

**、*

R
c
C(

O)OR
d

**、*

R
c
OC(

O)R
d

**、*

R
c
C(

O)SR
d

**、*

R
c
SC(

O)R
d

**、*

R
c
C(

O)N(R
b
)R
d

**、*

R
c
N(R
b
)C(

O)R
d

**、*

R
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相容魏霞蔚魏于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