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及用途技术_技高网

一种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12959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及用途。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包括将待混合溶液A采用多通道方式向待混合溶液B中通入进行混合,然后经二次混合得到纳米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在制备纳米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微流控的制备方法,更有利于在大流速情况下得到粒径、电位、包封率数据方面更优异的产品,在放大生产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1、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指使用微管道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是一门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现有技术专利技术的微流控混合设备的核心结构一般采用两个进样通道管线,将两种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输送到微流控混合部位核心结构处进行混合,微流控混合部位核心结构可设计成不同的流道结构,使流经的液体以湍流、层流或者对撞的方式实现混合,实现化学微反应或制备得到纳米制剂,如脂质体、脂质纳米粒、核壳纳米粒、plga纳米粒、胶束、纳米乳剂等粒径在纳米和微米级别的制剂。

2、现有技术中,微流控混合部位核心结构内不同流体的混合一般通过液体流经截面变化或多角度曲折的流道时发生的自由扩散或湍流混合来实现。自由扩散或湍流混合的效率均与混合溶液间的接触比表面积成正相关。由于微流控的微混合结构尺寸较小,混合结构的长度有限,采用微流控进行混合时,两相甚至是多相液体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均匀混合,以获得粒径均一,包封率高的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故微流控混合结构在设计时,为增大不同流体间的接触比表面积,微流控混合结构的流道直径通常为微米级别,并通过对混合流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良好的混合,该方式可以完成小试样品的制备,但因其流道直径较小,通量有限,无法满足大批量样品制备或工业化样品生产的需求。当混合结构不变,单纯增大通道直径时,液体间的接触比表面积较低,导致混合效率较低,无法实现两相或多相溶液的完全混合,故为提高混合效率,必须对混合通道的结构和长度进行调整,而上述变化往往导致调整后的混合结构无法重现调整前的混合效果。这即是当前微流控混合设备无法从小试结构线性化放大为中试甚至产业化设备的原因。因此,目前微流控混合结构及其优化仅仅适合实验室规模的微反应合成或纳米制剂制备,仍然不能满足较大规模的生产的需求;现有的微流控设备在进行大规模生产时不可避免的出现混合结构堵塞、流体压力升高、混合效率下降等问题,导致混合结构损坏,制备的纳米制剂粒径及粒径分布变大,包封率或载药量下降甚至出现纳米颗粒沉降、团聚等现象,无法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有微流控混合设备存在的仅适合实验室规模的微反应合成或纳米制剂制备,无法实现线性化放大,不利于工业化扩大生产应用的技术缺陷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包括将待混合溶液a采用多通道方式向待混合溶液b中通入进行混合,然后经二次混合得到纳米药物;

3、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药物为包载核酸药物等活性成分的脂质纳米颗粒;

4、进一步地,所述多通道为2~100条通道;

5、进一步地,所述多通道,通道的内径为0.01~5mm;

6、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混合为将混合液体通过一定长度的通道进行;

7、进一步地,所述待混合溶液a、待混合溶液b分别选自脂质溶液、水相溶液;

8、进一步地,所述脂质溶液为包括可离子脂质化合物和/或带正电荷的脂质化合物;

9、进一步地,所述脂质溶液还包括chol及其类似物或衍生物、dspc及其类似物或衍生物、dope及其类似物或衍生物、dmg-peg2000及其类似物或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乙醇溶液;

10、进一步地,所述水相溶液为包括水溶性活性药物成分的ph值为3.0~7.0的水溶液;

11、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2、步骤1、将待混合溶液a通过动力泵,在一定流速下进入处于混合通道中的多条平行的多通道中;

13、步骤2、将待混合溶液b通过动力泵,在一定流速下经进样通道进入混合通道;

14、步骤3、待混合溶液a经多通道流出,以多条平行待混合溶液a流进入同向流动的待混合溶液b的液体流中,经过一定距离的混合流动,进行初步的微流控混合;

15、步骤4、将步骤3初步微流控混合得到的液体在一定长度的通道中进行二次混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比(ml/min)为0.1:1~1:10;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比(ml/min)为0.5:1~1:10;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比(ml/min)为1:1~1:5;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总和为20~2000ml/min;

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步骤2中,动力泵为管道液体提供动力的装置,优选为不锈钢泵;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混合通道直径为1~100mm;长度为20~1000mm;

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混合流动距离为10~800mm;

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一定长度的通道为直通道或弯曲通道;

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一定长度的通道的长度为1cm~100m;

25、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通道为螺旋状弯曲通道、8字形弯曲通道、s型弯曲通道、z型弯曲通道、特斯拉混合结构的通道、ω混合结构的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6、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所述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包括多通道混合部件、二次混合通道、不锈钢泵、输送管道和连接件;所述输送管道通过连接件将多通道混合部件、二次混合通道、不锈钢泵进行连接;所述不锈钢泵提供动力使液体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中流动,实现混合操作;

27、进一步地,所述多通道混合部件包括毛细管阵列集合板和多通道底座;

28、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管阵列集合板包括集合板和连接于集合板的毛细管;其中,所述毛细管的一端连接于集合板,所述毛细管的内腔穿过集合板;

29、进一步地,所述多通道底座包括与毛细管阵列集合板相匹配的混合通道;

30、进一步地,所述多通道底座包括与混合通道相通的进样通道;

31、进一步地,所述进样通道包括左进样通道和右进样通道;

32、进一步地,所述多通道底座的与毛细管阵列集合板相匹配的混合通道,所述相匹配为毛细管伸入混合通道的相匹配;

33、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混合通道的弯曲直径为0.5~20cm;

34、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混合通道包括螺旋状弯曲通道、8字型弯曲通道、s型弯曲通道、z型弯曲通道、特斯拉混合结构的通道、ω混合结构的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5、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管阵列集合板,毛细管阵列的排列为圆形排列、方形排列、椭圆形、三角形排列、六边形、五角型、梯形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待混合溶液A采用多通道方式向待混合溶液B中通入进行混合,然后经二次混合得到纳米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为2~100条通道;所述多通道,通道的内径为0.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混合溶液A、待混合溶液B分别选自脂质溶液、水相溶液;其中,所述脂质溶液为包括可离子脂质化合物和/或带正电荷的脂质化合物;所述水相溶液为包括水溶性活性药物成分的PH值为3.0~7.0的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比(mL/min)为0.1:1~1: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总和为20~2000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包括多通道混合部件、二次混合通道、不锈钢泵、输送管道和连接件;其中,所述多通道混合部件包括毛细管阵列集合板和多通道底座;所述输送管道通过连接件将多通道混合部件、二次混合通道、不锈钢泵进行连接;所述不锈钢泵提供动力使液体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中流动,实现混合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为包载核酸药物等活性成分的脂质纳米颗粒、脂质体、PLGA纳米粒、胶束、纳米乳、微球;优选为包载核酸药物的脂质纳米颗粒。

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方法在制备纳米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为包载核酸药物活性成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药物为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小激活RNA(saRNA)、信使RNA(mRNA)、RNA适配体(Aptamer)中一种或多种;或者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小激活RNA(saRNA)、信使RNA(mRNA)、RNA适配体(Aptamer)中一种或多种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的药物成分相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多通道微流控混合设备制造纳米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待混合溶液a采用多通道方式向待混合溶液b中通入进行混合,然后经二次混合得到纳米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为2~100条通道;所述多通道,通道的内径为0.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混合溶液a、待混合溶液b分别选自脂质溶液、水相溶液;其中,所述脂质溶液为包括可离子脂质化合物和/或带正电荷的脂质化合物;所述水相溶液为包括水溶性活性药物成分的ph值为3.0~7.0的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比(ml/min)为0.1:1~1: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待混合溶液a流速与步骤2的待混合溶液b流速的流速总和为20~2000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微流控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