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82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包括气缸体、机油泵和超压溢流阀,所述机油泵安装于所述气缸体上,所述气缸体上于预设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超压溢流阀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气缸体内开设有机油流道,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流道连通;所述超压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流道连通,所述超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能够降低对气缸体上局部空间的集中占用,合理利用安装空间以使结构紧凑,同时能够灵活地布置配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发动机,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效果如上所述。效果如上所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及其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中的机油润滑系统需要对气缸体关键部位的摩擦部件进行润滑,其整体油道设计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润滑油路供给路线是否畅通以及发动机其他部件是否润滑到位。并且,油道的机油压力也不能太高,因此通常需要在油道上设计超压溢流阀,当机油压力超过超压溢流阀的溢流压力时,超压溢流阀开启,使部分机油流回油底壳,油道中压力下降,从而保证各功能件、密封件能正常工作。此外,气缸体油道的设计需要考虑功能实现的同时,也需要满足工艺的可实施性,此外还受布置空间位置的限制影响。
[0003]在传统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普遍使用齿轮式机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中泵送至气缸体中。然而,齿轮式机油泵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必须额外设计吸油管和出油管,导致零件多、重量大,设计比较繁琐。
[0004]作为改进,现有技术中部分发动机使用转子式机油泵,此种机油泵相对于齿轮式机油泵可以省去出油管,将出油管集成在气缸体上,作为气缸体的一部分使用,达到减少零部件的效果。然而,由于工作结构特性,转子式机油泵上往往还集成了超压溢流阀,使得转子式机油泵的体积变大,当安装在气缸体上时,非常占用气缸体上的安装空间,且超压溢流阀与转子式机油泵集成为一体,无法调整超压溢流阀的安装位置,导致转子式机油泵实际上仅集中占用了气缸体的局部一定范围空间,而其余空间通常还存在剩余,但得不到合理利用,使得整个气缸体的结构不够紧凑。并且,转子式机油泵对气缸体的局部空间占用过大,还导致气缸体上的其余配件的布置规划不好设计,比如齿轮系等,难以灵活布置配件。
[0005]因此,如何降低对气缸体上局部空间的集中占用,合理利用安装空间以使结构紧凑,同时能够灵活地布置配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能够降低对气缸体上局部空间的集中占用,合理利用安装空间以使结构紧凑,同时能够灵活地布置配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包括气缸体、机油泵和超压溢流阀,所述机油泵安装于所述气缸体上,所述气缸体上于预设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超压溢流阀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气缸体内开设有机油流道,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流道连通;所述超压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流道连通,所述超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底壳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气缸体内开设有进油管道,所述进油管道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进油管道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连通。
[0009]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油管道的进油口上的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一端置于油底壳内。
[0010]优选地,所述机油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互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为通过机加工艺成型的直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为与所述气缸体一体成型的异形流道。
[0012]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开设于所述气缸体上的安装槽,且所述超压溢流阀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超压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0014]优选地,所述机油流道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超压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三流道为通过机加工艺成型的直流道。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排出杂质的清砂孔,且各所述清砂孔内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塞。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
[001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主要包括气缸体、机油泵和超压溢流阀。其中,气缸体为本机构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安装和容纳其余齿轮系等其余配件,同时在气缸体内开设有机油流道,以通过该机油流道为机油提供流通路径,方便机油在机油流道中流动时对摩擦部件进行润滑。机油泵安装在气缸体上,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机油泵的出油口与机油流道连通,主要用于将油底壳中的机油抽取出来后加压泵送到气缸体内的机油流道中,使得机油在油底壳与气缸体之间循环流动。超压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机油流道连通,且超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底壳连通,主要用于在发动机冷启动、机油细滤清器堵塞或机油牌号选用不当等因素造成机油压力过高时,将气缸体的机油流道中的部分机油直接排出至油底壳中,对机油流道进行卸压,使得机油压力瞬间下降至溢流压力,避免对发动机及其配件造成不利影响。重要的是,该超压溢流阀并非集成设置在机油泵上,而是单独设置在气缸体上,具体是在气缸体上的预设位置处专门设置有安装部,超压溢流阀就设置在安装部上,从而将超压溢流阀与机油泵分别安装在气缸体上的不同位置处。如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通过将超压溢流阀独自设置在气缸体上的安装部位置,使得超压溢流阀与机油泵分离开来,且超压溢流阀与机油泵两者分别设置在气缸体上的不同位置处,因此能够使机油泵与超压溢流阀分别占用气缸体上的不同安装空间,进而降低机油泵对气缸体上的局部空间的集中占用,同时使超压溢流阀合理利用了气缸体上的剩余空间,能够使整个气缸体的结构更加紧凑;此外,气缸体上的其余配件的可用布置空间相应增大,因此布置方式能够变得更加灵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能够降低对气缸体上局部空间的集中占用,合理利用安装空间以使结构紧凑,同时能够灵活地布置配件。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后视局部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
[0022]其中,图1—图3中:
[0023]气缸体—1,机油泵—2,超压溢流阀—3,吸油管—4,密封塞—5;
[0024]安装部—11,进油管道—12,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第三流道—15;
[0025]清砂孔—1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机油流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体(1)、机油泵(2)和超压溢流阀(3),所述机油泵(2)安装于所述气缸体(1)上,所述气缸体(1)上于预设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部(11),所述超压溢流阀(3)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1)上;所述气缸体(1)内开设有机油流道,所述机油泵(2)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机油泵(2)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流道连通;所述超压溢流阀(3)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流道连通,所述超压溢流阀(3)的出油口与油底壳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1)内开设有进油管道(12),所述进油管道(12)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进油管道(12)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泵(2)的进油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油管道(12)的进油口上的吸油管(4),所述吸油管(4)的一端置于油底壳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式机油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流道包括第一流道(13)和第二流道(14),所述第一流道(13)与所述第二流道(14)互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13)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2)的出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彦明邵嵩卢响王琛杨信磊李乾语石文强张杰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