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72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从前到后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处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部的吸能槽,所述吸能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X”型设置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该汽车前纵梁结构,通过加固机构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强度,避免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受到外力撞击导致损坏,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该加固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吸能板从而可吸收冲击能量。设置有吸能板从而可吸收冲击能量。设置有吸能板从而可吸收冲击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具体为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当汽车发生意外碰撞时,要求汽车车身能够有良好的吸能效果,最大限度地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而在汽车车身前部主要结构中,前纵梁是最重要的吸能元件之一。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授权公告号 CN214028835U),该专利技术若干个第一加强筋部能够提高前纵梁的结构强度,而第二加强筋部能够与若干个第一加强筋部接触,从而使若干个第一加强筋部之间彼此存在联系,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加强筋部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前纵梁的结构强度。
[0004]但是,针对该专利来看还是存在不足,该专利虽然通过加强筋来提高前纵梁的强度,可只用加强筋来提高强度的效果较差,导致在受到冲击时会造成损坏进而影响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解决了现在的前纵梁只依靠加强筋来加固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从前到后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处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锁紧螺栓;
[0007]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部的吸能槽,所述吸能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X”型设置的加强筋。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内部在加强筋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两个吸能板,所述吸能板的上表面位于加强筋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固板。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吸能板中间对称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两端贯穿加强筋的外部。
[0010]优选的,所述吸能板的外部开设有吸能孔,所述加固板的厚度为缓冲板厚度的两倍,且加固板的内部设置有筋条。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表面安装有卡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表面开设有与卡板相互适配的卡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锁紧螺栓的末端贯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内部并延伸至安装孔内部与安装孔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汽车前纵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汽车前纵梁结构,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能够将组成汽车前纵梁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进行连接,避免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发生损坏导致要全部更换造成成本增加,同时该连接机构中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卡板嵌入到卡槽的内部进行安装,这样也可便于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进行安装拆卸。
[0015]2、该汽车前纵梁结构,通过加固机构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强度,避免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受到外力撞击导致损坏,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该加固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吸能板从而可吸收冲击能量,并且通过加强筋与加固杆的设置能够使得加固的效果提高,从而提高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中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连接机构;31、第一连接板;32、卡板;33、第二连接板;34、卡槽;35、锁紧螺栓;4、加固机构;41、加固板;42、吸能槽;43、加固杆;44、加强筋;45、吸能板;46、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板体1一侧的第二板体2,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包括从前到后设置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连接处的第二连接板33和第一连接板31,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锁紧螺栓35,该设置利用连接机构3可将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通过该连接机构3进行,这样可避免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损坏而需要更换整体;
[0022]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机构4,加固机构4包括开设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内部的吸能槽42,吸能槽4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X”型设置的加强筋44,该设置利用加固机构4的设置能够提高该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的强度,从而增加该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的使用寿命。
[0023]在图2中: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内部在加强筋44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两个吸能板45,吸能板45的上表面位于加强筋44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缓冲板46,缓冲板46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固板41,该设置利用加固板41以及加强筋44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的强度,并且利用缓冲板46与吸能板45能够对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进行吸能处理,降低受到冲击时所受到的损伤。
[0024]在图2中:两个吸能板45中间对称设置有加固杆43,加固杆43的两端贯穿加强筋44的外部,该设置利用加固杆43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的强度。
[0025]在图2中:吸能板45的外部开设有吸能孔,加固板41的厚度为缓冲板46厚度的两倍,且加固板41的内部设置有筋条,该设置利用加固板41的设置,这样还能对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的强度增加。
[0026]在图3中:第二连接板33的后表面安装有卡板32,第一连接板31的前表面开设有与卡板32相互适配的卡槽34,该设置利用卡板32嵌入到卡槽34的内部,这样可将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3进行连接。
[0027]在图3中: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锁紧螺栓35的末端贯穿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3的内部并延伸至安装孔内部与安装孔螺纹连接,该设置利用锁紧螺栓35的设置,能够将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以及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3进行锁紧连接。
[0028]工作时(或使用时),汽车前纵梁结构由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组成,在将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连接时,首先将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对齐,并将连接机构3中的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3安装到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的外部,即第二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板体(1)一侧的第二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从前到后设置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连接处的第二连接板(33)和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锁紧螺栓(35);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机构(4),所述加固机构(4)包括开设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内部的吸能槽(42),所述吸能槽(4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X”型设置的加强筋(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内部在加强筋(44)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两个吸能板(45),所述吸能板(45)的上表面位于加强筋(44)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缓冲板(46),所述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迈特孚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