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装置、转向系统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886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噪装置、转向系统及车辆,降噪装置包括壳体、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弹性降噪环。输出轴穿设至壳体,且输出轴用于连接待传动部件。第一轴承套设至输出轴,且第一轴承设置于壳体内。第二轴承套设至输出轴,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间隔开并相对于第一轴承更靠近待传动部件,第二轴承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壳体间隔开,且第二轴承的外径小于第一轴承的外径。弹性降噪环设置于壳体内并套设至第二轴承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工难度小以及降低噪声的效果。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工难度小以及降低噪声的效果。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工难度小以及降低噪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装置、转向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总地涉及汽车转向系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噪装置、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现有的电动转向系统中,电动转向管柱(即输出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若干个轴承连接,轴承均与壳体过盈配合,加工精度高,加工难度大,且噪声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包括:
[0005]壳体;
[0006]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设至所述壳体,且所述输出轴用于连接待传动部件;
[0007]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至所述输出轴,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08]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至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间隔开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承更靠近所述待传动部件,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壳体间隔开,且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以及
[0009]弹性降噪环,所述弹性降噪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套设至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
[00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降噪装置,输出轴上的震动通过第二轴承传递至弹性降噪环,减缓了输出轴的震动,从而降低了噪声,此外,降噪装置的设置,减少了轴承与壳体之间的过盈配合安装,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与所述输出轴过盈配合;并且/或者
[0012]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壳体过盈配合。
[0013]可选地,所述输出轴包括:
[0014]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配合;以及
[0015]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轴承相配合。
[0016]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贯通,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二槽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贯通,且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槽内。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槽内设置有安装环槽,所述弹性降噪环设置于所述安装环槽内。
[0018]可选地,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套设至输出轴并与输出轴螺纹连接,且所述紧固件旋紧时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的端面相抵。
[0019]可选地,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方向,所述弹性降噪环不凸出于所述第一轴承。
[002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
[0021]方向机;
[0022]电动助力装置;
[0023]方向盘;以及
[0024]根据前述的降噪装置,所述输出轴连接至所述方向机的输入端,所述输出轴连接至所述方向盘,以将所述方向盘传递的转向扭矩传递至所述方向机,且所述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电动助力装置,以将所述电动助力装置传递的转向扭矩传递至所述方向机。
[002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转向系统,通过降噪装置,降低了转向系统的噪声。
[0026]可选地,所述电动助力装置包括电机、蜗杆以及蜗轮,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套设至所述输出轴,所述蜗轮沿所述输出轴的周向方向相对于所述输出轴不可旋转,所述电机连接至所述蜗杆,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并且/或者
[0027]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方向盘,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输出轴。
[0028]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前述的转向系统。
[0029]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车辆,具有转向噪声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降噪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2为沿图1中线A

A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3为图2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4]图4为图1中的降噪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以及
[0035]图5为图1中的降噪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00:壳体
ꢀꢀꢀꢀꢀꢀꢀꢀꢀꢀꢀꢀꢀꢀꢀꢀꢀꢀꢀꢀ
101: 第一槽
[0038]102:第二槽
ꢀꢀꢀꢀꢀꢀꢀꢀꢀꢀꢀꢀꢀꢀꢀꢀꢀꢀ
103: 安装环槽
[0039]110:输出轴
ꢀꢀꢀꢀꢀꢀꢀꢀꢀꢀꢀꢀꢀꢀꢀꢀꢀꢀ
111: 第一安装部
[0040]112:第二安装部
ꢀꢀꢀꢀꢀꢀꢀꢀꢀꢀꢀꢀꢀꢀ
120: 第一轴承
[0041]130:第二轴承
ꢀꢀꢀꢀꢀꢀꢀꢀꢀꢀꢀꢀꢀꢀꢀꢀ
140: 弹性降噪环
[0042]150:紧固件
ꢀꢀꢀꢀꢀꢀꢀꢀꢀꢀꢀꢀꢀꢀꢀꢀꢀꢀ
160: 输入轴
[0043]161:扭杆
ꢀꢀꢀꢀꢀꢀꢀꢀꢀꢀꢀꢀꢀꢀꢀꢀꢀꢀꢀꢀ
170: 蜗轮
[0044]171:蜗杆
ꢀꢀꢀꢀꢀꢀꢀꢀꢀꢀꢀꢀꢀꢀꢀꢀꢀꢀꢀꢀ
X: 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6]在本文中,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0047]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0048]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0049]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0050]图1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降噪装置,降噪装置包括壳体100、输出轴110、第一轴承120、第二轴承130以及弹性降噪环140。输出轴110穿设至壳体100,且输出轴110用于连接待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壳体;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设至所述壳体,且所述输出轴用于连接待传动部件;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至所述输出轴,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至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间隔开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承更靠近所述待传动部件,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壳体间隔开,且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以及弹性降噪环,所述弹性降噪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套设至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与所述输出轴过盈配合;并且/或者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壳体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配合;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轴承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贯通,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二槽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贯通,且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槽内。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斌杨刚平马达丁胜前曾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