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09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包含有:一固定框体、一反射板、一导光板、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及至少一光学薄膜。固定框体具有一底板、至少一边框及一承载空间。在固定框体的该至少一边框上形成有至少一朝远离承载空间的方向向外弯折并水平延伸的固定片,固定片上形成有一锁固孔。反射板设置于固定框体的底板上。导光板位于反射板的上方。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配置于导光板的一光入射侧。至少一光学薄膜位于导光板的上方。该至少一边框具有一垂直于底板的侧壁及一垂直于侧壁的顶壁,且顶壁是自侧壁垂直折弯并朝远离承载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固定片是位于顶壁的边缘,并且自顶壁的边缘朝远离承载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上,背光模组 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的下方,用以傲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光源。 现有的背光模组主要由发光源(例如,冷阴极萤光管、热阴极萤光管、发光 二极管)、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棱镜片及固体框体等组装而成。由发光 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将被导光板分散开并形成较为均匀的面光源, 反射板则用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扩散片及棱镜片则是用以提高光源亮度与 均匀度,固定框体是用来固定及保护这些构件。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固定框体的制作材料已经用 金属材料逐渐取代原先的塑胶材料,通常在金属材料的固定框体(又可被称 为背铁框)的侧边均成型有多个固定片,每一固定片上均形成有一锁固孔, 这样就可以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将背光模组固定于液晶显示器上。由图1至图3所示的现有背铁框90包括有四个边框901、 902、 903、 904及 一底板905。这四个边框901、卯2、 903、 904垂直于该底板905,分别称为第 一边框90K第二边框902、第三边框903及第四边框904,由这四个边框901、 902、 903、 904包围形成一承载空间900。在第一边框901、第二边框902及第 三边框903上各形成有二向外弯折且水平延伸的固定片卯6,固定片906上均形 成有一锁固孔907。第一边框901被折弯成U型,从而使得第一边框卯l具有一 垂直于底板905的侧壁9010及一自该侧壁9010垂直弯折并朝向承载空间900水 平延伸的顶壁9012。位于该U型边框(即第一边框901)上的固定片906是自 第一边框901的顶壁9012上冲压成形,并朝远离承载空间900的方向弯折延伸, 而在顶壁卯12上则形成有相应的缺口卯14。请参照图4所示的现有背光模组9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背光模组9 是利用图3所示的现有背铁框90固定背光模组9的内部构件。现有背光模组9 包括有背铁框90、反射板92、导光板94、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96,以及多个光学薄膜98。反射板92设置于背铁框90的底板905上。导光板94位于反射板92 的上方。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96配置于导光板94的旁侧,并位于背铁框90的 第一边框901的内侧。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96包含有若干个发光二极管960及 一电路板962。光学薄膜98位于导光板94的上方。由于在第一边框901上形成有两个向外弯折的固定片906 (如图3及图4所 示的其中一个固定片卯6的细部结构),所以在第一边框901的顶壁9012上就会 形成有两个缺口9014 (如图3及图4所示的其中一个缺口9014的细部结构),当 导光板94安装于背铁框90上时,导光板94在缺口9014处就不能与第一边框901 的顶壁9012相接触,而是与空气接触。但是接触介面不同会造成的亮度不均 匀的现象,为解决此一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第一边框901的顶壁9012 与导光板94之间增加一反射片99,如图4所示。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这种解决 方式会造成良率下降,并使得背光模组9成本上升。此外,从图2A及图2B所示的断面结构即可得知,由图2A所示的第一边框 901上固定片906所在位置的断面抗弯能力明显小于由图2B所示的第一边框 901上其余位置的断面抗弯能力。换句话讲,在现有背铁框90的第一边框901 上存在有结构缺陷,第一边框901上固定片906所在位置的结构强度明显较弱, 这样会降低整个背光模组9的结构强度,而且更有可能导致整个液晶显示器的 品质不良,例如有可能会出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柔性电路板(FPC)剥离及液晶 显示面板破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薄型化、结构强度均匀、 亮度均匀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 的了解。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含有 一固定框体、 一反射板、 一导光板、 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以及至少一光 学薄膜。该固定框体具有一底板、垂直于该底板的至少一边框,以及形成于 该底板上方的一承载空间。在该固定框体的该至少一边框上形成有至少一朝 远离该承载空间的方向向外弯折并水平延伸的固定片,在该固定片上形成有 一锁固孔。该反射板设置于该固定框体的该底板上。该导光板位于该反射板 的上方。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光入射侧。该至少一光学薄膜位于该导光板的上方。该至少一边框具有一垂直于该底板的侧壁及一 垂直于该侧壁的顶壁,且该顶壁是自该侧壁垂直折弯并朝远离该承载空间的 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固定片是位于该顶壁的边缘,并且自该顶壁的边缘朝远 离该承载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在上述固定框体的该至少一边框上还配置有一补强板,且该补强板固定 贴靠在该至少一边框的顶壁上。该补强板的面积大于该至少一边框的顶壁的 面积。该补强板朝向该承载空间水平延伸,并与该导光板的上表面相接触。上述固定框体包括有四个边框,这四个边框相互连接并垂直于该底板, 分别称为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该承载空间是由这四 个边框包围而成。在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及第三边框上各形成有二向外弯折 且水平延伸的固定片,每一固定片上均形成有一锁固孔。所述至少一边框是指该第一边框,且该第一边框呈z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通过在固定框体的至少一边框上配置 一补强板能够提升固定框体的抗折弯强度,从而提升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强 度,而且由于该补强板是均匀覆盖于导光板的一边侧的上表面,从而避免导 光板在该入光侧漏光,并进一步改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背光模 组能够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均匀的亮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背铁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A是沿着图1中A-A线剖开后的背铁框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B是沿着图1中B-B线剖开后的背铁框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背铁框的部分立体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现有背光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背光模组是利用图3所示的现有背铁框固定其内部构件。图5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固定框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A是沿着图5中A-A线剖开后的固定框体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B是沿着图5中B-B线剖开后的固定框体断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固定框体的部分立体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背光模组是利用图7所示的固定框体固定其内部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 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 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固定框体10的结构示意 图,其中图5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固定框体1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含有:一固定框体、一反射板、一导光板、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以及至少一光学薄膜,其中该固定框体具有一底板、垂直于该底板的至少一边框,以及形成于该底板上方的一承载空间;在该固定框体的该至少一边框上形成有至少一朝远离该承载空间的方向向外弯折并水平延伸的固定片,在该固定片上形成有一锁固孔;该反射板设置于该固定框体的该底板上;该导光板位于该反射板的上方;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光入射侧;该至少一光学薄膜位于该导光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边框具有一垂直于该底板的侧壁及一垂直于该侧壁的顶壁,且该顶壁是自该侧壁垂直折弯并朝远离该承载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固定片是位于该顶壁的边缘,并且自该顶壁的边缘朝远离该承载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达人张新安陈柏宏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