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42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电池被配置于前罩内的鞍乘型车辆中,电池的取出性优异。鞍乘型车辆具有覆盖车架(11)的前部的前罩(40),在前罩(40)的后上方具有转向用把手(26),其中,前罩(40)的前表面中的包含前罩(40)的至少下部(40B)的部分形成为开闭面板(41),该开闭面板(41)以位于前罩(40)的上部(40A)的铰链部(56)为支点打开,在前罩(40)内配置有电池(60),在关闭了开闭面板(41)的状态下,在从前方观察车体时,该电池(60)配置在与开闭面板(41)重叠的区域内,开闭面板(41)打开至下端(41D)至少比电池(60)的上端(60C)高的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乘型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能够在前罩内收容物品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前轮的上方形成由前面板、后面板及底板包围而成的杂物箱。该杂物箱经过前面板的上部的开口而与外部连通,该开口通过后上端的铰链轴而由盖体开闭。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

116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然而,在鞍乘型车辆中,从车体重心的观点出发,期望将电池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置在前罩内。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进行收容的结构中,在取出作为重物的电池时,需要将电池抬起至前罩的上部,在取出性上存在问题。
[0007]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前罩内配置电池的鞍乘型车辆中,电池的取出性优异。
[0008]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09]鞍乘型车辆具有从前方覆盖车架的前部的前罩,在所述前罩的后上方具有转向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的前表面中的包含该前罩的至少下部的部分形成为开闭面板,该开闭面板以位于该前罩的上部的铰链部为支点向上方打开,在所述前罩内配置有电池,在关闭了所述开闭面板的状态下,在从前方观察车体时,所述电池配置在与所述开闭面板重叠的区域内,所述开闭面板打开至所述开闭面板的下端至少比所述电池的上端高的位置。
[0010]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开闭面板支承有动力控制单元。
[0011]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开闭面板装备有前照灯,所述鞍乘型车辆构成为能够从所述开闭面板的背面进行所述前照灯的灯泡的更换。
[0012]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开闭面板打开至所述下端比所述转向用把手高的位置。
[0013]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开闭面板在关闭的状态下位于车体罩的最前端,在所述开闭面板的下方具有护腿板,所述护腿板向后下方倾斜。
[0014]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开闭面板的所述铰链部位于所述开闭面板的上部后方,所述开闭面板的前端部位于车体罩的最前端。
[0015]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前罩内的所述电池在从前方观察车体时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重叠。
[0016]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前罩的配置所述电池的位置处设置有在侧
视观察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道。
[0017]技术效果
[0018]能够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前罩内配置电池的鞍乘型车辆中,电池的取出性优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右视图。
[0020]图2是鞍乘型车辆的使机罩面板移动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的右视图。
[0021]图3是表示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的周边的正视图。
[0022]图4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IV

IV线的截面的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11:车架;
[0025]26:转向用把手;
[0026]30:车体罩;
[0027]40:前罩;
[0028]40A:前罩的上部;
[0029]40B:前罩的下部;
[0030]41:机罩面板(开闭面板);
[0031]41A:罩前端(前端部);
[0032]41D:开闭面板的下端;
[0033]43:护腿板;
[0034]56:铰链部;
[0035]60:电池;
[0036]60C:电池的上端;
[0037]70:动力控制单元(下文中,记为“PCU”);
[0038]80:前照灯;
[0039]81:灯泡;
[0040]9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和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均设为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前”表示车体前方,“上”表示车体上方,“左”表示车体左方。
[0042]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10的右视图。
[0043]鞍乘型车辆10是具有以下部分的电动的自动二轮车:车架11;驱动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2的电动马达13;将前轮14支承为转向自如的前叉15;支承后轮12的摆臂16;以及乘员用的座椅17。
[0044]鞍乘型车辆10是乘员以骑跨的方式就座于座椅17的车辆。座椅17设置在车架11的后部的上方。座椅17具有驾驶员座椅17a和比驾驶员座椅17a靠后方且高一级的乘客座椅
17b。
[0045]车架11具有:前立管20,其设置于车架11的前端部;左右一对下部架21,其从前立管20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底架22,其从下部架21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后架23,其从底架22的后端部向后上方延伸。另外,车架11具有:左右一对上部架24,其在下部架21的上方从前立管20向后下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座椅框架25,其从上部架24的后部中途部前低后高地延伸并与后架23的后部连接。
[0046]前叉15由前立管20支承为左右转向自如。前轮14被支承于车轴14a,车轴14a设置于前叉15的下端部。供乘员把持的转向用把手26被安装于前叉15的上端部。
[0047]摆臂16经由连杆机构27被设置在后架23的下部的枢轴28支承。枢轴28是沿车宽方向水平地延伸的轴。摆臂16以枢轴28为中心上下摆动。
[0048]电动马达13安装于摆臂16的后端部。后轮12直接安装于电动马达13,由电动马达13驱动。电动马达13是相对于后轮12的车轮轮辋配置于内周侧的轮内式马达。
[0049]在摆臂16的后端部与座椅框架25之间架设有后悬架29。
[0050]鞍乘型车辆10具有从外侧覆盖车架11等车体的车体罩30。车体罩30具有:覆盖车体的前部的前罩部31;覆盖车体的前后的中间部的中间罩部32;覆盖车体的后部的后罩部33;以及踏板罩部34。
[0051]前罩部31从周围覆盖前立管20及前叉15等。
[0052]中间罩部32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上部架24以及下部架21等。
[0053]后罩部33在座椅17的下方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后架23及座椅框架25等。
[0054]踏板罩部34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底架22的罩,配置于座椅17的前下方。踏板罩部34的上表面作为供乘员放脚的踏板发挥功能。踏板罩部34配置在前罩部31与后罩部33之间且中间罩部32的下方。
[0055]另外,鞍乘型车辆10具有从上方覆盖前轮14的前挡泥板35和从上方覆盖后轮12的后挡泥板36。
[0056]在座椅17的下方设置有行李箱37。行李箱37由中间罩部32和后罩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从前方覆盖车架(11)的前部的前罩(40),在所述前罩(40)的后上方具有转向用把手(26),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40)的前表面中的包含该前罩(40)的至少下部(40B)的部分形成为开闭面板,该开闭面板以位于该前罩(40)的上部(40A)的铰链部(56)为支点向上方打开,在所述前罩(40)内配置有电池(60),在关闭了所述开闭面板的状态下,在从前方观察车体时,所述电池(60)配置在与所述开闭面板重叠的区域内,所述开闭面板打开至所述开闭面板的下端(41D)至少比所述电池(60)的上端(60C)高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面板支承有动力控制单元(7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面板装备有前照灯(80),所述鞍乘型车辆构成为能够从所述开闭面板的背面进行所述前照灯(80)的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原穗高中田正人武藤裕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