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08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输送线、检测输送线、第一移料装置、第二移料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剔料装置及补料装置。检测输送线的两端均与上料输送线位于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的位置对接。剔料装置用于将检测为不合格的匣钵从检测输送线上剔除。补料装置用于从新品补料区选择一个和剔除匣钵相同的新匣钵转运至检测输送线上,并使补充的新匣钵在检测输送线上的输送位置与剔除匣钵的输送位置相同。控制装置分别与上料输送线、检测输送线、第一移料装置、第二移料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剔料装置及补料装置电性连接。上述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的设置,使窑炉烧制过程中匣钵的上料高效可靠。料高效可靠。料高效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匣钵是一种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窑具,用于盛装粉体物料进入窑炉内进行烧制,然后由匣钵盛装粉体材料一并出窑炉,再对匣钵内的粉体材料进行破块处理之后,将粉体物料倒出匣钵,而空的匣钵经过清扫后再次进行装料与烧制。整个窑炉烧制产线中,匣钵是属于循环使用的装料容器,由于烧制过程中受高温影响,使匣钵频繁受到骤冷骤热,以及物料本身可能会对匣钵产生的影响,导致匣钵容易出现裂纹、缺损、起皮掉渣、物料大块残留等多种情况,而这种匣钵将不可再使用进行装料和烧制。
[0003]现有大多通过人工定期检查匣钵的重量,或者在辊道炉使用中的匣钵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目测的方式进行,辊道炉周边的环境温度较高且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单纯依靠工作人员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下去目测匣钵好坏,容易造成误判和漏判,易造成不良品的产生和材料的浪费。为了降低误判和漏判的问题,人们先利用检测设备对烧制后的匣钵进行检测,之后再将合格品上料至窑炉烧制产线中,如此就会影响窑炉烧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检测可靠且能够提高窑炉烧制效率的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
[0005]一种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包括:
[0006]上料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具有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及下料工位;
[0007]检测输送线,两端均与所述上料输送线位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之间的位置对接;所述检测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具有间隔设置的检测工位、剔除工位及补料工位;
[0008]第一移料装置,用于将所述上料输送线上靠近所述上料工位处的匣钵转移至所述检测输送线的上游端;
[0009]第二移料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检测输送线下游端的匣钵转移至所述上料输送线上;
[0010]视觉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检测工位处,并用于对输送至所述检测工位处的匣钵进行视觉检测;
[0011]剔料装置,设于所述剔除工位,用于将检测为不合格的匣钵从所述检测输送线上剔除;
[0012]补料装置,设于所述补料工位,用于从新品补料区选择一个和剔除匣钵相同的新匣钵转运至所述检测输送线上,并使补充的新匣钵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的输送位置与剔除匣钵的输送位置相同;
[0013]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上料输送线、所述检测输送线、所述第一移料装置、所述第二移料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所述剔料装置及所述补料装置电性连接。
[0014]上述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用于窑炉烧制产线中的自动上料。当待上料的匣钵不需要进行缺陷检测时,可只启动上料输送线,此时上料至上料工位处的匣钵可直接被输送至下料工位处;当待上料的匣钵需要进行缺陷检测时,通过上料输送线、第一移料装置、检测输送线和第二移料装置之间相互配合,使上料至上料工位处的匣钵经检测输送线流转后进入上料输送线的下料工位处,而在检测输送线上流转过程中,可利用视觉检测装置进行视觉检测,并利用剔料装置将检测处的不合格匣钵从检测输送线上剔除,之后再利用补料装置将一个与剔除匣钵相同的新匣钵补充至检测输送线的相应位置,以代替剔除匣钵被输送至下料工位处。因此,上述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的设置,使得窑炉烧制过程中匣钵的上料高效可靠,有利于窑炉烧制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中的A向局部剖视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中的B向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中上料输送线和检测输送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所示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中光源和检测相机在安装架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21]图6为图1所示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中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1所示匣钵自动上料检测设备中检测外壳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1所示匣钵自动上料检测设备中检测外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说明:10、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100、上料输送线;110、上料工位;120、下料工位;200、检测输送线;210、检测工位;220、剔除工位;230、补料工位;240、第一位置;250、第二位置;260、检测缺口;300、第一移料装置;400、第二移料装置;500、视觉检测装置;510、提料组件;511、第一滑架;512、第一平移座;513、第一平移驱动件;514、升降结构;515、第一提料头;520、检测相机;530、光源;540、安装架;541、安装杆;5411、自由端;5412、固定端;542、第一连接座;543、第二连接座;5421、长条形通孔;544、联动结构;545、第三连接座;600、剔料装置;610、第二滑架;620、第二平移座;630、第三平移座;640、升降杆;650、第二提料头;660、第二平移驱动件;670、第三平移驱动件;680、升降驱动件;700、补料装置;800、检测外壳;810、第一避位口;820、第二避位口;830、除尘孔;900、吸尘装置;20、匣钵;30、第一水平方向;40、第二水平方向;50、第三水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0028]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
……
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具有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及下料工位;检测输送线,两端均与所述上料输送线位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之间的位置对接;所述检测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具有间隔设置的检测工位、剔除工位及补料工位;第一移料装置,用于将所述上料输送线上靠近所述上料工位处的匣钵转移至所述检测输送线的上游端;第二移料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检测输送线下游端的匣钵转移至所述上料输送线上;视觉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检测工位处,并用于对输送至所述检测工位处的匣钵进行视觉检测;剔料装置,设于所述剔除工位,用于将检测为不合格的匣钵从所述检测输送线上剔除;补料装置,设于所述补料工位,用于从新品补料区选择一个和剔除匣钵相同的新匣钵转运至所述检测输送线上,并使补充的新匣钵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的输送位置与剔除匣钵的输送位置相同;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上料输送线、所述检测输送线、所述第一移料装置、所述第二移料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所述剔料装置及所述补料装置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线上的工件位置高度分别低于所述检测输送线下游端和上游端的工件位置高度;所述第一移料装置及所述第二移料装置均为顶升结构;所述顶升结构设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下方,并在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和所述检测输送线的上游端或下游端对齐;所述顶升结构具有顶升部;所述顶升结构被构造为能够使得顶升部升降,以将所述上料输送线上的匣钵顶起并转移至所述检测工位的上料端,或者将从所述检测输送线下游端送出的匣钵托至所述上料输送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输送线在所述检测工位处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检测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检测输送线在所述检测工位处形成有检测缺口;所述检测缺口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提料组件、六个检测相机及与每个所述检测相机通信连接的图像处理模块;所述提料组件用于将匣钵从所述第一位置提起至所述检测缺口的正上方,以及从所述检测缺口的正上方提起至所述第二位置;六个所述检测相机中,一所述检测相机设于所述检测输送线的正上方并用于采集所述检测输送线上匣钵的顶面图像信息,一所述检测相机设于所述检测缺口的正下方,并用于在匣钵位于所述检测缺口的正上方时采集所述匣钵的底面图像信息,两所述检测相机沿所述检测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并用于在匣钵位于所述检测缺口正上方时采集所述匣钵的前后两个侧面的侧面图像信息,其余两个所述检测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输送线的两侧,并用于在匣钵位于所述检测缺口的正上方时采集所述匣钵左右两个侧面的侧面图像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每个所述检测相机相对应的光源;每个所述光源用于发出照明光以照射对应所述检测相机的检测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匣钵自动上料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环形光源;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每个所述检测相机对应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杆、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联动结构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胜张成余建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思博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