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及新能源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012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及新能源车辆,系统包括多个独立的充放电单元;各充放电单元分别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及充放电口;电机控制器包括逆变电路,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动力电池连接,逆变电路的每相输出端分别与电机的一个绕组连接;电机引出中性线连接至充放电口的正极,或逆变电路引出其中一相连接至充放电口的正极;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至充放电口的负极;电机控制器控制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或升压充电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各充放电单元复用现有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等,改动量小,不需要额外增加大功率DCDC,成本更低;通过多个直流充电口或大功率放电口,可以实现大功率直流V2V功能,转移功率更高。更高。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电动卡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支持V2V(Vehicle

to

Vehicle,车辆到车辆)功能的新能源车辆一般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通常仅支持交流充电口V2V功能。放电车放电通过OBC(On

board charger,车载充电机)将动力电池直流电转换为220V交流电,充电车通过OBC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进行补电,其优点为不用额外新增硬件,OBC即可完成上述功能,缺点为功率很难做大,一般仅为6.6kw,且转换时有一定能量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独立的充放电单元;各所述充放电单元分别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及充放电口;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动力电池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每相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一个绕组连接;所述电机引出中性线连接至所述充放电口的正极,或者所述逆变电路引出其中一相连接至充放电口的正极;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充放电口的负极;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或升压充电模式。
[0004]可选地,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工作于所述降压放电模式,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电机组成BUCK电路;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工作于所述升压充电模式,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电机组成BOOST电路。
[0005]可选地,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充电车辆;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车辆。
[0006]可选地,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升压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放电车辆;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逆变电路工作于升压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放电车辆。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放电车辆支持V2G协议,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所在的车辆支持V2G协议,模拟V2G充电桩交互后运行所述升压充电模式。
[0008]可选地,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充电车辆;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二充电车辆。
[0009]可选地,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升压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放电车辆;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逆变电路工作于升压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二放电车辆。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放电车辆、所述第二放电车辆支持V2G协议,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所在的充电车辆支持V2G协议,所述充电车辆模拟V2G充电桩交互后运行所述升压充电模式。
[0011]可选地,各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各所述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均连接第一充电车辆;或者,各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各所述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分别连接不同的充电车辆。
[0012]可选地,还包括转接线束,所述转接线束包括多个充电支路;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连接所述转接线束,所述转接线束的多个充电支路用于连接第一充电车辆的多个充电口;或者,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连接所述转接线束,所述转接线束的多个充电支路用于连接多个不同充电车辆的充电口。
[0013]可选地,所述逆变器电路包括并联的电容、第一桥臂组、第二桥臂组和第三桥臂组;所述电容、第一桥臂组、第二桥臂组和第三桥臂组均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所述第一桥臂组包括串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二桥臂组包括串联的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所述第三桥臂组包括串联的第五桥臂和第六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并联的第一可控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并联的第二可控开关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桥臂包括并联的第三可控开关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桥臂包括并联的第四可控开关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五桥臂包括并联的第五可控开关管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六桥臂包括并联的第六可控开关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一桥臂和所述第二桥臂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机的第一绕组连接;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机的第二绕组连接;所述第五桥臂和所述第六桥臂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机的第三绕组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独立的充放电单元,各充放电单元复用现有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等,改动量小,不需要额外增加大功率DCDC,在增加较少成本的情况下实现V2V直流充放电功能;通过多个直流充电口或大功率放电口,可以实现大功率直流V2V功能,转移功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单个充放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两个充放电单元V2V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个充放电单元V2V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两个充放电单元V2V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多个充放电单元V2V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单口V2V降压放电组成BUCK电路给电感充电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单口V2V降压放电组成BUCK电路电感放电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单口V2V降压放电组成BUCK电路给电感充电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单口V2V降压放电组成BUCK电路电感放电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型V2V降压放电组成BUCK电路给电感充电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型V2V降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的降压升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独立的充放电单元;各所述充放电单元分别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及充放电口;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动力电池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每相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一个绕组连接;所述电机引出中性线连接至所述充放电口的正极,或者所述逆变电路引出其中一相连接至充放电口的正极;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充放电口的负极;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或升压充电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升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工作于所述降压放电模式,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电机组成BUCK电路;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工作于所述升压充电模式,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电机组成BOOST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压升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充电车辆;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车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压升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升压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放电车辆;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逆变电路工作于升压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放电车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压升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车辆支持V2G协议,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所在的车辆支持V2G协议,模拟V2G充电桩交互后运行所述升压充电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压升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充电车辆;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逆变电路工作于降压放电模式,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二充电车辆。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压升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的第一充放电单元和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电路工作于升压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的充放电口用于连接第一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嘉伟薛龙付扬洋苟金星张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速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